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五次作业——《构建之法》读后感


      作为软件工程专业的一名学生,这学期接触到了《构建之法》——邹欣。这本书从前言部分就引起了我极大的阅读兴趣,邹老师引用《移山之道》这本书的手法创造了一个虚拟的软件创作环境,不仅贴切实际生活,更生动形象的展现出软件工程的丰富内容。可以说这是一本与现实接轨的教材,会让人在对行业从陌生到熟悉的过程中,较少地感到惊讶和出乎意料。整本书详细的介绍了软件工程的各个方面,运用书中人物的对白来解决我们内心的疑问。

      这本书很好的告知我们要避免“以程序为中心”思考问题,而懂得以人为中心来思考,毕竟程序要解决的,是人的事情。我们所要解决的就是我们所遇到的问题,而不是因为程序问题。此外,也告诉我们软件工程不仅仅只是打代码,它依旧有它的用户体验及需求,更难得的是它的创新更能够赶上时代的发展。也就是说软件要有足够质量,要满足“好”“快”“便宜”,即在功能、成本、时间三方面满足利益相关者的需求。然而需要时刻记住,软件工程的质量需要长期的过程来提高,而不是在团队中一时的举措就是决定性的提高。

      除此以外,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书中所提及的“结对”编程模式了,两人共同合作,一人编写程序,一人统筹全局中心思想,这不仅有利于提高编程效率,还能相互学习。因为这个模式的编程不需要两人的水平都很高,在这个过程中,有随时的复审和交流,程序各方面的质量取决于一对程序员中各方面水平较高的那一位。如此,其中错误就会少很多,初始质量也会高很多。而且两人的合作模式较之多人的团队合作模式,更减少了相互之间的摩擦,归属感也更强。可以说,这样的编程模式极大的引起我的学习兴趣,一定程度的打破了编程乏味与空洞的僵局。

    提问:

    1、独自一人如何提高代码质量,减少错误,提高审查效率?

    2、结对编程的先决条件是什么?

    3、代码的优化简化?

    4、如何全面准确的进行代码测试?

    5、如何规避风险?

  • 相关阅读:
    完全卸载Android Studio(卸载得干干净净)
    每日生活总结1
    求解协方差矩阵
    每天一个linux命令:ifconfig命令 临时修改重启后恢复原样
    每天一个linux命令(58):telnet命令
    每天一个linux命令:pwd命令
    每天一个linux命令(38):cal 命令
    每天一个linux命令:scp命令
    login shell与non-login shell的区别
    linux下重要的网络配置文件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yf0715/p/5517721.html
Copyright © 2020-2023  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