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同学回CS,喊在CS的同学出来小聚,我恰逢其会帮忙充当了一下组织者,上周日组了个五人小局吃饭。
X同学是高一的同班同学,也是一个市的老乡,是学霸中的学霸,他大学留洋去顶级大学读书,后面听说也在顶级大学一直读博,对于他一直是怀抱着一种源于读书血统上的崇拜。也一直很好奇他后续的路线选择。恰逢这次相聚,我们几个还算聊得比较尽兴。
X同学依旧保持着高中时的风范,十分善谈,这种善谈体现在掌握的信息非常多、体系化而且准确。相较于以前,他现在更多了一种理工科男的特质,对于形式、虚美十分不屑,对于网红经济表达了深深的鄙视。我知道他那么聪明的人肯定是了解所谓网红经济背后的依据,但是基于自我的格调他表达了十分的不屑。他是个不那么“时髦”的人,一个经常在伦敦、洛杉矶厮混,做投行相关领域的人,却没有开通朋友圈,微信基本也就一两周才上一次,在CS几乎无人不知的茶颜,他之前一杯没有喝过。本质上这种所谓专门做高铁,到长沙排队n小时只为一杯奶茶是一种营销策略,但是在大环境和从众心理趋势下,个人是很难不参与其中的。他是能独立开的那个。他强调这是一种智商税,从物料价值的维度看确实是一种智商税,但是在特定环境里这种税会带来潜意识里的融入一个小资群体的错觉,我想很多没那么中意于奶茶的人其实是在为这种错觉付费吧。
聊天时才了解到X同学的路线是,顶级大学读本科、读博,后面因为家人患病缘故要出来赚钱所以去了投行“算命”,最近有在想转到科技行业,已经拿到了一个很不错的offer了。谈到想做的事情,他有聊到一个如果以后有机会,还是想去实现当初立下的给西部儿童做一些贡献的想法。感叹于命运给每个人排布的路线,我想如果不是家庭缘故,他应该会选择走科研而非是直接工作的路线吧。他过往的努力让他站在一个远过于我的点,但我知道幸福与否过得好不好有时和你站在哪里并没有关系,我不知道他过得好不好,但是感叹于因为命运安排他没有走自己在外人看来最具有天赋的路线。
聚完后,我和LYC是同路地铁,路上聊对于熊的感触时, 我也有说到一个点,我觉得他依旧比较理想化。这里的理想化,我想传递的其实并不是说与现实不融的那种理想化,而是说经历了很多磨打,依旧坚持一些最开始理念的理想化。我觉得去除这种理想化人可能会更市侩、虚荣、现实,但是能过得更物质幸福一些。这种理想化某种程度上会带来对自我不懈的要求,自我反思和拷问,对于价值、优秀的不断追求,从过程上来说,会是带来痛苦和疲劳的。用最近流行的词表述就是,依旧没有躺平。我敬仰和同理于这种理想化。
再谈几个小细节,X同学请吃甜点后,很好奇于国内小铺的发票机制,所以我们一行吃完甜点后“蛮横”地找店家开发票抽奖~,之后LYC也请X同学喝了他的第一杯茶颜,附带我们问了一下茶颜的发票机制。X同学在保持学习热情的同时依旧保持有对外的好奇心。还有一个小细节是,我们聊到联系时,S同学以前没有加X的微信,加之余,X同学说他知道自己自控能力不强,所以是很少看微信的,有时信息可能一两周才会有回复。X同学自控能力不强??这个想法当时就让我很震惊。要知道X是高考全省的前列,去了哈佛的那种。他居然自控能力也不强?他应对与自控能力不强的策略是,从开始就屏蔽调可能引发失控的因素。我一直也觉得自己自控能力不强,我很多时候的策略是,希望自己经过思考、自我升华能达到自控能力强的境界。所以我一般是不剔出诱因,也往往是沉醉于诱因,事后又基于愧疚心理督促自我努力。可是我的策略效果一直很差,因为现阶段所需要的能达质变的提升往往需要长时间的投入和坚持,我的策略会造成小轮回的不断,不断的开始不断的中断,就是缺乏面对后期的困难和最后客服后的收获。那从现在开始,我知道了,如果自己自控能力不强,你是可以在事前就剔除掉那些可能的诱因的。而且这种策略已经有了很好的先行实践者。
喜欢站在高点感叹于命运吧,但是你依旧没有把自己的生活打理的很好。恰如朱光潜说表达前台、后台的理念,你要在前台作为普通人一样入世,也可以站在后台以旁观者的角度鸟瞰。但是,切记,前台、后台都要有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