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己动手实现java数据结构(四)双端队列


    1.双端队列介绍

      在介绍双端队列之前,我们需要先介绍队列的概念。和栈相对应,在许多算法设计中,需要一种"先进先出(First Input First Output)"的数据结构,因而一种被称为"队列(Queue)"的数据结构被抽象了出来(因为现实中的队列,就是先进先出的)。

      队列是一种线性表,将线性表的一端作为队列的头部,而另一端作为队列的尾部。队列元素从尾部入队,从头部出队(尾进头出,先进先出)。

      双端队列(Double end Queue)是一种特殊的队列结构,和普通队列不同的是,双端队列的线性表两端都可以进行出队和入队操作。当只允许使用一端进行出队、入队操作时,双端队列等价于一个栈;当限制一端只能出队,另一端只能入队时,双端队列等价于一个普通队列。

      简洁起见,下述内容的"队列"默认代表的就是"双端队列"。

    2.双端队列ADT接口

    /**
     * 双端队列 ADT接口
     * */
    public interface Deque<E>{
    
        /**
         * 头部元素插入
         * */
        void addHead(E e);
    
        /**
         * 尾部元素插入
         * */
        void addTail(E e);
    
        /**
         * 头部元素删除
         * */
        E removeHead();
    
        /**
         * 尾部元素删除
         * */
        E removeTail();
    
        /**
         * 窥视头部元素(不删除)
         * */
        E peekHead();
    
        /**
         * 窥视尾部元素(不删除)
         * */
        E peekTail();
    
        /**
         * @return 返回当前队列中元素的个数
         */
        int size();
    
        /**
         * 判断当前队列是否为空
         * @return 如果当前队列中元素个数为0,返回true;否则,返回false
         */
        boolean isEmpty();
    
        /**
         * 清除队列中所有元素
         * */
        void clear();
    
        /**
         * 获得迭代器
         * */
        Iterator<E> iterator();
    }

    3.双端队列实现细节

    3.1 双端队列基于数组的实现(ArrayDeque)

      双端队列作为一个线性表,一开始也许会考虑能否像栈一样,使用向量作为双端队列的底层实现。

      但是仔细思考就会发现:在向量中,头部元素的插入、删除会导致内部元素的整体批量的移动,效率很差。而队列具有"先进先出"的特性,对于频繁入队,出队的队列容器来说,O(n)时间复杂度的单位操作效率是无法容忍的。因此我们必须更进一步,从更为基础的数组结构出发,实现我们的双端队列。

    3.1.1 数组双端队列实现思路:

      在进行代码细节的展开之前,让我们先来理解以下基本思路:

      1.和向量一样,双端队列在内部数组容量不足时,能和向量一样动态的扩容。

      2.双端队列内部维护着"头部下标"、"尾部下标"。头部下标指向的是队列中第一位元素尾部下标指向的是下一个尾部元素插入的位置

         从头部下标起始,到尾部下标截止(左闭右开区间),连续保存着队列中的全部元素。在元素出队,入队时,通过移动头尾下标,进行队列中元素的插入、删除,从而避免了类似向量中大量内部元素的整体移动。

         当头部元素入队时,头部下标向左移动一位头部元素出队时,头部下标向右移动一位。

         当尾部元素入队时,尾部下标向右移动一位尾部元素出队时,尾部下标向左移动一位。

      3.当元素下标的移动达到了边界时,需要将数组从逻辑上看成一个环,其头尾是相邻的:

        下标从数组第0位时,向左移动一位,会跳转到数组的最后一位。

        下标从数组最后一位时,向右移动一位,会跳转到数组的第0位。

       下标越界时的跳转操作,在细节上是通过下标取模实现的。

       

    3.1.2 队列的基本属性:

      只有当队列为空时,头部节点和尾部节点的下标才会相等。

    /**
     * 基于数组的 双端队列
     * */
    public class ArrayDeque<E> implements Deque<E>{
    
        /**
         * 内部封装的数组
         * */
        private Object[] elements;
    
        /**
         * 队列默认的容量大小
         * */
        private static final int DEFAULT_CAPACITY = 16;
    
        /**
         * 扩容翻倍的基数
         * */
        private static final int EXPAND_BASE = 2;
    
        /**
         * 队列头部下标
         * */
        private int head;
    
        /**
         * 队列尾部下标
         * */
        private int tail;
    
    
        /**
         * 默认构造方法
         * */
        public ArrayDeque() {
            //:::设置数组大小为默认
            this.elements = new Object[DEFAULT_CAPACITY];
    
            //:::初始化队列 头部,尾部下标
            this.head = 0;
            this.tail = 0;
        }
    }

    3.1.3 取模计算:

      在jdk基于数组的双端队列实现中,强制保持内部数组容量为2的平方(初始化时容量为2的平方,每次自动扩容容量 * 2),因此其取模运算可以通过按位与(&)运算来加快计算速度。

      取模运算在双端队列的基本接口实现中无处不在,相比jdk的双端队列实现,我们实现的双端队列实现更加原始,效率也较差。但相对的,我们的双端队列实现也较为简洁和易于理解。在理解了基础的实现思路之后,可以在这个初始版本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

       /**
         * 取模运算
         * */
        private int getMod(int logicIndex){
            int innerArrayLength = this.elements.length;
    
            //:::由于队列下标逻辑上是循环的
    
            //:::当逻辑下标小于零时
            if(logicIndex < 0){
                //:::加上当前数组长度
                logicIndex += innerArrayLength;
            }
            //:::当逻辑下标大于数组长度时
            if(logicIndex >= innerArrayLength){
                //:::减去当前数组长度
                logicIndex -= innerArrayLength;
            }
    
            //:::获得真实下标
            return logicIndex;
        }

      取模运算时间复杂度:

      取模运算中只是进行了简单的整数运算,时间复杂度为O(1),而在jdk的双端队列实现中,使用位运算的取模效率还要更高。

    3.1.4 基于数组的双端队列常用操作接口实现:

      结合代码,我们再来回顾一下前面提到的基本思路:

      1. 头部下标指向的是队列中第一位元素尾部下标指向的是下一个尾部元素插入的位置

      2. 头部插入元素时,head下标左移一位头部删除元素时,head下标右移一位

          尾部插入元素时,tail下标右移一位尾部删除元素时,tail下标左移一位

      3. 内部数组被看成是一个环,下标移动到边界临界点时,通过取模运算来计算逻辑下标对应的真实下标。

        @Override
        public void addHead(E e) {
            //:::头部插入元素 head下标左移一位
            this.head = getMod(this.head - 1);
            //:::存放新插入的元素
            this.elements[this.head] = e;
    
            //:::判断当前队列大小 是否到达临界点
            if(head == tail){
                //:::内部数组扩容
                expand();
            }
        }
    
        @Override
        public void addTail(E e) {
            //:::存放新插入的元素
            this.elements[this.tail] = e;
            //:::尾部插入元素 tail下标右移一位
            this.tail = getMod(this.tail + 1);
    
            //:::判断当前队列大小 是否到达临界点
            if(head == tail){
                //:::内部数组扩容
                expand();
            }
        }
    
        @Override
        @SuppressWarnings("unchecked")
        public E removeHead() {
            //:::暂存需要被删除的数据
            E dataNeedRemove = (E)this.elements[this.head];
            //:::将当前头部元素引用释放
            this.elements[this.head] = null;
    
            //:::头部下标 右移一位
            this.head = getMod(this.head + 1);
    
            return dataNeedRemove;
        }
    
        @Override
        @SuppressWarnings("unchecked")
        public E removeTail() {
            //:::获得尾部元素下标(左移一位)
            int lastIndex = getMod(this.tail - 1);
            //:::暂存需要被删除的数据
            E dataNeedRemove = (E)this.elements[lastIndex];
    
            //:::设置尾部下标
            this.tail = lastIndex;
    
            return dataNeedRemove;
        }
    
        @Override
        @SuppressWarnings("unchecked")
        public E peekHead() {
            return (E)this.elements[this.head];
        }
    
        @Override
        @SuppressWarnings("unchecked")
        public E peekTail() {
            //:::获得尾部元素下标(左移一位)
            int lastIndex = getMod(this.tail - 1);
    
            return (E)this.elements[lastIndex];
        }

      队列常用接口时间复杂度:

      基于数组的队列在访问头尾元素时,进行了一次取模运算获得真实下标,由于数组的随机访问是常数时间复杂度(O(1)),因此队列常用接口的时间复杂度都为O(1),效率很高。

    3.1.5 扩容操作:

      可以看到,在入队插入操作结束后,会判断当前队列容量是否已经到达了临界点。

      前面提到,只有在队列为空时,头部下标才会和尾部下标重合;而当插入新的入队元素之后,使得头部下标等于尾部下标时,说明内部数组的容量已经达到了极限,需要进行扩容才能容纳更多的元素。

    我们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来理解扩容操作:

      尾部下标为2.头部下标为3,队列内的元素为头部下标到尾部下标(左闭右开)中的元素排布为(1,2,3,4,5,6)。

      目前队列刚刚在下标为2处的尾部入队元素"7"。尾部下标从2向右移动一位和头部下标重合,此时队列中元素排布为(1,2,3,4,5,6,7),此时需要进行一次扩容操作。

      在扩容完成之后,我们希望让队列的元素在内部数组中排列的更加自然:

        1. 队列中元素的顺序不变,依然是(1,2,3,4,5,6,7),内部数组扩容一定的倍数(两倍)

        2. 队列中第一个元素将位于内部数组的第0位,队列中的元素按照头尾顺序依次排列下去

      扩容的大概思路:

        1. 将"头部下标"直至"当前内部数组尾部"的元素按照顺序整体复制到新扩容数组的起始位置(红色背景的元素)

        2. 将"当前内部数组头部"直至"尾部下标"的元素按照顺序整体复制到新扩容数组中(位于第一步操作复制的数据区间之后)(蓝色背景的元素)

    扩容前:

      

    扩容后:

    扩容代码的实现:  

       /**
         * 内部数组扩容
         * */
        private void expand(){
            //:::内部数组 扩容两倍
            int elementsLength = this.elements.length;
            Object[] newElements = new Object[elementsLength * EXPAND_BASE];
    
            //:::将"head -> 数组尾部"的元素 复制在新数组的前面 (tips:使用System.arraycopy效率更高)
            for(int i=this.head, j=0; i<elementsLength; i++,j++){
                newElements[j] = this.elements[i];
            }
    
            //:::将"0 -> head"的元素 复制在新数组的后面 (tips:使用System.arraycopy效率更高)
            for(int i=0, j=elementsLength-this.head; i<this.head; i++,j++){
                newElements[j] = this.elements[i];
            }
    
            //:::初始化head,tail下标
            this.head = 0;
            this.tail = this.elements.length;
    
            //:::内部数组指向 新扩容的数组
            this.elements = newElements;
        }

      扩容操作时间复杂度:

      动态扩容的操作由于需要进行内部数组的整体copy,其时间复杂度是O(n)。

      但是站在全局的角度,动态扩容只会在入队操作导致空间不足时偶尔的被触发,整体来看,动态扩容的时间复杂度为O(1)

    3.1.6 其它接口实现:

        @Override
        public int size() {
            return getMod(tail - head);
        }
    
        @Override
        public boolean isEmpty() {
            //:::当且仅当 头尾下标相等时 队列为空
            return (head == tail);
        }
    
        @Override
        public void clear() {
            int head = this.head;
            int tail = this.tail;
    
            while(head != tail){
                this.elements[head] = null;
                head = getMod(head + 1);
            }
    
            this.head = 0;
            this.tail = 0;
        }
    
        @Override
        public Iterator<E> iterator() {
            return new Itr();
        }

    3.1.7 基于数组的双端队列——迭代器实现:

      迭代器从头部元素开始迭代,直至尾部元素终止。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队列的api接口中没有提供直接删除队列中间(非头部、尾部)的元素,但是迭代器的remove接口却依然允许这种操作。由于必须要时刻保持队列内元素排布的连续性,因此在删除队列中间的元素后,需要整体的移动其他元素。

      此时,有两种选择:

        方案一:将"头部下标"到"被删除元素下标"之间的元素整体向右平移一位

        方案二:将"被删除元素下标"到"尾部下标"之间的元素整体向左平移一位

      我们可以根据被删除元素所处的位置,计算出两种方案各自需要平移元素的数量,选择平移元素数量较少的方案,进行一定程度的优化。

    队列迭代器的remove操作中存在一些细节值得注意,我们使用一个简单的例子来帮助理解:

      1. 当前队列在迭代时需要删除元素"7"(红色元素),采用方案一需要整体平移(1,2,3,4,5,6)六个元素,而方案二只需要整体平移(8,9,10,11,12)五个元素。因此采用平移元素更少的方案二,

      2. 这时由于(8,9,10,11,12)五个元素被物理上截断了,所以主要分三个步骤进行平移。

        第一步: 先将靠近尾部的 (8,9)两个元素整体向左平移一位(蓝色元素)

        第二步: 将内部数组头部的元素(10),复制到内部数组的尾部(粉色元素)

        第三部 :  将剩下的元素(11,12),整体向左平移一位(绿色元素)

    remove操作执行前:

    remove操作执行后:

    迭代器代码实现:

      在remove操作中有多种可能的情况,由于思路相通,可以通过上面的举例说明帮助理解。

       /**
         * 双端队列 迭代器实现
         * */
        private class Itr implements Iterator<E> {
            /**
             * 当前迭代下标 = head
             * 代表遍历从头部开始
             * */
            private int currentIndex = ArrayDeque.this.head;
    
            /**
             * 目标终点下标 = tail
             * 代表遍历至尾部结束
             * */
            private int targetIndex = ArrayDeque.this.tail;
    
            /**
             * 上一次返回的位置下标
             * */
            private int lastReturned;
    
            @Override
            public boolean hasNext() {
                //:::当前迭代下标未到达终点,还存在下一个元素
                return this.currentIndex != this.targetIndex;
            }
    
            @Override
            @SuppressWarnings("unchecked")
            public E next() {
                //:::先暂存需要返回的元素
                E value = (E)ArrayDeque.this.elements[this.currentIndex];
    
                //:::最近一次返回元素下标 = 当前迭代下标
                this.lastReturned = this.currentIndex;
                //:::当前迭代下标 向后移动一位(需要取模)
                this.currentIndex = getMod(this.currentIndex + 1);
    
                return value;
            }
    
            @Override
            public void remove() {
                if(this.lastReturned == -1){
                    throw new IteratorStateErrorException("迭代器状态异常: 可能在一次迭代中进行了多次remove操作");
                }
    
                //:::删除当前迭代下标的元素
                boolean deleteFromTail = delete(this.currentIndex);
                //:::如果从尾部进行收缩
                if(deleteFromTail){
                    //:::当前迭代下标前移一位
                    this.currentIndex = getMod(this.currentIndex - 1);
                }
    
                //:::为了防止用户在一次迭代(next调用)中多次使用remove方法,将lastReturned设置为-1
                this.lastReturned = -1;
            }
    
            /**
             * 删除队列内部数组特定下标处的元素
             * @param currentIndex 指定的下标
             * @return true 被删除的元素靠近尾部
             *         false 被删除的元素靠近头部
             * */
            private boolean delete(int currentIndex){
                Object[] elements = ArrayDeque.this.elements;
                int head = ArrayDeque.this.head;
                int tail = ArrayDeque.this.tail;
    
                //:::当前下标 之前的元素个数
                int beforeCount = getMod(currentIndex - head);
                //:::当前下标 之后的元素个数
                int afterCount = getMod(tail - currentIndex);
    
                //:::判断哪一端的元素个数较少
                if(beforeCount < afterCount){
                    //:::距离头部元素较少,整体移动前半段元素
    
                    //:::判断头部下标 是否小于 当前下标
                    if(head < currentIndex){
                        //:::小于,正常状态  仅需要复制一批数据
    
                        //:::将当前数组从"头部下标"开始,整体向右平移一位,移动的元素个数为"当前下标 之前的元素个数"
                        System.arraycopy(elements,head,elements,head+1,beforeCount);
                    }else{
                        //:::不小于,说明存在溢出环  需要复制两批数据
    
                        //:::将数组从"0下标处"的元素整体向右平移一位,移动的元素个数为"从0到当前下标之间的元素个数"
                        System.arraycopy(elements,0,elements,1,currentIndex);
                        //:::将数组最尾部的数据设置到头部,防止被覆盖
                        elements[0] = elements[(elements.length-1)];
                        //:::将数组尾部的数据整体向右平移一位
                        System.arraycopy(elements,head,elements,head+1,(elements.length-head-1));
                    }
                    //:::释放被删除元素的引用
                    elements[currentIndex] = null;
                    //:::头部下标 向右移动一位
                    ArrayDeque.this.head = getMod(ArrayDeque.this.head + 1);
    
                    //:::没有删除尾部元素 返回false
                    return false;
                }else{
                    //:::距离尾部元素较少,整体移动后半段元素
    
                    //:::判断尾部下标 是否小于 当前下标
                    if(currentIndex < tail){
                        //:::小于,正常状态  仅需要复制一批数据
    
                        //:::将当前数组从"当前"开始,整体向左平移一位,移动的元素个数为"当前下标 之后的元素个数"
                        System.arraycopy(elements,currentIndex+1,elements,currentIndex,afterCount);
                    }else{
                        //:::不小于,说明存在溢出环  需要复制两批数据
    
                        //:::将数组从"当前下标处"的元素整体向左平移一位,移动的元素个数为"从当前下标到数组末尾的元素个数-1 ps:因为要去除掉被删除的元素"
                        System.arraycopy(elements,currentIndex+1,elements,currentIndex,(elements.length-currentIndex-1));
                        //:::将数组头部的元素设置到末尾
                        elements[elements.length-1] = elements[0];
                        //:::将数组头部的数据整体向左平移一位,移动的元素个数为"从0到尾部下标之间的元素个数"
                        System.arraycopy(elements,1,elements,0,tail);
                    }
                    //:::尾部下标 向左移动一位
                    ArrayDeque.this.tail = getMod(ArrayDeque.this.tail - 1);
    //:::删除了尾部元素 返回true return true; } } }

    3.2 基于链表的链式双端队列

      和向量不同,双向链表在头尾部进行插入、删除操作时,不需要额外的操作,效率极高。

      因此,我们可以使用之前已经封装好的的双向链表作为基础,轻松的实现一个链式结构的双端队列。限于篇幅,就不继续展开了,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尝试自己完成这个任务。

    4.双端队列性能

      空间效率:

        基于数组的双端队列:数组空间结构非常紧凑,效率很高。

        基于链表的双端队列:由于链式结构的节点存储了相关联的引用,空间效率比数组结构稍低。

      时间效率:

        对于双端队列常用的出队入队操作,由于都是在头尾处进行操作,数组队列和链表队列的执行效率都非常高(时间复杂度(O(1)))。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双端队列的迭代器remove接口允许删除队列中间部位的元素,而删除中间队列元素的效率很低(时间复杂度O(n)),所以在使用迭代器remove接口时需要谨慎。

    5.双端队列总结

      至此,我们实现了一个基础的、基于数组的双端队列。要想更近一步的学习双端队列,可以尝试着阅读jdk的java.util.ArrayDeque类并且按照自己的思路尝试着动手实现一个双端队列。我个人认为,如果事先没有一个明确的思路,直接去硬看源代码,很容易就陷入细节之中无法自拔,"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生在此山中"。

      希望这篇博客能够让读者更好的理解双端队列,更好的理解自己所使用的数据结构,写出更高效,易维护的程序。

      博客的完整代码在我的 github上:https://github.com/1399852153/DataStructures ,存在许多不足之处,请多多指教。

  • 相关阅读:
    SqlServer 2008 R2定时备份数据库,并且发送邮件通知
    C# ICSharpCode.SharpZipLib.dll文件压缩和解压功能类整理,上传文件或下载文件很常用
    C#按回车Enter使输入焦点自动跳到下一个TextBox的方法收集
    SqlServer知识点记录分享
    C#为工作Sql而产生的字符串分割小工具(很实用,你值得拥有)
    SqlServer一张表数据导入另一张表,收藏使用,工作中更新数据错误很有用
    C#根据CPU+磁盘标号来注册软件
    C# winform调用浏览器打开页面方法分享,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H5 audio标签
    H5 video标签的第二种格式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xiaoxiongcanguan/p/10087910.html
Copyright © 2020-2023  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