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构架漫谈》读后感


    最近新开了一门课,叫软件体系架构,主要讲软件架构的有关问题。其实,早就听说过,也接触过,但是我对架构还是缺乏一定的认识,今天读了老师介绍的博客,才有了一定的理解。博客比较权威,但是并不是很晦涩难懂,作者通过一系列的例子,向我们讲述了有关构建的知识。博客叫《构建漫谈》,是资深构架师王概凯执笔,一共有九篇,逐步讨论了什么是构架、怎样做好构架、软件构架如何落地、如何写好程序等。这篇读后感大部分是自己的理解,也不知道对不对,以后还会继续加深理解。

    首先,要学习架构,首先就得知道什么是架构。博客通过两个例子来给我们讲述,我看了之后的理解就是,架构就是为了提高质量和效率,把一个整体的任务分割成不同的部分,然后由擅长的人来担任各个子任务,并通过建立的沟通机制,有机的结合成一个整体,并达到了原来的要求。从例子看来,架构有一定的必要性,因为无论怎样,人们都会想办法提高效率,这样自然而然就产生了架构。

    其次,要解决问题就得先识别出问题。我突然就想到了以前上软件工程概论课上,老师PPT上有一个例子,说的就是客户想要做一个秋千,最后的成品千奇百怪,并且都不满足要求。我觉得识别问题大概也是这个意思,不要一看到问题就想着解决方案就急着开始着手落实,最后的结果往往不尽如人意。开始解决问题前,起码得知道问题是什么,提出问题的人想达到什么样的效果,而不是你自己想的效果,这样才能事倍功半。

    架构的切分,就是你认为多的话,就可以对它进行切分,但绝不能违背利益。切分的原则都很有道理,也很容易理解。大概就是说,一个整体的活动不能分;每个部分的负责人要对自己的部分负责;不能超过承担人的负荷;最后就是要对整个系统透明,不能篡改解决问题的初衷。看到这里,真的很佩服作者。这不是恭维,是真的很佩服这种可以大道至简的人。

    然后就是软件构架要解决的各种问题,其中有业务问题。这不禁又让我想到我们老师曾说过他在帮医院做系统时,在那个医院里待了半年时间,为的就是了解医院的业务流程,这样才能了解问题所在,从而得出问题的解决方案。

    接着就是对于架构师的理解,如果一个人他只致力于解决自己的问题,完成自己的工作,那么他不能成为一个架构师。因为架构师要知道,我们要解决的是别人的问题,不是自己完成工作的问题。如果别人的问题没有解决,即使我们自己的工作完成了,我们的工作实际也没完成,架构师得有全局观念。一个架构师要了解清楚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只有这样,才能做个合格的架构师。

    最后就是一点关于技术与构架,以及与业务之间的关系的理解。技术是为了解决业务问题而产生的,在这个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技术本身也有了一定的进化,这是追求效率的结果。而在解决业务问题并提高效率的过程中,也就有了构架的产生。所以说,是先有技术再有构架。

    以上就是我对架构的一点个人理解,还有一些地方不太懂,还会仔细再读《构架漫谈》。

  • 相关阅读:
    电子证书 DER & PEM & CRT & CER
    更新显卡驱动
    隐马尔可夫模型拼音汉字输入法
    隐马尔可夫模型:HMM
    numpy 随机产生数字
    python(62):保留两位小数
    训练的时候 nvidia:自动刷新
    python(61):str 和 bytes 转换
    tensorflow 笔记12:函数区别:placeholder,variable,get_variable,参数共享
    tensorflow 笔记11:tf.nn.dropout() 的使用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xiaowumao/p/5444040.html
Copyright © 2020-2023  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