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称空间namespacs:存放名字的地方,是对栈区的划分
有了名称空间之后,就可以在栈区中存放相同的名字,详细的,名称空间
分为三种
1.1 内置名称空间
存放的名字:存放的python解释器内置的名字
>>> print <built-in function print> 内置函数,print >>> input <built-in function input> 内置函数,input
存活周期:python解释器启动则产生,python解释器关闭则销毁
1.2 全局名称空间
存放的名字:只要不是函数内定义、也不是内置的,剩下的都是全局名称空间的名字
存活周期:python文件执行则产生,python文件运行完毕后销毁
import os x=10 if 13 > 3: y=20 if 3 == 3: z=30 # func=函数的内存地址 def func(): a=111 b=222 class Foo: pass
1.3 局部名称空间
存放的名字:在调用函数时,运行函数体代码过程中产生的函数内的名字
存活周期:在调用函数时存活,函数调用完毕后则销毁
def func(a,b): pass func(10,1) func(11,12) func(13,14) func(15,16) # 这样书写会产生四次存放的名字,调用一次就有一次,不管传的参数 是不是有变化都是四次
1.4 名称空间的加载顺序
内置名称空间>全局名称空间>局部名称空间
1.5 销毁顺序
局部名称空间>全局名空间>内置名称空间 # 加载顺序与销毁顺序正好是反着来的。
1.6 名字的查找优先级:当前所在的位置向上一层一层查找
内置名称空间
全局名称空间
局部名称空间
如果当前在局部名称空间:
局部名称空间—>全局名称空间->内置名称空间
# input=333 def func(): # input=444 print(input) # 这里有input要打印,往上找没有 ,再往上就是全局也没有,就找内置有没有,哎,正好内置函数中有input 就打印 <built-in function input> func()
如果当前在全局名称空间 全局名称空间->内置名称空间 input=333 def func(): input=444 func() print(input) 示范1: def func(): print(x) x=111 func() 示范2:名称空间的"嵌套"关系是以函数定义阶段为准,与调用位置无关 x=1 def func(): print(x) def foo(): x=222 func() foo() 示范3:函数嵌套定义 input=111 def f1(): def f2(): # input=333 print(input) input=222 f2() f1() 示范4: x=111 def func(): print(x) # x=222
二:作用域-》作用范围
全局作用域:内置名称空间、全局名称空间
1、全局存活
2、全局有效:被所有函数共享
x=111 def foo(): print(x,id(x)) def bar(): print(x,id(x)) foo() bar() print(x,id(x))
# 这里的x是全局作用的,所以打印结果全是三次的一模一样,不会有变化 印证了,全局有效的说法,被所有函数共享
局部作用域: 局部名称空间的名字
1、临时存活
2、局部有效:函数内有效
def foo(x):
def f1():
def f2():
print(x) # 像这样就会只在 函数内生效,出了函数就没人认识且不生效了
LEGB (因为都是局部有效,为了方便管理,起了不同的名称。)
LEGB含义解释:
L —— Local(function);函数内的名字空间
E —— Enclosing function locals;外部嵌套函数的名字空间(例如closure)
G —— Global(module);函数定义所在模块(文件)的名字空间
B —— Builtin(Python);Python内置模块的名字空间
# builtin # global def f1(): # enclosing def f2(): # enclosing def f3(): # local pa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