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链模式
责任链模式里,很多对象由每一个对象对其下家的引用而连接起来形成一条链。请求在这个链上传递,直到链上的某一个对象决定处理此请求。发出这个请求的客户端并不知道链上的哪一个对象最终处理这个请求,这使得系统可以在不影响客户端的情况下动态地重新组织和分配责任。
意图:避免请求发送者与接收者耦合在一起,让多个对象都有可能接收请求,将这些对象连接成一条链,并且沿着这条链传递请求,直到有对象处理它为止。
主要解决:职责链上的处理者负责处理请求,客户只需要将请求发送到职责链上即可,无须关心请求的处理细节和请求的传递,所以职责链将请求的发送者和请求的处理者解耦了。
何时使用:在处理消息的时候以过滤很多道。
如何解决:拦截的类都实现统一接口。
关键代码:Handler 里面聚合它自己,在 HandleRequest 里判断是否合适,如果没达到条件则向下传递,向谁传递之前 set 进去。
应用实例: 1、红楼梦中的"击鼓传花"。 2、JS 中的事件冒泡。 3、JAVA WEB 中 Apache Tomcat 对 Encoding 的处理,Struts2 的拦截器,jsp servlet 的 Filter。
优点: 1、降低耦合度。它将请求的发送者和接收者解耦。 2、简化了对象。使得对象不需要知道链的结构。 3、增强给对象指派职责的灵活性。通过改变链内的成员或者调动它们的次序,允许动态地新增或者删除责任。 4、增加新的请求处理类很方便。
缺点: 1、不能保证请求一定被接收。 2、系统性能将受到一定影响,而且在进行代码调试时不太方便,可能会造成循环调用。 3、可能不容易观察运行时的特征,有碍于除错。
使用场景: 1、有多个对象可以处理同一个请求,具体哪个对象处理该请求由运行时刻自动确定。 2、在不明确指定接收者的情况下,向多个对象中的一个提交一个请求。 3、可动态指定一组对象处理请求。
示例:web.xml中多个filter的请求流程(以Struts2的filter和Hibernate的扩大session范围的filter为例)
1、执行OpenSessionInViewFilter中的除了finally以外的部分
1)从spring容器中把sessionFactory提取出来
2)由sessionFactory获取session
2、执行struts2核心过滤器中除了finally以外的部分
1)先执行拦截器
2)执行action
3)执行结果集
4)再次执行拦截器
3、执行struts2核心过滤器中的finally部分
清空actionContext
4、执行OpenSessionInViewFilter中的finally部分
关闭session
小Tips:为什么要扩大Hibernate的Session范围以及缺点
原因:由于Hibernate中多表查询默认使用的懒加载方式,如果在页面中要使用,就必须保证session没关闭
- 为啥用懒加载:当一对多查询的时候,会查出过多数据,导致内存占用过高
缺点:Hibernate的一级缓存是存在session中的,所以会导致查出的数据在内存中储存的时间过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