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查看正在进行的操作
使用db.currentOp()函数:
>db.currentOp()
1、opid 这是操作的唯一标识符,可以通过它来终止操作
2、active 表示操作是否正在进行。如果为false表示操作已交出或正在等其他操作交出锁
3、secs_running 表示该操作已经执行的时间。可通过她判断哪些查询耗时过长,或者占用了过多的数据库资源
4、op 表示操作类型
5、desc 该值与日志(log)信息联系起来。日志中与此连接相关的每一天记录都会以[conn3]为前缀,因此可以
以此来筛选相关的日志信息
6、locks 描述该操作使用的锁的类型。其中"^"表示全局锁
7、waitingForLock 表示该操作是否因正在等待其他操作交出锁而处于阻塞状态
8、numYields 表示该操作交出锁(yield),而使其他操作得以运行的次数。通常进行文档搜索的操作(查询、更新和删除)可以交出锁。只有在其他操作队列等待该操作所持的锁时,它才会交出自己的锁。简单来讲,如果没有其他操作处于waitingForLock状态,则该操作不会交出锁。
9、lockstats.timeAcquiringMicros 表示该操作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取得所需的锁
1.2 db.currentOp()中添加过滤条件
把查询的条件作为参数传入函数来进行过滤
>db.currentOp({"ns":"prod.users"})
对于currentOp中的任何字段都可以查询,使用普通的查询语句即可
1.3 寻找有问题的操作
1.4 终止操作执行
>db.killoP(123)
并非所有操作都能终止。一般来讲,只有交出了锁的进程才能终止,正在占用锁,或正在等待其他操作交出锁的操作则通常无法被终止。
如果向一个操作发出了"kill"信号,那么它在db.currentOp的输出中就会有一个killed字段。然而,只有从当前操作列表中消失后,他才真正的被终止。
1.5 假象
避免终止mongoDB自身进程
1.6 避免幽灵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