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noDB 存储引擎的线程与内存池


    InnoDB 存储引擎的线程与内存池

     

    InnoDB体系结构如下:

     

    后台线程:

    1、后台线程的主要作用是负责刷新内存池中的数据,保证缓冲池中的内存缓存的是最近的数据;

    2、另外,将以修改的数据文件刷新到磁盘文件;

    3、同时,保证在数据库发生异常的情况下,InnoDB能恢复到正常运行状态。

    内存池:InnoDB有多个内存块,这些内存块组成了一个大的内存池。这些内存块包括有:缓冲池(innodb_buffer_pool)和日志缓冲(log_buffer)以及额外内存池(innodb_addtional_mem_pool_size)。

     


    后台线程:后台默认的线程有7个-----4个IO thread,1个master thread,1个锁监控线程,1个错误监控线程,但是在mysql5.5以及innodb plugin版本中,默认IO线程均增加到了4个,读写线程分别用参数innodb_read_io_thread和innodb_write_io_thread来表示。

     

    Mysql5.1 innodb_version 为1.0.7 

    可以看到有1个Insert buffer thread ,1个log thread,4个read thread,4个write thread。

     

    或者直接通过查看变量 ‘innodb_%threads’来查看。

     

    Mysql5.5 innodb_version 为1.1.8

     

    Mysql5.5 innodb的线程和Innodb plugin的情况类似。

     


    Master thread在主循环中,分两大部分操作:每秒钟的操作和每10秒钟的操作:

    每秒一次的操作包括:

    1、日志缓冲刷新到磁盘,即使这个事务还没有提交(总是),这点解释了为什么再大的事务commit时都很快!

    2、合并插入缓冲(可能)

    合并插入并不是每秒都发生,InnoDB会判断当前一秒内发生的IO次数是否小于5,如果是,则系统认为当前的IO压力很小,可以执行合并插入缓冲的操作。

    3、至多刷新100个InnoDB的缓冲池的脏页到磁盘(可能)

    这个,刷新100个脏页也不是每秒都在做

    每10秒一次的操作包括:

    1、刷新100个脏页到磁盘(可能)。

    2、合并至多5个插入缓冲(总是)。

    3、将日志缓冲刷新到磁盘(总是)。

    4、删除无用的undo页(总是)。

    5、产生一个检查点(checkpoing)。

  • 相关阅读:
    SQL常用单词
    Appium+python自动化获取toast消息的方法
    转:TCP/IP协议(一)网络基础知识
    【转】使用python实现appium的屏幕滑动
    JMETER java.net.SocketTimeoutException: Read timed out
    JMETER java.net.SocketException: Connection reset 报错解决方案
    Jmeter Distributed (Remote) Testing: Master Slave Configuration
    转:Jmeter分布式测试
    转:centos查看实时网络带宽占用情况方法
    Python类继承(转发)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xiaobaxiing/p/6540012.html
Copyright © 2020-2023  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