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花八门的信用与业务相关程度研究是一个思路


    信用,从某种程度上有点像悬在每个人头上一把虚拟的剑,其本身并没有锋芒,而一旦它和实际商务活动、生活联系起来,将成为可以制约所有人的利器。

      一方面,信用的数据来源很多。交通罚单、水电费交费记录、信用卡还款证明,甚至大学时候的一次考试作弊,都会成为信用数据来源的依据,都可以成为衡量一个人信用好坏的论据之一。而所谓的信用系统,就是要将这些来自各方面的五花八门的数据,按照一定的规则,变成信用系统中可衡量的数字,从而影响一个人的信用。

    目前的障碍:银行各自为政的,信息孤岛, 每家银行可能都有自己的征信评估等级。差别较大。 

    同样一位客户,不同银行对其信用评价可能是不同的。一位经常在建设银行贷款,还款及时并已经获得良好信用评估的客户,可能到工商银行贷款时,就必须遵循工商银行新的信用评估,而新的信用等级肯定会很低。这不但为该客户造成了不便,也为银行造成良好客户资源的浪费。

    对于一个建立了信用体系的机构来说,跨数据库的联通,甚至是异构数据的存取最重要。而对于需要信用的机构来说,如果通过精密的数据计算,以及数据筛选,计算出信用与业务的对应关系,是必经之路。

  • 相关阅读:
    京东二面面经(07.17 11:30)
    招银三面手撕代码题(字符串连续子串)
    shein二面(31min)
    京东提前批一面
    两个链表的第一个公共结点
    Java并发机制的底层实现原理
    招银网络(二面07.09)
    黑盒测试与白盒测试
    求1+2+...+n(剑指offer-47)
    第一个只出现一次的字符(剑指offer-34)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xinping-study/p/6973303.html
Copyright © 2020-2023  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