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nux命令行与shell脚本编程大全》 第八章管理文件系统


    8.1 探索linux文件系统

    8.1.1 基本的Linux文件系统

    ext:最早的文件系统,叫扩展文件系统。使用虚拟目录操作硬件设备,在物理设备上按定长的块来存储数据。

    用索引节点的系统来存放虚拟目录中所存储的文件信息。

    有一张索引节点表:对应每个文件都有一个条目,存储了(文件名,文件大小,文件属主,文件属组,访问权限,还有一个指针)

    通过索引节点号来标识文件

    文件大小不得超过2GB。

    在文件写入到物理设备时,存储数据很容易分散在整个设备中(碎片化),降低文件系统的性能。查找起来费时。

    ext2:第二代扩展文件系统:

    增加了创建时间值,修改时间值,最后访问时间值。最大文件大小增加到2TB。(ext2后期增加到32TB)

    按组分配磁盘块来减轻碎片化,将数据块分组,读取文件时就不需要为了数据块查找整个物理设备了。

    致命问题:每次存储或更新文件,都要同新信息来更新索引节点表,这个操作并非总是一气呵成的。容易在系统崩溃或断电时损坏。

    8.1.2 日志文件系统

    增加了安全性。不再将数据直接写入存储设备再更新索引节点的做法,而是先将文件的更改写到临时文件(称为日志,journal)。成功写入存储设备和索引节点之后,再删除对应日志条目。

    这样即使断电了,日志文件系统会读取日志文件并处理之前留下的未写入的数据。

    有三种广泛使用的日志方法,每种的保护等级都不相同:

    数据模式(最安全,性能最差),有序模式,回写模式(性能最好,安全性差点)。

    这样很安全,但是比较慢,因为都要写两次。第一次写入日志,第二次写入存储设备。

    下面介绍常见的linux日志文件系统。

    1 ext3:

    用的是有序模式的日志功能。

    不足:无法恢复误删的文件,没有任何内建的数据压缩功能,不支持加密文件

    2 ext4:  2008年受到linux内核官方支持。大部分linux发行版的默认文件系统

    支持数据压缩和加密。还支持一个特性(区段)

    还有一项技术块预分配技术:

    3 Reiser 文件系统:

    只支持回写日志模式

    4 JFS文件系统:

    目前在用的最古老的日志文件系统之一。采用的是有序日志的方法。

    这个文件系统没有流行起来。

    5.XFS文件系统:

    回写模式。

    8.1.3 写时复制文件系统(COW技术, copy-on-write)

    如果要修改数据,会使用克隆或可写快照。修改过的数据不会直接覆盖当前数据,而是放在另一个位置。即使数据修改已经完成,之前的旧数据也不会被重写。

    COW技术已经日渐流行,下面是两种比较流行的。

    1.ZFS文件系统

    Sun公司2005年搞的,是一个稳定的文件系统。

    弱点:没有使用GPL许可

    2.Btrf文件系统

    B树文件系统。Oracle2007年搞的。稳定性较好。

    8.2操作文件系统

    8.2.1 创建分区

    一开始必须在存储设备上创建分区来容纳文件系统。分区可以是整个硬盘,也可以是部分硬盘。

    Fdisk工具用来帮助管理安装在系统上的任何存储设备上的分区。

    要启动fdisk命令需要指定到分区的存储设备的设备名,还要有超级用户权限

    $sudo fdisk /dev/sdb    // 插入一个U盘就有了/dev/sdb

    其余的步骤可以根据提示去做

    8.2.2创建文件系统

    将数据存储到分区以前,必须用某种文件系统对其进行格式化,这样linux才能使用它。

    每种文件系统类型都用自己的命令行程序来格式化分区。

    $type mkfs.ext4  // 查看这个工具是否可用。

    $ sudo mkfs.ext4 /dev/sdb1  // 这样就是创建一个默认的稳健性系统,还可以加参数

    为分区创建文件系统之后,下一步是将它挂载到虚拟目录下的某个挂载点,这样就可以将数据存储在新文件系统中了。

    $mkdir my_partition

    $sudo mount –t ext4 /dev/sdb1  curr_dir/my_partition

    这种挂载是临时的,重启就没有了。在linux启动时就自动挂载可以将其添加到/etc/fstab文件中去。

    总结:要操作文件系统需要三个步骤:

    (1)先创建分区, sudo fdisk /dev/sdb

    (2)对分区格式化,并创建文件系统:$ sudo mkfs.ext4 /dev/sdb1

    (3)将文件系统挂载到虚拟目录下的某个挂载点:

    $sudo mount –t ext4 /dev/sdb1  curr_dir/my_partition

    8.2.3 文件系统的检查与修复。

    fsck 命令能够检查和修复大部分类型的linux文件系统。

    命令格式:  fsck options filesystem

    只能在未挂载的文件系统上运行fsck命令,对于已挂载的,可以先卸载,检查完成再挂载。

    8.3 逻辑卷管理

    (这一节不是很明白,尴尬)

    用标准分区在硬盘上创建了文件系统,为已有文件系统添加额外的空间是一件麻烦的事情。

    只能在同一个物理硬盘的可用空间范围内调整分区大小,如果硬盘上没有地方了,只能搞个更大的硬盘,再手动将已有的文件系统移动到新的硬盘上。

    逻辑卷管理器(LVM):可以通过将另一个硬盘上的分区加入已有的文件系统,动态的添加存储空间。

    优点是:不需要重建整个文件系统的情况下,轻松的管理磁盘空间。

    8.3.1逻辑卷管理布局

    核心在于如何处理安装在系统上的硬盘分区。

    硬盘称为物理卷(PV),每个物理卷都会映射到硬盘上特定的物理分区。

    多个物理卷集中在一起可以形成一个卷组(VG)。

    逻辑卷管理系统将卷组视为一个物理硬盘。

    整个结构的最后一层的逻辑卷(LV),逻辑卷为linux提供了创建文件系统的分区环境,类似于目前为止我们探讨的linux的物理硬盘分区。

    Linux系统将逻辑卷视为物理分区。

    8.3.2 linux中的LVM

    Heina Mauelshagen开发的,1998年发布到Linux社区。允许你在linux上用简单的命令行管理一个完整的逻辑卷管理环境。

    Linux LVM有两个可用的版本:

    (1)LVM1:只能用于Linux内核2.4版本,仅提供基本的逻辑卷管理功能

    (2)LVM2:可用于Linux内核2.6版本,提供了额外的功能

    8.3.3使用Linux LVM

  • 相关阅读:
    C++ 什么是多态
    *和&的使用
    静态链接库与动态链接库
    利尔达CC3200模块烧写程序笔记
    创龙TMS320C6748开发找不到 tl.dsp.evm6748的问题研究
    RTSC和XDCTool的理解
    创龙DSP6748开发板SYS/BIOS的LED闪烁-第2篇
    Coap协议学习笔记-第一篇
    linux进程的学习笔记(未完)
    创龙DSP6748开发板LED闪烁-第一篇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xcywt/p/7853300.html
Copyright © 2020-2023  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