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用算法之----堆排序


    堆排序

      堆排序是利用这种数据结构而设计的一种排序算法,堆排序是一种选择排序,它的最坏,最好,平均时间复杂度均为O(nlogn),它也是不稳定排序。首先简单了解下堆结构。

      堆是具有以下性质的完全二叉树:每个结点的值都大于或等于其左右孩子结点的值,称为大顶堆;或者每个结点的值都小于或等于其左右孩子结点的值,称为小顶堆。如下图:

    同时,我们对堆中的结点按层进行编号,将这种逻辑结构映射到数组中就是下面这个样子

    该数组从逻辑上讲就是一个堆结构,我们用简单的公式来描述一下堆的定义就是:

    大顶堆:arr[i] >= arr[2i+1] && arr[i] >= arr[2i+2]  

    小顶堆:arr[i] <= arr[2i+1] && arr[i] <= arr[2i+2]  

    ok,了解了这些定义。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堆排序的基本思想及基本步骤:

    堆排序基本思想及步骤

      堆排序的基本思想是:将待排序序列构造成一个大顶堆,此时,整个序列的最大值就是堆顶的根节点。将其与末尾元素进行交换,此时末尾就为最大值。然后将剩余n-1个元素重新构造成一个堆,这样会得到n个元素的次小值。如此反复执行,便能得到一个有序序列了

    步骤一 构造初始堆。将给定无序序列构造成一个大顶堆(一般升序采用大顶堆,降序采用小顶堆)。

      a.假设给定无序序列结构如下

    2.此时我们从最后一个非叶子结点开始(叶结点自然不用调整,第一个非叶子结点 arr.length/2-1=5/2-1=1,也就是下面的6结点),从左至右,从下至上进行调整。

    4.找到第二个非叶节点4,由于[4,9,8]中9元素最大,4和9交换。

    这时,交换导致了子根[4,5,6]结构混乱,继续调整,[4,5,6]中6最大,交换4和6。

    此时,我们就将一个无需序列构造成了一个大顶堆。

    步骤二 将堆顶元素与末尾元素进行交换,使末尾元素最大。然后继续调整堆,再将堆顶元素与末尾元素交换,得到第二大元素。如此反复进行交换、重建、交换。

    a.将堆顶元素9和末尾元素4进行交换

    b.重新调整结构,使其继续满足堆定义

    c.再将堆顶元素8与末尾元素5进行交换,得到第二大元素8.

    后续过程,继续进行调整,交换,如此反复进行,最终使得整个序列有序

    再简单总结下堆排序的基本思路:

      a.将无需序列构建成一个堆,根据升序降序需求选择大顶堆或小顶堆;

      b.将堆顶元素与末尾元素交换,将最大元素"沉"到数组末端;

      c.重新调整结构,使其满足堆定义,然后继续交换堆顶元素与当前末尾元素,反复执行调整+交换步骤,直到整个序列有序。

    代码实现

    复制代码
    package sortdemo;
    
    import java.util.Arrays;
    
    /**
     * Created by chengxiao on 2016/12/17.
     * 堆排序demo
     */
    public class HeapSor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int []arr = {9,8,7,6,5,4,3,2,1};
            sort(arr);
            System.out.println(Arrays.toString(arr));
        }
        public static void sort(int []arr){
            //1.构建大顶堆
            for(int i=arr.length/2-1;i>=0;i--){
                //从第一个非叶子结点从下至上,从右至左调整结构
                adjustHeap(arr,i,arr.length);
            }
            //2.调整堆结构+交换堆顶元素与末尾元素
            for(int j=arr.length-1;j>0;j--){
                swap(arr,0,j);//将堆顶元素与末尾元素进行交换
                adjustHeap(arr,0,j);//重新对堆进行调整
            }
    
        }
    
        /**
         * 调整大顶堆(仅是调整过程,建立在大顶堆已构建的基础上)
         * @param arr
         * @param i
         * @param length
         */
        public static void adjustHeap(int []arr,int i,int length){
            int temp = arr[i];//先取出当前元素i
            for(int k=i*2+1;k<length;k=k*2+1){//从i结点的左子结点开始,也就是2i+1处开始
                if(k+1<length && arr[k]<arr[k+1]){//如果左子结点小于右子结点,k指向右子结点
                    k++;
                }
                if(arr[k] >temp){//如果子节点大于父节点,将子节点值赋给父节点(不用进行交换)
                    arr[i] = arr[k];
                    i = k;
                }else{
                    break;
                }
            }
            arr[i] = temp;//将temp值放到最终的位置
        }
    
        /**
         * 交换元素
         * @param arr
         * @param a
         * @param b
         */
        public static void swap(int []arr,int a ,int b){
            int temp=arr[a];
            arr[a] = arr[b];
            arr[b] = temp;
        }
    }
    复制代码

    c语言堆排序的代码如下:

    复制代码
    #include <stdio.h>
    
    // 分类 -------------- 内部比较排序
    // 数据结构 ---------- 数组
    // 最差时间复杂度 ---- O(nlogn)
    // 最优时间复杂度 ---- O(nlogn)
    // 平均时间复杂度 ---- O(nlogn)
    // 所需辅助空间 ------ O(1)
    // 稳定性 ------------ 不稳定
    
    
    void Swap(int A[], int i, int j)
    {
        int temp = A[i];
        A[i] = A[j];
        A[j] = temp;
    }
    
    void Heapify(int A[], int i, int size)  // 从A[i]向下进行堆调整
    {
        int left_child = 2 * i + 1;         // 左孩子索引
        int right_child = 2 * i + 2;        // 右孩子索引
        int max = i;                        // 选出当前结点与其左右孩子三者之中的最大值
        if (left_child < size && A[left_child] > A[max])
            max = left_child;
        if (right_child < size && A[right_child] > A[max])
            max = right_child;
        if (max != i)
        {
            Swap(A, i, max);                // 把当前结点和它的最大(直接)子节点进行交换
            Heapify(A, max, size);          // 递归调用,继续从当前结点向下进行堆调整
        }
    }
    
    int BuildHeap(int A[], int n)           // 建堆,时间复杂度O(n)
    {
        int heap_size = n;
        for (int i = heap_size / 2 - 1; i >= 0; i--) // 从每一个非叶结点开始向下进行堆调整
            Heapify(A, i, heap_size);
        return heap_size;
    }
    
    void HeapSort(int A[], int n)
    {
        int heap_size = BuildHeap(A, n);    // 建立一个最大堆
        while (heap_size > 1)           // 堆(无序区)元素个数大于1,未完成排序
        {
            // 将堆顶元素与堆的最后一个元素互换,并从堆中去掉最后一个元素
            // 此处交换操作很有可能把后面元素的稳定性打乱,所以堆排序是不稳定的排序算法
            Swap(A, 0, --heap_size);
            Heapify(A, 0, heap_size);     // 从新的堆顶元素开始向下进行堆调整,时间复杂度O(logn)
        }
    }
    
    int main()
    {
        int A[] = { 5, 2, 9, 4, 7, 6, 1, 3, 8 };// 从小到大堆排序
        int n = sizeof(A) / sizeof(int);
        HeapSort(A, n);
        printf("堆排序结果:");
        for (int i = 0; i < n; i++)
        {
            printf("%d ", A[i]);
        }
        printf("
    ");
        return 0;
    }
    复制代码

      堆排序算法的演示:  

      动画中在排序过程之前简单的表现了创建堆的过程以及堆的逻辑结构。

      堆排序是不稳定的排序算法,不稳定发生在堆顶元素与A[i]交换的时刻。

      比如序列:{ 9, 5, 7, 5 },堆顶元素是9,堆排序下一步将9和第二个5进行交换,得到序列 { 5, 5, 7, 9 },再进行堆调整得到{ 7, 5, 5, 9 },重复之前的操作最后得到{ 5, 5, 7, 9 }从而改变了两个5的相对次序。

    结果

    [1, 2, 3, 4, 5, 6, 7, 8, 9]

    最后

      堆排序是一种选择排序,整体主要由构建初始堆+交换堆顶元素和末尾元素并重建堆两部分组成。其中构建初始堆经推导复杂度为O(n),在交换并重建堆的过程中,需交换n-1次,而重建堆的过程中,根据完全二叉树的性质,[log2(n-1),log2(n-2)...1]逐步递减,近似为nlogn。所以堆排序时间复杂度一般认为就是O(nlogn)级。

    作者: dreamcatcher-cx

    出处: <http://www.cnblogs.com/chengxiao/>

    本文版权归作者和博客园共有,欢迎转载,但未经作者同意必须保留此段声明,且在页面明显位置给出原文链接。

  • 相关阅读:
    null和undefined的区别
    【面试】前端面试题总结一(css)
    【js基础类】火狐的滚动事件
    【Vue】provide和inject
    React学习:react-router-dom-主要组件
    React学习:组合VS继承
    React学习:状态提升
    React学习:form表单
    unity+ARKit 捕捉表情录制动画 表情动画与人形骨骼动画融合
    Unity导入模型材质球无法编辑属性解决方法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xuxinstyle/p/9376340.html
Copyright © 2020-2023  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