• C# 子类实例化过程


    刚研究了一下C#子类实例化的过程。

    首先我遇到了如下一个问题:

    有类A,里面写了一个有参的构造函数,并没有提供默认的无参构造函数。现在类B继承了类A,没有写任何的构造函数。

    这时如果想实例化类B就会产生错误了。首先,子类B中没有构造函数,编译器要为子类B生成默认的构造函数,但是首先得去调用其父类A默认的构造函数,而父类A中没有提供默认的无参构造函数,所以发生错误。一般是这么解决:

    class A
    {
            public A(string name)
            {
                   //some code   
            }
    }
    class B : A
    {
            public B(string name) : base(name)
            {
                   //No need code
            }
    }        

    现在明确两个基本知识:

    1. 有继承关系的几个类中,构造函数是由上至下调用的,即首先调用基类的构造函数。(父亲会的,儿子也会,不先把父亲弄出来,儿子何来会?)

    2. 有继承关系的几个类中,如果是调用默认的无参构造函数,就要注意我上面提到的问题。

    --------------

    接下来说明类实例化时的具体过程(参考网络资料):

    1)先不考虑继承关系,执行顺序为:

    1. 静态字段
    2. 静态构造方法
    3. 实例字段
    4. 实例构造方法

    属性和方法是在调用的时候才执行,这里就不考虑了。如何理解上面的执行过程?假如让我来设计执行过程,我该如何考虑,依据是什么?

    首先,静态的东西是大家共享的,也就是相同的。应该先关心共享的东西,再关心个人的东西,即“先公后私”。其次,实例化之前,应该先初始化自己的内部字段。

    2)考虑继承关系,执行顺序为:

    1. 子类的静态字段
    2. 子类的静态构造方法
    3. 子类的实例字段
    4. 父类的静态字段
    5. 父类的静态构造方法
    6. 父类的实例字段
    7. 父类的实例构造方法
    8. 子类的实例构造方法

    在子类的实例字段和子类的实例构造方法之间,加入了父类的执行顺序。即我上面说的基本知识点1。

    这里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并不是每次实例化都是上面的顺序。因为静态的成员只是在第一次实 例化的时候执行,以后再实例化都不会在执行。很好理解,静态的成员意味着大家共享,且只有这一个。第一次实例化得到静态成员后,以后大家都共享,再次实例 化,没有必要也不允许执行静态成员的部分。

    ------

    补充说明(参考网络资料):

    1、构造引用类型的对象时,调用实例构造方法之前,为对象分配的内存总是先被归零,构造器没有显式重写字段,字段的值为0或者null

    2、原则上讲,类中的字段应该在实例构造方法内初始化。C#编译器提供了简化的语 法,允许在变量定义的时候初始化。但在幕后,C#会把这部分代码搬到构造方法内部。因此,这里存在代码膨胀的问题。多个字段在定义时初始化,同时存在多个 构造方法,每个构造方法都会把这些字段初始化的代码搬到自己的内部,这样造成代码的膨胀。为了避免这样情况,可以把这些字段的初始化放到一个无参构造方法 内,其他的构造方法显式调用无参构造方法。

    3、初始化类的字段有两种方法,①使用简化语法,在定义的时候初始化;② 在构造方法内初始化。使用简化语法初始化的代码,会被搬到构造方法内。特别注意,在生成的IL中,父类构造方法会夹在 ①和②之间。因此,实例化子类的时候,会先执行①,再执行父类构造方法,然后执行②。现在问题来了,假如在父类构造方法内,调用虚方法,虚方法回调子类的 方法,子类方法使用字段,这时候字段的值是简化语法初始化的值。

  • 相关阅读:
    xtu数据结构 I. A Simple Tree Problem
    图论trainning-part-1 A. 最短路
    xtu数据结构 D. Necklace
    xtu数据结构 G. Count the Colors
    xtu数据结构 B. Get Many Persimmon Trees
    xtu数据结构 C. Ultra-QuickSort
    NYOJ 118 修路方案
    POJ 1679 The Unique MST
    NYOJ 115 城市平乱
    NYOJ 38 布线问题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yisss/p/3410030.html
Copyright © 2020-2023  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