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由权限控制
前端路由是全部都由后端返回,还是后端返回对应角色下的权限,然后前端通过遍历的方式来修改当前路由呢?
引用上面这个问题的采纳答案:
第一种后台返回路由,第二种后台返回权限。
共同点:两种方法都可以实现需求
前端都要维护一份路由地址与模块文件地址的映射
后段返回的数据一般都要再遍历做二次处理
有关页面内元素(按钮)的权限都要另做处理
技术点都会涉及路由守卫和路由鉴权差异点:
默认路由列表:方法一只维护home、login等无权限需求路由,其他路由需要后续通过接口和路由api:addRoutes动态添加;方法二需要维护一个全量的路由列表,不需要额外添加路由,通过配置每个路由的access数组来做鉴权。
路由跳转:因为方法一返回的就是该用户权限下的路由,所以不需要再做权限鉴权;方法二需要。
路由的自定义程度:方法一可以通过修改数据库的路由数据来自定义前端的菜单结构,因此也需要做一个实现路由重组的递归函数,拓展性更好;方法二针对的是菜单结构相对稳定的项目,一般不支持结构变动。
返回报文:一般来说,返回报文大小 方法一比方法二要大
总结补充:
第一种是指动态路由,路由是分两部分,一部分是home、login等无权限需求路由,一部分是由后端返回的该用户权限下的路由,当用户登录后得到 roles,前端根据roles 去向后端请求可访问的路由表,从而动态生成可访问页面,之后就是 router.addRoutes 动态挂载到 router 上;前端需要有菜单管理,可以通过修改路由数据来自定义前端的菜单结构,拓展性更好。
第二种是前端配置路由表,后端仅返回权限,前端需要有菜单的权限管理,并且加载路由和菜单时要做权限验证;该方法是针对菜单结构相对稳定的项目,一般不支持结构变动。
按钮权限控制
视图控制
依据权限实现的按钮显隐控制和界面变化:
方法一:v-if
方法二:自定义指令
根据用户权限判断各个按钮的显示与否,方式无非是v-if或自定义指令,而且只要将v-if背后的权限校验逻辑抽象成方法,无论是代码量还是使用形式上都跟自定义指令几乎一样v-if的特点是它会响应数据变化,因此随着应用的运行会频繁触发权限校验,而权限在应用的整个生命周期内其实只需校验一次。
自定义指令内部仍然是调用全局验证方法,但优点在于只会在元素初始化时执行一次,多数情况下都应该使用自定义指令实现视图控制。
所以,最好是使用自定义指令。
不一定每个操作按钮都会发起AJAX请求,比如编辑按钮本身并不会触发请求,真正触发请求的是另一个保存按钮。
划重点:
让按钮和请求联系起来,比如说按钮涉及一个名称为A的请求,那么权限指令可以这样写:
<btn v-has="A" @click="Fn">按钮</btn>
这里对A的实现可以有多种形式,比如A可以是一个包含两个属性的对象:
const A = {
p: ['put,/menu/**'],
r: params => {
return axios.put(`/menu/${params.id}`, params)
}
};
//用作权限:
<btn v-has="[A]" @click="Fn">按钮</btn>
//用作请求:
function Fn(){
A.r().then((res) => {})
}
请求控制
利用axios拦截器实现的,目的是将越权请求在前端拦截掉。在请求拦截器中判断本次请求是否符合用户权限,以决定是否拦截。在请求发起前集中拦截,这时可以直接根据请求方法和请求地址来校验权限。
以axios为例,拦截器大概长这样:
vi设计http://www.maiqicn.com 办公资源网站大全https://www.wode007.com
axios.interceptors.request.use(function (config) {
if(!has(config)){
//验证不通过
return Promise.reject({
message: `no permission`
});
}
return confi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