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它本身是完整的,可以由作者在所开发的系统平台上运行。它通常是车库中产出的产品,以及作为单个程序员生产率的评估标准。有两种途径可以使程序转变成更有用的,但是成本更高的东西,它们表现为图中的边界。水平边界以下,程序变成编程产品(Programming Product)。这是可以被任何人运行、测试、修复和扩展的程序。它可以运行在多种操作系统平台上,供多套数据使用。要成为通用的编程产品,程序必须按照普遍认可的风格来编写,特别是输入的范围和形式必须扩展,以适用于所有可以合理使用的基本算法。接着,对程序进行彻底测试,确保它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使其值得信赖。这就意味着必须准备、运行和记录详尽的测试用例库,用来检查输入的边界和范围。此外,要将程序提升为程序产品,还需要有完备的文档,每个人都可以加以使用、修复和扩展。经验数据表明,相同功能的编程产品的成本,至少是已经过测试的程序的三倍。
程序变成编程系统中的一个构件单元。它是在功能上能相互协作的程序集合,具有规范的格式,可以进行交互,并可以用来组装和搭建整个系统。要成为系统构件,程序必须按照一定的要求编制,使输入和输出在
语法和语义上与精确定义的接口一致。同时程序还要符合预先定义的资源限制——内存空间、输入输出设备、计算机时间。最后,程序必须同其它系统构件单元一道,以任何能想象到的组合进行测试。由于测试用例会随着组合不断增加,所以测试的范围非常广。因为一些意想不到的交互会产生许多不易察觉的 bug,测试工作将会非常耗时,因此相同功能的编程系统构件的成本至少是独立程序的三倍。如果系统有大量的组成单元,成本还会更高。编程系统产品和以上的所有的情况都不同的是,它的成本高达九倍。然而,只有它才是真正有用的产品,是大多数系统开发的目标。我们要明确自己编程的目的到底是什么,不然将会毫无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