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多前起,才算是正式接触保险,门都算不上入,花了些业余时间自学了点皮毛,承蒙丹姐厚爱,在此聊聊我的小白保险学习之路。
以"重疾险"为例:
一、跟着学
一开始,丹姐微信给我分享了两份重疾险合同,我一看分享来源是“随身保典”,先不管三七二十一,下了这个App再说。果然,后面需要看产品条款细节的时候,这个就排上了用场
点开合同大致瞄几眼,黑压压的全是字,头昏脑涨 ~ 硬着头皮过了一遍,感觉字都认识,意思都懂,但是看完之后,完全不知道它重点在哪儿?作为消费者,到底该怎么选?
丹姐又雪中送碳地给我发了份她自己的产品对比图,大致是从十几项角度出发,进行横向比较。
行,先模仿着来嘛,做填空题似的,先把表格里的一项项都填上去再说。
填空的时候,脑子里的问题就在不停地冒出来:这个指标啥意思?为啥要搞懂?它有什么重要意义?它适合于什么样的场景?对比其他产品,优势劣势如何进行分析?……类似这些疑团,就像夏天下雨时候,池塘里的鱼儿们一样,在我脑袋里不停地蹦来跳去!就这样,带着十万个为什么,我云里雾里地做完了填空题。走到这步,可以说对合同有了初步的了解,也可以说啥都不懂,没错,我心里真真切切就是这么矛盾的感受
二、上网搜
前面是跟着前辈的笔记学,先把重点标出来;后面就是仔细去了解,搞懂这些重点凭啥是重点
然后就对着表格里的一项项的指标,挨个去百度搜索,把脑子里的疑问一个个地消灭掉。搜索的时候,记得挑重要的关键字搜索,不要加一些情感词、语气词什么的,会降低搜索的质量。
就这样一直搜啊搜,一个页面接一个页面,不知不觉中打开了十好几个,标签页都看不清字了!
学东西真的就像踩坑,没有最深,只有更深。比如:你只是想微微地了解一下A,结果发现A和B是好朋友,B和C是师徒,C和D是姐妹,D和E居然是一对………反正就是没完没了的,一方面要学会深入,把东西真正学扎实,另一方面也要会适时止步,挑重点搞清后就暂时先停下来。
就这样,所有的指标都过一遍后,采集到信息量会比较大,所以要整理好笔记,推荐“思维导图”这个工具,对梳理逻辑顺序特别有帮助。
三、抠合同
你看我前两个步骤:第一步是看着合同填表格,对合同有个大致的印象,知道里面有些啥内容;第二步是自己网上大量地搜索(起码一个关键词翻个10条搜索结果吧),把基础概念弄清楚,同时,也会搜出各路作者大大小小的分析文章,就要不断地去归纳 + 整合 + 去重,把大家提到的产品的优缺点尽可能地列出来;
第三步,就是再次回到产品合同本身,把条款从头开始,一个逗号都不落地看一遍;同时,对于网友们分析出来的产品优缺点,挨个挨个地对照着,将每一个优点或缺点一一落实到合同中,具体到什么地步呢?比如说,这个优点(或缺点)深究到合同里的话,究竟是对应着哪几句描述?又是怎么根据这个条款得出这个结论的?等等……
这样做的最大的原因是:不随意相信网上言论的真假,能完全依赖的,还是白纸黑字的合同。
咱每个人的知识体系都是有限的,刚接触新东西的时候,可以上网听取各路网友(也不知道是敌是友,还是代笔写手)的想法,取其精华,去其槽粕。啥事一定要在自己的脑子里先证实过一遍,咱再踏踏实实地表达出去~
嗯,大致就是这些吧,感觉整个学习过程是 “阅读”、“思考”、“搜索”与“记录”等不断迭代的过程,反反复复。还有,任何知识想真正理解的话,一定要能写出来或者讲出来,才是真的进自己肚子里了~
最最重要的,也许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吧
Keep hungry, keep foolish!
peace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