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据库 sql语句的执行过程


    1.

    连接器:

      tcp 协议

      连接和断开

      校验权限、用户名、密码

      连接数:show processList; kill  show global variables like 'wait _timeout';

      默认休眠时间:8小时

      连接后,缓存了用户信息,数据库更改了权限等,需要重新登连接才生效

      创建用户:create user 'xtc'@'localhost' identified by '123456';

      更改用户权限:grant all privileges on *.* to 'xtc'@'localhost';

      刷新权限: flush privileges;

      更改密码:alter user 'xtc'@'%' identified by '654321';

      更改访问权限:update user set host='%' where user='xtc';

      查询表结构:describe user;

       

    查询缓存:

      查看缓存状态:show global variables like "query_cache_type";

      开启缓存 :/etc/mysql/my.cnf   增加 query_cache_type=demand (只有查询中增加 SQL_CACHE 才能命中)    off 关闭 默认  on 开启   更改后需要重启

      查看命中数量和存储适量 show  status like "%Qcache%"  

            

    • Qcache_free_blocks:表示查询缓存中目前还有多少剩余的blocks,如果该值显示较大,则说明查询缓存中的内存碎片过多了,可能在一定的时间进行整理。
    • Qcache_free_memory:查询缓存的内存大小,通过这个参数可以很清晰的知道当前系统的查询内存是否够用,是多了,还是不够用,DBA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做出调整。
    • Qcache_hits:表示有多少次命中缓存。我们主要可以通过该值来验证我们的查询缓存的效果。数字越大,缓存效果越理想。
    • Qcache_inserts: 表示多少次未命中然后插入,意思是新来的SQL请求在缓存中未找到,不得不执行查询处理,执行查询处理后把结果insert到查询缓存中。这样的情况的次数,次数越多,表示查询缓存应用到的比较少,效果也就不理想。当然系统刚启动后,查询缓存是空的,这很正常。
    • Qcache_lowmem_prunes:该参数记录有多少条查询因为内存不足而被移除出查询缓存。通过这个值,用户可以适当的调整缓存大小。
    • Qcache_not_cached: 表示因为query_cache_type的设置而没有被缓存的查询数量。
    • Qcache_queries_in_cache:当前缓存中缓存的查询数量。
    • Qcache_total_blocks:当前缓存的block数量。

    词法分析器:把sql 语句解析成一棵语法树,

    优化器: 选择索引

    执行器:调用引擎接口

    bin-log:

      server层 引擎公用

      二进制文件

      不限大小,追加写入,不会覆盖之前文件

      查看是否开启:show global variables like "%log_bin%";

      开启:/etc/mysql/my.cnf  增加: 

        log-bin=/user/local/mysql/data/binlog/mysql-bin  需要给该目录赋予权限

        server-id =1 5.7以后需要增加  是唯一标识 自己定义

        binlog-format=row  #binlog格式,有3种statement  只记录执行 但是效率低 可能会有主从不一致的问题,row 记录sql执行后的结果 效率低 安全性好,mixed 两者结合

        sync-binlog=1 #表示每1次执行写入就与硬盘同步,会影响性能,为0时表示,事务提交时mysql不做刷盘操作,由系统决定

      会在指定的目录生成mysql-bin-000001文件

      查看binlog文件:

      /usr/bin/mysqlbinlog --no-defaults  /usr/local/mysql/data/binlog/mysql-bin.000001

      

      mysql> show variables like '%log_bin%'; 查看bin-log是否开启
      mysql> flush logs; 会多一个最新的bin-log日志
      mysql> show master status; 查看最后一个bin-log日志的相关信息
      mysql> reset master; 清空所有的bin-log日志

     

    从bin-log恢复数据 恢复全部数据
    /usr/bin/mysqlbinlog  --no-defaults /usr/local/mysql/data/binlog/mysql-bin.000001 |mysql -uroot -p superzig-operatingtable-1
    恢复指定位置数据
    /usr/bin/mysqlbinlog --no-defaults --start-position="74311" --stop-position="74582"  /usr/local/mysql/data/binlog/mysql-bin.000001 |mysql -uroot -p superzig-operatingtable-1
    恢复指定时间段数据
    /usr/bin/mysqlbinlog --no-defaults /usr/local/mysql/data/binlog/mysql-bin.000001 --stop-date= "2018-03-02 12:00:00"  --start-date= "2019-03-02 11:55:00"|mysql -uroot -p superzig-operatingtable-1
     
     

     

    1. 为什么Mysql不能直接更新磁盘上的数据而且设置这么一套复杂的机制来执行SQL了?因为来一个请求就直接对磁盘文件进行随机读写,然后更新磁盘文件里的数据性能可能相当差,因为磁盘随机读写的性能是非常差的,所以直接更新磁盘文件是不能让数据库抗住很高并发的。Mysql这套机制看起来复杂,但它可以保证每个更新请求都是更新内存BufferPool,然后顺序写日志文件,同时还能保证各种异常情况下的数据一致性。更新内存的性能是极高的,然后顺序写磁盘上的日志文件的性能也是非常高的,要远高于随机读写磁盘文件。正是通过这套机制,才能让我们的MySQL数据库在较高配置的机器上每秒可以抗下几干的读写请求。
       
       
      binlog:恢复数据库的数据
      redolog:重做 为了保证数据库的持久性,防止commit确认后宕机 数据丢失  是顺序IO 磁盘是随机io.
      undolog:数据回滚
      buffer pool:数据访问快
       
  • 相关阅读:
    HTML5 & CSS3编程入门经典 ((美)Rob Larsen) pdf扫描版
    HTML5+JavaScript动画基础 完整版 中文pdf扫描版
    HTML5程序开发范例宝典 完整版 (韩旭等著) 中文pdf扫描版
    HTML5从入门到精通(明日科技) 中文pdf扫描版
    HTML5秘籍(第2版) 中文pdf扫描版
    HTML5与CSS3实例教程(第2版) 附源码 中文pdf扫描版
    windows下一分钟配置ngnix实现HLS m3u8点播
    linux下搭建生成HLS所需的.ts和.m3u8文件
    使用Flash Media Server(FMS)录制mp4格式的视频
    FMS 客户端带宽计算、带宽限制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xiatc/p/16118071.html
Copyright © 2020-2023  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