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识C#接口


    C# 接口(Interface)

    接口定义了所有类继承接口时应遵循的语法合同。接口定义了语法合同 "是什么" 部分,派生类定义了语法合同 "怎么做" 部分。

    接口定义了属性、方法和事件,这些都是接口的成员。接口只包含了成员的声明。成员的定义是派生类的责任。接口提供了派生类应遵循的标准结构。

    抽象类在某种程度上与接口类似,但是,它们大多只是用在当只有少数方法由基类声明由派生类实现时。

    接口是引用类型的,类似于类,和抽象类的相似之处有三点:
           1、不能实例化;
           2、包含未实现的方法声明;
           3、派生类必须实现未实现的方法,抽象类是抽象方法,接口则是所有成员(不仅是方法包括其他成员);

           另外,接口有如下特性:接口除了可以包含方法之外,还可以包含属性、索引器、事件,而且这些成员都被定义为公有的。除此之外,不能包含任何其他的成员,例如:常量、域、构造函数、析构函数、静态成员。一个类可以直接继承多个接口,但只能直接继承一个类(包括抽象类)。

    C#接口的作用 

    1.接口用于描述一组类的公共方法/公共属性. 它不实现任何的方法或属性,只是告诉继承它的类《至少》要实现哪些功能,继承它的类可以增加自己的方法.

    2.使用接口可以使继承它的类: 命名统一/规范,易于维护.比如: 两个类 "狗"和"猫",如果它们都继承了接口"动物",其中动物里面有个方法Behavior(),那么狗和猫必须得实现Behavior()方法,并且都命名为Behavior这样就不会出现命名太杂乱的现象.如果命名不是Behavior(),接口会约束即不按接口约束命名编译不会通过.

    3.提供永远的接口。 当类增加时,现有接口方法能够满足继承类中的大多数方法,没必要重新给新类设计一组方法,也节省了代码,提高了开发效率

    声明接口

    接口使用 interface 关键字声明,它与类的声明类似。接口声明默认是 public 的。下面是一个接口声明的实例:

    //公共接口: "动物" 
    public interface IAnimal
     {
            void Behavior(); //行为方法,描述各种动物的特性 
    }
     
    //类: 狗 
    public class Dog : IAnimal
    {
            public void Behavior()
            {
                   //Console.Write("我晚上睡觉,白天活动");
                    MessageBox.Show("我晚上睡觉,白天活动");
             }
     }
     
    //类: 猫 
    public class Cat : IAnimal
    {
          public void Behavior()
          {
                    //Console.Write("我白天睡觉,晚上活动");
                    MessageBox.Show("我白天睡觉,晚上活动");
           }
     }
    //简单的应用: 
    public static Main() 
    { 
           Dog myDog = new Dog(); 
           myDog.Behavior(); //输出: "我晚上睡觉,白天活动" 
           Cat myCat = new Cat(); 
           myCat.Behavior(); //输出: "我白天睡觉,晚上活动" 
    }

    以上调用不同的类的相同名方法,会输出不同的东东,也就是说每个类里面的同名方法完成的功能可以是完全不同的.

    更进一步,不是用上面Main方法这样一个一个调用类的方法,用多态性实现其调用.

    看一下下面这个方法:

    public void Behavior(IAnimal myIanimal)
    {
                myIanimal.Behavior();
    }

    其参数是接口类型,任何继承它的类都可以调用此方法,此方法能根据类的不同调用不同的类 中的方法. 也即能够自己根据不同的类,完成不同的类的功能.

    多态性代码示例:

    Dog myDog = new Dog();
    Cat myCat = new Cat();
    Behavior(myDog); //Behavior接受“狗”类实例 
    Behavior(myCat); //Behavior接受“狗”类实例

    这样Behavior方法写一次就能完成所有继承它的类中的相同名方法的不同功能. 非常方便,同样,由于“动物软件”功能需求,需要再增加一个"龟"类:

    //类: 龟 
    public Tortoise: IAnimal 
    { 
           public void Behavior() 
           {
                      MessageBox.Show("我可以不活动,一睡就睡五千年!");
           } 
    }

    那么也可以调用上面多态方法,所以说接口使方法具有较好扩展性. 如果继承它的类很多的话,有多少好处是可想而知的!(出处:http://blog.csdn.net/yunhaic/article/details/6662843)

    同样,假设我们公司有两种程序员:VB程序员,指的是用VB写程序的程序员,用clsVBProgramer这个类表示;Delphi程序员指的是用Delphi写程序的程序员,用clsDelphiProgramer这个类来表示。每个类都有一个WriteCode()方法。定义如下:

    public class clsVBProgramer
    {
        public void WriteCode()
        {
            //用VB语言写代码;
        }
    }
    
    public class clsDelphiProgramer
    {
        public void WriteCode()
        {
            //用Delphi语言写代码;
        }
    }
    
    public class clsProject
    {
        public void WritePrograme(clsVBProgramer programer)//用VB写代码
        {
            programer.WriteCode();
        }
        public void WritePrograme(clsDelphiProgramer programer)//重载方法,用Delphi写代码
        {
            programer.WriteCode();
        }
    }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clsProject proj = new clsProject();
        //如果需要用VB写代码
        clsVBProgramer programer1 = new clsVBProgramer();
        proj.WritePrograme(programer1);
        //如果需要用Delphi写代码
        clsDelphiProgramer programer2 = new clsDelphiProgramer();
        proj.WritePrograme(programer2);
    }

    但是如果这时公司又来了一个C#程序员,我们怎么改这段程序,使它能够实现用C#写程序的功能呢?我们需要增加一个新类clsCSharpProgramer,同时在此clsProject这个类中要再次重载WritePrograme(clsCSharpProgramer programer)方法。这下麻烦多了。如果还有C程序员,C++程序员,JAVA程序员呢。麻烦大了!

    但是如果改用接口,就完全不一样了:
    首先声明一个程序员接口:

        class Program
        {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clsProject proj = new clsProject();
                IProgramer programer;
                //如果需要用VB写代码
                programer = new clsVBProgramer();
                proj.WritePrograme(programer);
                //如果需要用Delphi写代码
                programer = new clsDelphiProgramer();
                proj.WritePrograme(programer);
    
            }
        }
        /// <summary>
        /// 声明接口
        /// </summary>
        public interface IProgramer
        {
            void WriteCode();
        }
        //然后声明类,并实现IProgramer接口:
        /// <summary>
        /// VB程序员实现的WriteCode方法
        /// </summary>
        public class clsVBProgramer : IProgramer
        {
            public void WriteCode()
            {
                //用VB语言写代码;
                Console.WriteLine("我是VB程序员实现的");
            }
        }
        /// <summary>
        /// Delphi程序员实现的WriteCode方法
        /// </summary>
        public class clsDelphiProgramer : IProgramer
        {
            public void WriteCode()
            {
                //用Delphi语言写代码;
                Console.WriteLine("我是Delphi程序员实现的");
            }
        }
        /// <summary>
        /// CSharp程序员实现的WriteCode方法
        /// </summary>
        public class clsCSharpProgramer : IProgramer
        {
            public void WriteCode()
            {
                //用Delphi语言写代码;
                Console.WriteLine("我是CSharp程序员实现的");
            }
        }
        /// <summary>
        /// 项目
        /// </summary>
        public class clsProject
        {
            public void WritePrograme(IProgramer programer)
            {
                programer.WriteCode();//写代码
            }
        }

    这样的如果再有程序员添加进来的话,我们只需把它们相关的类加进来,然后在main()中稍做修改就OK了。扩充性特别好!

    另外我们如果把clsProject这个类封成一个组件,那么当我们的用户需要要扩充功能的时候,我们只需要在外部做很小的修改就能实现,可以说根本就用不着改动我们已经封好组件!这样就很方便,很强大!(出处:http://blog.jobbole.com/85751/)

    该文纯粹属于个人学习,有不足之处请多多指教!(文章部分内容摘自网络,如果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谢谢。)

  • 相关阅读:
    bnuoj 4207 台风(模拟题)
    bnuoj 4208 Bubble sort
    bnuoj 4209 Triangle(计算几何)
    bnuoj 33656 J. C.S.I.: P15(图形搜索题)
    bnuoj 33648 Neurotic Network(树形模拟题)
    bnuoj 33647 Angry Grammar Nazi(字符串)
    bnuoj 16493 Just Pour the Water(矩阵快速幂)
    Solidity合约记录——(三)如何在合约中对操作进行权限控制
    预赛第二场
    预赛第一场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xiangyisheng/p/6156170.html
Copyright © 2020-2023  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