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解释一下什么叫站内信?
百度百科中的解释:
“站内信”是为方便会员商务信件往来而设的服务功能,类似于邮箱,主要由收件箱、发件箱、草稿箱和垃圾箱三部分组成,但该功能仅对网站的注册会员开放。
“站内信”不同于电子邮件,电子邮件通过专门的邮件服务器发送、保存。而“站内信”是系统内的消息,其实就是通过数据库插入记录来实现的。
“站内信”有两个基本功能。一:点到点的消息传送。用户给用户发送站内信,管理员给用户发送站内信。二:点到面的消息传送。管理员给用户(指定满足某一条件的用户群)群发消息。
点到点的消息传送很容易实现,本文不再详述。下面将根据不同的情况,来说说“站内信”的群发是如何实现的。
第一种情况,站内的用户是少量级别的。(几十到上百)
这种情况,由于用户的数量非常少,因此,没有必要过多的考虑数据库的优化,采用简单的表格,对系统的设计也来的简单,后期也比较容易维护,是典型的用空间换时间的做法。
数据库的设计如下:
表名:Message
ID:编号;SendID:发送者编号;RecID:接受者编号(如为0,则接受者为所有人);Message:站内信内容;Statue:站内信的查看状态;PDate:站内信发送时间;
如果,某一个管理员要给所有人发站内信,则先遍历用户表,再按照用户表中的所有用户依次将站内信插入到Message表中。这样,如果有56个用户,则群发一条站内信要执行56个插入操作。这个理解上比较简单,比较耗损空间。
某一个用户登陆后,查看站内信的语句则为:
Select * FROM Message Where RecID=‘ID' OR RecID=0
第二种情况,站内的用户中量级别的(上千到上万)。
如果还是按照第一种情况的思路。那发一条站内信的后果基本上就是后台崩溃了。因为,发一条站内信,得重复上千个插入记录,这还不是最主要的,关键是上千乃至上万条记录,Message字段的内容是一样的,而Message有大量的占用存储空间。比方说,Message字段有100个汉字,占用 200个字节,那么5万条,就占用200×50000=10000000个字节=10M。简单的一份站内信,就占用10M,这还让不让人活了。
因此,将原先的表格拆分为两个表,将Message的主体放在一个表内,节省空间的占用
数据库的设计如下:
表名:Message
ID:编号;SendID:发送者编号;RecID:接受者编号(如为0,则接受者为所有人);MessageID:站内信编号;Statue:站内信的查看状态;
表名:MessageText
ID:编号;Message:站内信的内容;PDate:站内信发送时间;
在管理员发一封站内信的时候,执行两步操作。先在MessageText表中,插入站内信的内容。然后在Message表中给所有的用户插入一条记录,标识有一封站内信。
这样的设计,将重复的站内信的主体信息(站内信的内容,发送时间)放在一个表内,大量的节省存储空间。不过,在查询的时候,要比第一种情况来的复杂。
第三种情况,站内的用户是大量级的(上百万),并且活跃的用户只占其中的一部分。
大家都有这样的经历,某日看一个网站比较好,一时心情澎湃,就注册了一个用户。过了一段时间,由于种种原因,就忘记了注册时的用户名和密码,也就不再登陆了。那么这个用户就称为不活跃的。从实际来看,不活跃的用户占着不小的比例。
我们以注册用户2百万,其中活跃用户只占其中的10%。
就算是按照第二种的情况,发一封“站内信”,那得执行2百万个插入操作。但是其中的有效操作只有10%,因为另外的90%的用户可能永远都不会再登陆了。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还得把思路换换。
数据库的设计和第二种情况一样:
表名:Message
ID:编号;SendID:发送者编号;RecID:接受者编号(如为0,则接受者为所有人);MessageID:站内信编号;Statue:站内信的查看状态;
表名:MessageText
ID:编号;Message:站内信的内容;PDate:站内信发送时间;
管理员发站内信的时候,只在MessageText插入站内信的主体内容。Message里不插入记录。
那么,用户在登录以后,首先查询MessageText中的那些没有在Message中有记录的记录,表示是未读的站内信。在查阅站内信的内容时,再将相关的记录插入到Message中。
这个方法和第二种的比较起来。如果,活跃用户是100%。两者效率是一样的。而活跃用户的比例越低,越能体现第三种的优越来。只插入有效的记录,那些不活跃的,就不再占用空间了。
以上,是我对群发“站内信”的实现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