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学习WCF, 因为相对应用来说还是比较新, 看了很多大牛们的文章,特别是artech的WCF系列文章(我把他的文章单独的做了列表,推荐给学习WCF的人),感觉他在技术上的系统性,描述上的逻辑性,以及文章的平铺直叙很容易懂. 最重要的是作为一个技术人员的耐性,好像那么多文章有问毕回, 至少我在很多blog上看到的技术强的人,很少这样的, 我自己在别人问太初级问题的时候我就烦, 耐心和实实力都不够.
作为应用的业务系统,业务模型是关键. 但是从技术知识,作为开放/设计/维护/支持的技术人员, 是不是什么模型是关键的,什么是底哪, 我感觉是没有,要不断的充电. 技术更新速度, 技术专业术语, 技术的各种应用场景, 技术各种工具, 技术的各种架构框架,技术的各个平台, 就是这种应用技术上,这一块知识海洋都太庞大了. 就不说做应用系统的业务领域了.
技术人员都有一个共同特点, 就是想什么技术都涉猎, 我就是这样,我看到大部分技术人员都是这样. 可是没那么多精力去学习全部的技术知识, 但很想了解所有技术, 矛盾. 就像这几天做WCF+Silverlight聊天室一样, 目的是想学习WCF和测试他的性能, 但是又把silverlight走一遍. 也就是这些相关的知识点,必须了解, 太矛盾了. 我很羡慕技术专业领域强悍的人, 但是作为项目和业务系统开发的技术人员, 不可能在某一个技术点上深入,否则永远只能coding.
在做系统设计和系统分析的时候, 如果知识面太小, 可能就会让自己的系统陷入技术上的困境;这时候更需要根据系统的环境/需求和所能用到的资源(人力/资金/时间), 了解更多的框架/平台/工具, 来节省需要节省的资源和提高开发效率, 而且是必须系统性的了解. 作为一个开发出生的技术人员,设计系统, 在系统性的了解和测试框架/平台/工具的时候,都很难走出技术的陷阱,就像这几天做WCF+Silverlight聊天室一样, 总想各个方面完美, 其实忽略了知识一个测试原型而已.
大部分技术人员都一样, 从开始进入技术这个行业开始,多少次的新技术的学习, 多少通宵达旦的熬夜, 让自己各个技术领域都能涉及, 但是不长期深入很难达到精通,知识面的广度和深度的矛盾好像很难解决到和谐的统一.
是要博还是要精没法说, 市场说话要全才, 我自己招人的时候也大部分时候是希望全才,多懂一点好.
以前在设计上是可以脱离环境技术,来设计系统, 但是现在哪, 企业为了节省资金,节省事件,完全脱离平台和技术, 来设计应用系统的可能性太小了. 只有了解了各种知识面才能真正的提出解决方案, 一个系统的解决方案, 就看设计人员在应用领域的经验和技术领域的知识面了.
仅仅这几年又在微软平台开发上开发开始, 光工具和平台,就一直新的东西(对我来说)学习不断, 从SPS/VSTO/MCMS, 后来的MOSS/ECM/WF/Flash as3/KML标准, 到现在在看的WCF/Silverlight, 每一种技术需要实现,在生产环境中使用起来,对技术人员都是一种挑战.
很多时候为了客户需求的需要, 系统资源(人力/资金/时间)的节省不得不去全面的了解一些新的知识. 作为技术人员来说也是一种欲望. 但是作为一线技术人员,知识概念上的系统性, 远远不够, 需要动手coding才可能真正的系统了解一种知识到底能干什么,毕竟现在的广告和白皮书为了商业的目的太假了. 只有自己翻了足够的资料, 做了几个原型, 才敢真正使用某些新技术.
就像现在的Silverlight 和flash来比较吧, 每个偏好的人都说自己好, 去问做silverlight的说肯定好, 问flash的也说比silverlight好多了, 不懂技术的说不出来. 技术人的比较就是根据自己需求场景和需求目标设计实现一个个原型,测试一把. 纯粹的好的技术人员是没法告诉你能不能用在系统里面,最终还是需要自己比较, 不管谁实现这个原型, 都要知道为什么, 时间就这么过去了.
只能说技术没有边和底的. 不断充电,不断学习. good good study, day day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