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测试用例设计——决策表法


    转载

    概念

    原文:Decision table, 又译为称判定表,决策表是一个用表格形式来整理逻辑关系的工具,由横向的条件(因)和动作(果)和纵向的规则(测试用例)组合而成。

    优点

    决策表的优点:能够将复杂的问题按照各种可能的情况全部列举出来,简明并避免遗漏。因此,利用决策表能够设计出完整的测试用例集合。在一些数据处理问题当 中,某些操作的实施依赖于多个逻辑条件的组合,即:针对不同逻辑条件的组合值,分别执行不同的操作。决策表很适合于处理这类问题。

    组成

    如图所示,判定表通常有以下四个部分组成:

    1)条件桩(Condition Stub):列出了问题的所有条件。通常认为列出的条件的次序无关紧要。
    2)动作桩(Action Stub):列出了问题规定可能采取的操作。这些操作的排列顺序没有约束。
    3)条件项(Condition Entry):列出针对它左列条件的取值。在所有可能情况下的真假值。
    4)动作项(Action Entry):列出在条件项的各种取值情况下应该采取的动作。

    建立步骤

    构造决策表的5个步骤:

    (1) 确定规则的个数。有n个条件的决策表有2n 个规则(每个条件取真、假值)。
    (2) 列出所有的条件桩和动作桩。
    (3) 填入条件项。
    (4) 填入动作项,得到初始决策表。
    (5) 简化决策表,合并相似规则。

    若表中有两条以上规则具有相同的动作,并且在条件项之间存在极为相似的关系,便可以合并。
    合并后的条件项用符号“-”表示,说明执行的动作与该条件的取值无关,称为无关条件。

    基本形式与扩展形式

    基本形式的决策表,在动作项中仅填以“真”或“假”或类似的表达(如T/F, Y/N, 1/0)。
    扩展形式的决策表,在动作项中还可以填入数值或简短的文字。

  • 相关阅读:
    周五笔记
    python2.0代码重构为3.0一日记
    小白使用Bert跑分类模型
    andrew ng 深度学习 网易云课堂课程
    andrew ng machine learning week9 异常检测和推荐系统
    解决端口占用问题
    postgresqlmysql删除数据表中字段的回车和换行
    echarts常用的属性修改
    后端返回文件流,用blog方式下载 type 值
    antD vue 遇到的一些问题处理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yangmiemie1/p/4613710.html
Copyright © 2020-2023  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