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据结构和算法-排序算法(二)


    参考:

    https://zhuanlan.zhihu.com/p/88096780

    https://zhuanlan.zhihu.com/p/88096943

    算法一看就懂之「 排序算法 」

    下图是常用排序算法的时间空间复杂度:

    排序算法这么多,这里先将排序算法做个简单分类:

    1. 可以根据待排序的数据量规模分类:
    • 内部排序:在排序过程中,待排序的数据能够被全部加载进内存中
    • 外部排序:待排序的数据太大,不能全部同时放入内存,排序过程中需要内存与外部存储交换数据
    1. 可以根据排序的稳定性进行分类:
    • 稳定性排序:冒泡排序、插入排序、归并排序
    • 不稳定排序:快速排序、选择排序、希尔排序、堆排序
    1. 可以根据排序时间复杂度分类:
    • O(N):桶排序、计数排序、基数排序
    • O(NlogN):快速排序、希尔排序、归并排序、堆排序
    • O(N*N):冒泡排序、插入排序、选择排序
    1. 基于算法思想分类:
    • 基于分治:快速排序、归并排序
    • 基于插入:希尔排序、插入排序
    • 基于选择:堆排序、选择排序
    • 基于交换:冒泡排序、快速排序

    这些分类其实并没有那么严格,大多都是根据排序算法的特性总结的,不需要记住,搞懂了各种排序的特点之后也就自然而然的理解了。

    这么多排序算法,我们应该怎么去评估它们呢?

    一般而言,评估一个排序算法的质量主要从以下几个角度去看:

      • 时间复杂度:
        这是衡量算法性能的常规方法,对于排序算法当然也不例外,这也是衡量排序算法最重要的一个指标。在排序算法中常用的操作就是“比较”和“移动”元素,因此我们想优化某个排序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就是要减少去“比较”和“移动”元素的次数。
        同时,由于需排序的数据不同会导致即使同一个算法也有着完全不同的时间消耗,因此我们还应该进一步分析排序算法的 最好时间复杂度、最坏时间复杂度,以及平均时间复杂度,以做到对排序算法特性的充分了解。
      • 空间复杂度:
        这个也是评价算法的另一个常规指标。需要分析执行算法所需要的辅助存储空间(原有数据已占用的空间不算)。如果空间复杂度为O(1)则说明执行算法的辅助存储空间为常量级别,很优秀。
        对于「冒泡排序」、「插入排序」、「选择排序」等排序算法的空间复杂度都是O(1)。
      • 排序的稳定性:
        排序的稳定性是一个新的指标,对于排序算法来说非常的重要。
        通俗的来讲就是:假如在待排序的数组中有相等的元素,则经过排序之后,这些相等的元素之间的原有顺序不被改变。
        例如:待排序数组:1,3,6,5,6,2,9,经过从小到大的排序之后为:1,2,3,5,6,6,9
        在原数组里面有2个6,分别位于数组的第二个位置和第四个位置(数组从第0位开始数),在排序后这2个6分为位于数组的第四个位置和第五个位置。注意重点来了,稳定性要求就是指原来那个第二位置的6是在第四个位置的6的前面的,所以排序完成之后,这两个6的相对向后顺序不能有变,因此位于新数组第四个位置的6必须是原来旧数组的第二个位置的那个6,新数组第五个位置的6必须是旧数组时第四个位置的那个6,虽然值一样,但是还是有区别的。你要说有啥区别?那再举个例子吧:
        幼儿园一群小孩排队去领零食,刚开始是杂乱无章的排队的,后来老师说按照年龄大小排队,年龄小的排到前面去,这个时候就可以运用排序算法进行年龄的排序了。可是队伍中有2个同学小张和小赵年龄一样的,本来旧队伍的时候小张是排在小赵前面的,但是如果经过排序算法之后,把小张弄到了小赵的后面,这就不合理了,毕竟他们年龄一样,肯定是刚开始谁在前面就保持原样最好了,这就是体现出算法的稳定性的地方了。
        对排序的稳定性要求是在实际应用中非常常见。
      • 算法的复杂性:
        算法本身的复杂度也会影响算法的性能(这里不是指的时间空间复杂度),这里指的算法设计思想的复杂度,后面我们在学习各种算法的时候就很清楚的看得到有的算法非常简单,有的算法设计的就比较复杂了。像「冒泡排序」、「插入排序」、「选择排序」这类都属于简单排序的算法。

    算法一看就懂之「 冒泡排序 」

    一、「 冒泡排序 」是什么?
    冒泡排序是一种交换排序,它的思路就是在待排序的数据中,两两比较相邻元素的大小,看是否满足大小顺序的要求,如果满足则不动,如果不满足则让它们互换。然后继续与下一个相邻元素的比较,一直到一次遍历完成。一次遍历的过程就被成为一次冒泡,一次冒泡的结束至少会让一个元素移动到了正确的位置。所以要想让所有元素都排序好,一次冒泡还不行,我们得重复N次去冒泡,这样最终就完成了N个数据的排序过程。
    通过上面的描述,可以看出来冒泡排序在代码实现层面不就是两层循环嘛,哈哈。
    下面举例:

    如图,这是针对数组:5,1,4,2,8 采用冒泡排序进行从小到大的排列,上图中分别进行了三次冒泡后完成了整个排序过程。
    先看第一次冒泡:

    1. 从数组的第0位开始,比较5和1,发现5>1,交换位置,交换后数组为:1,5,4,2,8
    2. 继续下一个元素的比较,比较5和4,发现5>4,交换位置,交换后数组为:1,4,5,2,8
    3. 继续下一个元素的比较,比较5和2,发现5>2,交换位置,交换后数组为:1,4,2,5,8
    4. 继续下一个元素的比较,比较5和8,发现5<8,不用交换,数组保持不变:1,4,2,5,8
    5. 继续下一个元素的比较,发现没有元素了,不用比较了,数组在第一轮冒泡排序后的最终状态就是:1,4,2,5,8 了,此时 元素 8 已经到了正确的位置,其它元素位置还是不对,需要循环进行下一轮冒泡。

    第二次冒泡和第三次冒泡的原理与第一次冒泡一样,这里就不描述了,直接看上图,图中有清晰的流程标注。
    我们在写冒泡排序的时候,有两个事项需要注意:

    • 冒泡的次数可以减少:
      理论上如果数组有N个元素,且这N个元素完全是倒序的话,我们需要进行N次冒泡才可以完成排序工作,但是通过上面的示例可以发现,上述数组有5位,但是我们只进行了三次冒泡就完成了,原因就是因为数组中有些元素之前就已经是有序的了。那我们怎么判断该用几次冒泡操作呢?
      冒泡停止的条件就是:当某次冒泡操作全程都无需进行元素交换,就说明此时这个数组已经达到了完全有序状态了,无需再进行下一次冒泡了。
      上图中的第三次冒泡过程中,没有一次需要元素交换的,因此就不需要进行第四次冒泡了。
      在写代码的时候,需要使用一个变量来做好标记,下面我们来写一个冒泡代码:
      算法题:对数组arr进行从小到大的排序,假设数组arr不为空,arr的长度为n
      思路:有两种方式都可以,一个是从数组前往后冒泡,将最大的元素移动到最后面,另一种方式是从数组的后面往前冒泡,将最小的元素移动到最前面。

      public class BubbleSort {

      /**
      * 从前往后冒泡
      * 上面的图片就是采用这种方式
      */
      public void bubbleSort1(int[] arr, int n) { for (int i = 0; i &lt; n; i++) {
      // flag是用来标记本次冒泡中是否有元素交换,用来决定冒泡停止条件的
      boolean flag = false;
      for (int j = 0; j &lt; n-i-1; j++) {
      // 从第一个开始,相邻元素两两比较,如果前一个比后一个大则交换
      if (arr[j] &gt; arr[j+1]) {
      int temp = arr[j];
      arr[j] = arr[j+1];
      arr[j+1] = temp;
      flag = true; // 如果有元素交换了,就设置为true
      }
      }
      // 一次冒泡下来没有元素交换,就提前退出
      if (!flag) break;
      }

      }

      /**
      * 从后往前冒泡
      */
      public void bubbleSort2(int[] arr, int n) { for (int i = 0; i &lt; n; i++) {
      // flag是用来标记本次冒泡中是否有元素交换,用来决定冒泡停止条件的
      boolean flag = false;
      for (int j = n-i-1; j &gt; i; j--) {
      // 从第最后一个开始,相邻元素两两比较,如果前一个比后一个大则交换
      if (arr[j-1] &gt; arr[j]) {
      int temp = arr[j-1];
      arr[j-1] = arr[j];
      arr[j] = temp;
      flag = true; // 如果有元素交换了,就设置为true
      }
      }
      // 一次冒泡下来没有元素交换,就提前退出
      if (!flag) break;
      }

      }

      }
    • 冒泡一定是对比相邻元素:
      冒泡排序的原则很简单,就是相邻的两两对比然后判断是否交换。但其中有个新人很容易疏忽的就是“相邻”这个词,我们在循环中对比的元素一定是要相邻的,不能拿着某个元素依次对比数组中的所有元素(比如先拿数组0位元素依次对比其它元素,将最小的置换到第0位,然后再拿数组1位元素依次对比剩下所有元素,将剩下元素最小的置换到第1位,依次循环),虽然这种方式也能最后排序也能完成,但是效率非常的低。为什么这种方式效率低呢?
      因为这种方式每一次元素交换,虽然都将当前最小的元素移动到了正确的位置,但是对于其它元素的位置没有半点改进,甚至会由于交换导致其它比较小的元素这次遍历中移动到后面。
      而采用“相邻元素两两对比”的方式,每次冒泡不仅能将一个元素移动到正确的位置,还能附带着对其它元素的位置有改进。

    二、「 冒泡排序 」的性能怎么样?
    我们按照前一篇文章讲到的排序算法评估方法来对「 冒泡排序 」进行一下评估:

      • 时间复杂度:
        冒泡排序原理就是在两层循环里进行两两对比嘛,所以简单去思考的话,一般情况下的时间复杂度就是O(n*n)了。但是实际还是得看数据情况,如果待排序的数据本身就是有序的,其实我们只需要做依次冒泡就完成了(也就是一次循环),那么此时就是最好时间复杂度:O(n),如果待排序的数据全部都是逆序的,那我们需要做 n(n-1)/2 次循环,最坏时间复杂度就是:O(n*n)了。
      • 空间复杂度:
        通过我们对冒泡排序原理的了解,知道冒泡排序在排序的过程中,不需要占用很多额外的空间(就是在交换元素的时候需要临时变量存一存,这里需要的额外空间开销是常量级的),因此冒泡排序的空间复杂度为O(1)了。
      • 排序稳定性:
        上一篇介绍过了排序算法稳定性的定义,这里不重复介绍了。对于冒泡排序而言,在做元素对比的时候,如果大小顺序不满足要求,则将它们进行交换,如果满足要求,或者元素相等,则啥都不做。可知,在元素相当的情况下,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因此它是排序稳定的。
      • 算法复杂性:
        冒泡排序的算法无论是其设计思路上,还是代码的编写上都不复杂,因此冒泡排序算法复杂性是比较简单的。
  • 相关阅读:
    架构师技能图谱 V1.2
    CTO 技能图谱
    物联网的技术构架
    东进交换机
    Ipad2
    ipad2 恢复
    论文建议
    SQL归档
    SQL 会议消费记录统计
    javascript中的方法:类方法(静态方法)对象方法 原型方法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xuwc/p/13906413.html
Copyright © 2020-2023  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