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文化中心都处于四季分明的中原地带,三伏与数九尤其能代表天气的特点。
三九计算简单,冬至开始计算,每个9天为一个“九”,81天后的次年3月12日就是数九终结。
var 一九开始 = new Date(2017, 11, 21); var 九九结束 = new Date(一九开始.getTime() + 1000 * 60 * 60 * 24 * 81);
- 一九:12月22日—12月30日
- 二九:12月31日—1月8日
- 三九:1月9日—1月17日
- 四九:1月18日—1月26日
- 五九:1月27日—2月4日
- 六九:2月5日—2月13日
- 七九:2月14日—2月22日
- 八九:2月23日—3月3日
- 九九:3月4日—3月12日
三伏的计算则显得飘忽不定。——“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开始。
已知夏至为6月20日~6月22日,姑且算6月21日,而天干的周期为10天,所以入伏的日期在6月21日±20~30的样子。平均下来大概是7月15号左右,也就是学校赶走大四学生(估计怕热晕在寝室)的最后通牒时间。
名称 | 另称 | 介绍 |
---|---|---|
初伏 | 头伏 | 夏至1后第三个庚日2起到第四个庚日前一天。第三个庚日为入伏,为初伏的第一天。 |
中伏 | 二伏 | 夏至后第四个庚日起到立秋3后第一个庚日前。第四个庚日定为中伏开始的第一天,由於第五庚日可以出現在立秋日的前或後,故中伏可能為10天或20天。 |
末伏 | 终伏 | 立秋后第一个庚日起到第二个庚日前一天。第二个庚日定为出伏,即伏天结束。 |
古代的国人如何智慧,居然能用复杂的阴阳历乐此不疲的计算了几千年不出差错不能总结公式!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