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I跟报表一样吗?


    一、报表≠BI
    很多的人认为,报表就是BI。实际上,报表只是BI的一部分,虽然BI应用的结果通常需要通过报表来展示,但是,BI绝对不仅仅是报表。
    其实,大家对这些概念的理解,如同15年前的ERP一样。1998年,国内两大巨头金蝶与用友都开始宣称从财务软件进入ERP领域,于是,ERP才逐渐为世人所知,ERP到底是什么,大家开始众说纷纭。
    财务+进销存就是ERP?没有MRP的ERP不叫ERP?显然,国外ERP厂商与国内ERP厂商对大众理解ERP的引导是不一样的。过程曲曲折折,我们不说也罢,现在我们只总结一下15年后的今天,大家对ERP的理解还有偏差吗?各ERP厂商还在强调不同的概念吗?答案是,没有了,大家都统一了,回到了原点:那就是ERP其实是一个系统,它强调的是企业利用信息化手段将各项资源的匹配系统化,只有将这些资源匹配系统化了,才能最大限度的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从而提升竞争力。而到底ERP包括哪些功能模块,已经少有人去强调了。现在中国管理高层提出了一个“协同创新”的概念,其实倒是挺符合ERP的初衷的(只是,它目前变成了OA产品的马甲,此处暂且不表。)
    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最终大家对BI的理解,也会回归到理性的原点:那就是BI是一个辅助决策的智能系统,它的核心就是帮助企业利用好数据,让决策管理者随时随地获取关键信息,让决策者基于数字决策,最终提高决策水平。至于用什么技术来实现上述的目标,慢慢的,会变得不那么重要。
    那么,基于现阶段大家的认识,我们来对比一下报表与BI的联系与区别,让大家思考一下,我们到底需要的是什么?
    二、EXCEL报表 VS BI
    我们先来看看现阶段大家是如何来满足决策管理者的分析需求的:97%以上是通过EXCEL表格手工整理各种报表,不到3%利用了IT技术,实现了报表的自动化。随着决策者对分析的要求越来越高,于是乎,报表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甚至出现了所谓的“中国式报表”——在一个EXCEL页面中,密密麻麻的布满了决策者关心的所有内容,就只恨屏幕或不够大)。大家都知道,这些大量的手工处理,是很容易出错,且无法及时得到的。于是,许多企业有专人来负责报表制作,而这些报表制作人员加班加点也变成了家常便饭。大家努力的效果呢?我们走访了大量的企业决策者,当问他们:报上来的厚厚一叠报表,您有看吗?他们绝大多数会回答:有看的,只是,一般只看其中的一两张。没有时间,真的有感觉有问题,还是直接找人来问了。
    对了,这就是问题的关键——我们提供了决策者大量的报表,为什么帮助不大呢?
    因为信息一旦过多,就会变成“信息洪水”。莫什?鲁宾斯坦和艾丽丝?菲尔斯滕贝格在《大脑型组织》一书中写道,17世纪的一位欧洲绅士“一生中所接触的信息量还不如现在的一份日报。”大量的报表仍然让决策者深陷“信息洪水”中。
    再问决策者,您是希望用什么方式将信息给您呢?“我也说不好,反正我们是希望有问题的时候我可以随时知道。”
    换而言之,报表是无法实现决策者这个“希望”的。这句话的核心有两点:一是有问题才让我知道,没问题的话,其实我也不需要关注。二就是我随时都可以知道。
    我们再想想,报表能实现吗?一,报表根本无法快速让决策者识别是不是有问题,它只是罗列了一堆数字而已。二,无论报表制作者多么厉害,领导想要什么就有什么,基本上也是不可能的。
    ——此时,报表制作者可能会喊冤了:这么多报表都是你让做的,辛辛苦苦加班做出来了,现在说这些报表其实也没有什么用,那怪谁呀。
    是呀,谁也怪不着。我们也不想去怪谁,看看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简单,就是用BI技术,改变决策者获取报表的方式:
    1、通过仪表盘+多维分析+钻取:仪表盘让决策者首先看到哪项KPI指标有问题,到底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就可以通过钻取到多维分析模型,多角度的分析问题的真正来源。
    2、BI系统可实现“拉”式与“推”式信息提供方式,决策者主动登陆BI系统可随时查询,或者系统会以邮件或短信的方式推送关键信息。
    通过这里就可以看到,BI是一个系统,它是立体多方面的,而报表,仅仅是一种展现方式而已。
    三、报表软件 VS BI软件
    于是,就有人说了:那我通过一个软件,能自动生成决策者想要的报表,然后再配上一些仪表盘和图表,不就可以了吗?也不见得需要BI呀。报表软件多好呀,简单SETUP一下,写个SQL就可以设计报表了,哪像BI,要规划数据仓库,要ETL,还要建模型,多麻烦呀。
    我们总结了一下,企业在通过IT技术实现决策分析需求时,会经历下面的阶段,绝大多数的企业已经或正计划实现到报表自动化或报表图形化的阶段,也就是一些报表软件及前端展示工具可以实现的阶段:
    《手工处理报表》-->《报表自动化》-->《报表图形化》-->《仪表盘+多维》-->《数据挖掘》
    那么,让我们再来对比一下报表软件与BI系统的区别。
    报表只能实现查询,查询仅仅只能告诉你事实是什么?不管查询的界面是多么炫,多么简单,多么便捷。
    而我们不仅仅需要知道发生了什么,还要知道为什么发生,这就需要分析。要实现分析有两个要素,一是任意维度;二是任意分析路径。
    我们来看一个例子:您是一个连锁集团的销售总监,当系统告诉你2008年的收入与2007年相比,下降了5.3%时,接下来你会怎么做?
    先从各分店的角度分析,发现排名前两位的大店收入只有2007年的80%左右。
    这时,得从商品的角度来分析,这两个店的哪些品类的销售同比下降。
    再从时间的角度来分析,下降较快的品类是否有季节性?
    再回到分店的角度来分析,下降较快的品类在其他分店的情况是否也是如此呢?
    再从客户的角度来分析,这些品类又主要是哪些客户在消费?哪些大客户的销售同比下降导致了这种结果?
    再回到时间的角度来分析,看这个季度的每个月收入,到底哪个月下降最快?
    上例中,分店、品类、时间、客户等就是维度,而“先分析……再分析……”就是分析路径。
    1、任意维度
    报表可以实现多维度呀。什么是真正的任意维度?不就是任意维度任意组合嘛。报表可以的呀。
    是的,报表可以的,但我们来看,如果要实现上面的多维度分析,要制作多少张报表?
    分店收入TOP10
    品类销售报表
    品类销售趋势分析
    分店品类销售分析
    品类客户销售分析
    季度销售分析
    ……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那到底什么是真正的任意维度?对不起,纠正一下,应该是任意维度任意“动态”组合。
    动态,就是指浏览用户自己可以通过鼠标拖拽即可完成,无须通过报表设计人员。这才是关键!
    2、任意分析路径
    再看看分析路径。
    “分析路径,不就是报表钻取吗?”
    是的,分析路径的实现过程,就是设置报表之间的钻取。
    “那报表软件也可以实现的呀。”
    是的,只要设计好报表之间的参数传递,要实现报表之间的钻取是没有问题的。只是……
    暂且不说报表软件设置参数的传递有多麻烦,关键是,通过这种设置得到的分析路径是固定的,A报表——》B报表——》C报表。但事实上,决策者的分析思路是不确定的,虽然可以总结出一些常规的路径,但在实践中,总会需要走一些非常规的路径。
    真正的任意分析路径是可以由决策者自行决定的,而不是由IT人员预先设置好的。决策者的“不走寻常路”成为了IT报表制作人员难以摆脱的“噩梦”!
    3、报表软件的几道坎
    其实,报表软件还有几道坎:
    首先,一张报表一个SQL,随便一个变化,就需要修改SQL,维护起来麻烦;
    第二,对于复杂的应用,是需要写复杂的存贮过程来实现的,这样维护起来麻烦,运行效率也低;
    第三,那就是权限管理。刚开始用报表软件时,可能大家也不怎么关注,认为反正就是当官的人用,也没几个人。可等慢慢的发现,就算没多少个人用,但报表数量多起来以后,权限的设置就变得麻烦了。有的报表软件权限管理是非常初级的,就是让你在设计报表的SQL时,加上where条件,这样,同一个样式的报表,因为不同where条件,就要设计成N多张报表。有的企业,进报表平台一看吓死人,密密麻麻有几百张报表,仔细一下,搞了半天也没多少张,只是,同一张报表后面加了一个括号,如销售日报(北区)、销售日报(南区)……
    当然,也有些报表软件将这一块的功能优化了一下,至少按角色来进行授权,这样,只要是这个角色浏览报表,就自动会按这个权限来控制,就不需要每个报表都授权了,如北区销售总监,它的条件就是“部门=’北区’”。但是,当角色非常多且授权维度的数据量也非常大时,那也是很繁琐的。
    4、报表软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您是一个连锁集团的销售总监,最近在筹备一次促销活动,为了让这次促销效果更好,成本更低,需要马上了解下面的信息:
    哪些类型的客户(年龄、收入、性别、学历)更有可能购买促销产品?——有了它,就可以更精准的发送促销广告,降低广告成本,提高广告效果。
    上述类型的客户,又同时会购买其他哪些商品?——可同时参与促销,或者,在促销品的旁边陈列,以提高促销收益。
    上述类型的客户,一般是什么时间来消费?——以决定促销活动什么时候开始比较合适?需要持续多久?
    以往类似的促销效果如何?促销产品的销售变化?客流量是否增加?客单价是否提高?——以决定促销是否进行。
    ……
    上述这些,都是报表软件无法完成的任务,但利用BI的数据挖掘技术,就可以轻松的得到上述答案。
    “好吧,I服了U,虽然我们也想做到更好,但是,现阶段我们只希望实现报表自动化。再说我也没多少预算呀,只有买报表软件了。”
    如果实在是无法增加预算,那倒是比较麻烦……不过,你可以选择只购买BI产品的部分模块,现在只用来做报表,但未来还是可以在它的基础上增加模块,实现更高层次的应用的。这样,就免得买个报表软件,用个1-2年又得重新购买另一套软件,浪费钱也浪费精力。
    四、BI价值思考
    BI不是让你相信自己所知道的,而是促使你去思考更多的问题和疑惑。
    BI迫使我们怀疑得出的结论、回到初步阶段、重新设定假定和条件。它促使我们思考,而不是给出事实。
    BI可以让你从不同视角查询一系列相关数据,以便在一组不确定的条件下更进一步接近事实。
    你需要BI工具帮助做出最佳决策,而不是正确决策。
    BI让决策不再止步于结果。
    乔布斯说过:“客户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你是这样的吗?

  • 相关阅读:
    在图像中随机更改像素值程序——matlab
    图像频谱图画图——matlab
    图像三维灰度分布图——matlab
    JVM安全退出(如何优雅的关闭java服务)
    annotation(@Retention@Target)详解
    synchronized与static synchronized 的区别
    ExecutorService对象的shutdown()和shutdownNow()的区别
    execute和submit的区别
    Java线程之FutureTask与Future浅析
    Runnable与Callable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ycdx2001/p/3223479.html
Copyright © 2020-2023  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