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看那个人他像一条狗


    今年三十了,到了传说中程序猿最应该迷茫的年龄了,那么我迷茫吗。没的说。依照华为34岁就要劝退的要求,我还有4年的程序生涯。

    为什么30岁的程序猿就应该迷茫呢?30岁正是经过了七八年的职场生涯。技术、经验、职业素质等各方面都到了一个比較充沛的阶段。假设前几年不是在混日子,到了如今,踏踏实实干活的通常会成为公司的核心开发,潜心研究技术的应该会成为架构师,有领导才干的或许是小领导或者项目负责人。按道理来讲30岁正是人生的最黄金年龄。也是事业发展的核心阶段。假设在这个阶段抓住机遇能有突破。对整个职业生涯影响可谓不小。

    转眼一想。三十岁也确实该迷茫。三十岁了,你在熬几个通宵试试?父母年纪大了或者有了儿女真是到了上有老下有小的阶段,非常大的一部分精力须要放到家庭里面。这个阶段你就是家里的顶梁柱,可能家里最大的收入就来源于你。

    假设你和我一样来自于农村,没有什么家底,回家之后你会看到昔日里你感觉混的非常一般的同学,买了房和车,日子过的非常悠闲,然而你每一个月工资一万两万的收入使照样无房无车无存款,然后你会想,这么多年自己也一直没有歇着,每天也都坚持和努力。但现实和理想仍然差了那么一截?

    想起了上一段时间看到的一个新闻。当大家都骂此男子不守规矩的时候,有人从还有一方面进行了解读,心情比較复杂。

    中国的IT行业还非常年轻,真正发展的时间也只是二十多年。并且中国互联网发展的速度非常的快,往往在其他行业须要积累N年才干够职业级别,到互联网公司几年就完毕了。非常多敲代码非常牛逼的程序猿没过两年就都多多少少的被提拔到了管理的职位,有优点也有坏处。优点是能够综合的锻炼自己,坏处是没有太多的机会去做深入的研究,大公司可能还好一点。在这个高速的发展过程中。选择多了起来。也easy产生迷茫。

    就像研究技术一样。探究迷茫的本质是什么?迷茫本质是未来的不确定性,典型的代表就是在你人生最关键的几个选择点上。比方:毕业时考研还是上班、工作后选择大公司还是创业公司、工作几年后走管理路线还是技术路线…

    诚然每一个人每一个阶段的迷茫都是不一样的层次也是有所不同,非常多线上或者线下的朋友也会一起聊聊自己现阶段的困惑。有的会说,我如今进入了一个瓶颈。不知道怎样去突破了;有的编程语言已经换了两次了,然后还问。如今转Java还有前景吗?我自己事实上也不敢妄言,也仅仅是结合自己的情况给了一些建议。也未必正确。

    所以迷茫是不分年龄的,到那个阶段都会有那个阶段的迷茫,仅仅是到了30岁迷茫的情况会更复杂一些。回忆一下自己的职业生涯的几个关键的迷茫点,希望能够给相同阶段的你有所启发。

    大学毕业

    近期我司在招聘中级Javaproject师。在boss直聘上面公布了一个岗位需求,半天的时间来了100多封简历,突然感觉刚毕业程序猿如今竞争非常激烈,从我毕业到如今吧,有一个感触刚毕业的程序猿是最难找工作的。工作1-6年中找工作的溢价能力是不断提高的。多工作一年出来找工作的机会就越多,企业也热于招聘有丰富经验的程序猿,工作6年以上,也就是30左右了吧,假设在前6年中都在混日子,或者都在外包公司,或者业务6年差点儿都没有太大变化的公司中。那么6年后受欢迎度会越来越低。

    所以刚毕业的第一家公司,最重要的是有一份工作能够让你去学习和实践,毕竟大学课程和实际工作区别还是比較大,假设有选择的情况下,尽量选择自己喜欢的行业。比方对游戏感兴趣,那么就多投一些游戏公司,对电商感兴趣多投一些电商公司。假设没有太多选择的情况下,尽快选择一家有技术氛围的公司,那么怎样在面试的时候推断这家公司有技术份额呢?第一看公司的面试过程,对面试人的态度是否真诚。假设面试者一副牛逼呼呼的感觉。基本上面技术氛围不咋的,越是牛逼的人越低调;第二看面试过程中考察的知识点都是什么,一般面试者官都会关于公司的项目技术基础来问一些题目;最后主动问一下公司的技术栈都有哪些,自己入职后负责那部分?

    对于这个阶段的同学来讲。最重要的是尽快去入职工作,积累经验。对了,尽量不要去外包公司。非常难赚取到什么经验,并且会累死。

    工作两三年

    先说说我工作两三年的那个阶段吧。就是工作两三年后,技术积累也有了,项目中遇到的问题基本上也都能解决,可是当时我们是一家偏传统的企业,我做的项目基本上就是给各个公司的IT管理员或者企业领导来用的,基本上使用者不超过10个。那时候我就特别想让自己做的东西能够让千万万的用户来使用,这样我才认为我的工作更有价值,而不是做了大半年的项目给几个人用,并且差点儿没有反馈。

    于是在公司了两三年后,我换工作的时候目标就略微明白了一些,做自己产品的公司,并且未来这些产品能够服务于大量的用户,这样的类型的公司基本就都是互联网公司了,当时放眼西安差点儿没有什么像样的互联网公司,大家都知道北京是互联网公司最多的地方。因此依旧决定来北漂寻找一份互联网公司的工作,当时仅仅是不想去传统企业,可是究竟是进入什么样的互联网公司我并不清楚。机缘巧合进入了第三方支付行业,那时候我感觉这就是我当时想要工作。

    假设你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样的行业。那么你至少要知道什么是你不喜欢的。这样在选择的时候也能帮你做筛选。

    两三年之后应该是程序猿最黄金的年龄。在这个阶段积累技术应该是最快的,假设你在自己的岗位中呆了一年多了,感觉还是没有学到什么东西。建议跳槽。有时候假设你自己没有能力去驱动自己去改变的时候。那就靠外部环境来驱动你,真正的经验、解决这个问题的能力都是在实战中学习到的,去了新的公司打破自己原有的技术盲区。

    管理or架构

    按道理来讲,在公司4年到6年的这个阶段,基本都到了中级or高级开发project师的阶段。也是正练代码的时候,也是从how to do 做why to do 的阶段,到了能够慢慢做一些底层或者原理的研究阶段,可是在中国,基本上程序写的好的在这个阶段慢慢都会让去做一部分管理的工作。比方项目经理,小组组长等,有可能涉及到沟通或者其他的杂事太多,对应的编程的时间就少了,也easy产生迷茫?能够潜心研究技术,不太愿意做沟通或者撕X的,对技术保持热爱的能够走向架构师的这个方向。

    事实上我在工作4年多的时候。心里面的标准方向就是想做一名架构师,幻想着能够指点项目架构的江山。可是非常快我发如今中小型公司里面不太现实。技术架构级别上都是技术经理在做决策,有架构师职位也基本上要不是偏高级的编程人员,要不也是做了一部分的管理职能。没有纯粹的架构师职位,后来我司成立互联网金融项目,领导就以能够让我独立负责全部技术为诱惑,后来就走向了技术经理的这条路子,只是后来确实能够依照自己的想法去构建整个平台的时候,感觉还是挺不错的。

    不是技术好的都能够做管理,有时候也和个人的气质有非常多的关系。有的人在为人处世方面确实比較擅长,有的人却对技术有着天生的敏感性。做了管理之后。和非常多不同的人做了深度的交流了解,你会发现把合适的人放到合适的位置是多么的重要。能够省非常多的心。因此在这个阶段须要对自己有所了解。自己擅长或者喜欢做那个方向,另外沉下心来研究技术,实践技术。等待机会,由于公司里面提拔的人才基本上都是老员工多一些。由于经历了多年的一起抗战感情上信任的住,技术能力也比較了解。频繁跳槽比較难一下进入高级一点的职位。

    在这个阶段最好能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行业来稳定下来,比方游戏以后换工作的时候也是游戏方向,比方你喜欢金融,以后的工作尽量都和金融相关的,有行业积累的情况下,对以后的发展非常重要。假设这两年做金融。过两年又是通讯各种换,到头来行业背景差点儿是零。由于技术的本质还是为解决实际问题,假设你在某个行业多年,那么你对行业的系统有全面的了解。开发过程中也会避免非常多问题,这就是为什么非常多公司招聘的后面都会有一条,有xxx工作经验者优先的原因。

    30岁程序猿

    我身边有一部分程序猿到了30岁左右转行了?当然非常少的一部分转到了全然不相干的行业里面去了。理由是敲代码太累30岁以后身体就不行了。还有相当一部分转业到IT的其他岗位了。比較多有:产品、測试、售前、需求管理等等。事实上我认为还是对程序的热爱不够,或者是本身的兴趣点就不在这里,这里就不讨论30岁程序猿究竟还适不适合编程的这个话题,由于我如今还在写代码,我也热爱写代码全然没一点问题,脉脉中此话题的讨论

    有一段时间。半夜总是失眠。躲进卫生间里面点上一支烟,对镜子问自己这是你想要的生活吗?在北京4号线。身体能够保持倾斜45度而不倒,这不是魔术是生存。地铁里面男男女女以各种姿势贴在一起。站在门口不用走自己主动被挤进去。都拼上自己一天的力气演绎这上班的第一课。

    每次我看着地铁里面急匆匆的路人,我就想他们的生活是什么样的?16年冬天的时候我差点被北京的雾霾给逼疯了,白天是黑夜,夜晚也是黑夜。每到周末就是大雾霾,感觉自己好像被囚禁了一样。在房子里面坐立难安,不知道哪一天我会不会由于雾霾而离开北京。

    隔一段时间朋友聚会就会发现又有一位朋友回老家了。每次走一个朋友心里就咯噔一下,想想自己为什么还在坚持,回家好像生活非常悠闲,有一刻真的有回家的想法,可是下一刻立马被我否了,首先经济条件还达不到回家养老的程度,第二老家根本没有自己喜欢的什么互联网公司,第三。我可能也习惯这样的大城市的生活。方便、快捷、甚至拥堵。

    就像刚毕业在西安的那种感觉一样。刚毕业那会。有少一部分人去了北京、上海,大部分都在西安,然后我们在西安的这部分人,每次有一个离开西安去别的地方的时候我们就聚一下。每年我都能够送走几个人,到了最后红柯走的时候就我们两个人一起吃了个饭,如今那些在北京上海的朋友都慢慢的回了老家。而当时留在西安的我,却一直漂在了北京。

    这就是我30岁的迷茫,要不要又一次选择拼搏一把。要不要离开这个热爱又无奈的城市。你呢?

    最后

    那么迷茫就不正确吗?从某种角度来讲,迷茫是一件好事情,说明你对现状进行了思考。对眼下状态有改变的期望,同一时候又对接下来改变后的未来不确定性,所以才迷茫。所以说迷茫不是错,迷茫之后没有行动没有改变才是问题。能够给自己一段时间,在这个时间内,进行充分的了解选择后的结果。以及对自身定位,在这个时间段之后,就果断的行动。不要拖拉。

    回忆自己这几年的迷茫,刚毕业那会迷茫要不要进入IT行业,要。工作两三年迷茫要不要离开家乡去互联网公司?去。来北京后。要不要跟着公司搞互联网金融,搞了。去年朋友说创业去不去,思索良久。么去;那么如今呢,要不要继续在北京吸霾。还是没有想好。要不要进入一个新的领域去拼搏。也是没想好?

    对了。这几年好像过一年两年我就要迷茫一阵子,可是如今回忆起来刚開始的迷茫却和如今迷茫又了大不同。思考的层次也不同,没事迷茫的这样的频率还是保持了下来;在回忆自己不迷茫是什么时候呢?下决心进入IT行业,潜心学编程的时候。刚工作热情工作的时候。天天加班搞互联网金融的时候。有一个共性,那就是飞速成长学习的时候。打破自己壁垒的时候,所以如今的迷茫可是就是慢了下来,又要又一次选择了吗。

    所以呢,迷茫是一件好事吗?从某种角度来讲,我认为是的。

    那么作为程序猿的你。还在迷茫吗?


    作者:清纯的微笑
    出处:http://www.ityouknow.com/
    版权归作者全部,转载请注明出处

  • 相关阅读:
    复利计算(1)
    对IT行业的一些思考
    递归下降语义分析
    1118 实验三 有限自动机的构造与识别
    冒泡排序文法评论
    实验0:了解和熟悉操作系统
    0302思考IT行业的感想
    递归下降语义分析
    对文法解释和语法树的评论
    语言文法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yangykaifa/p/7354558.html
Copyright © 2020-2023  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