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ntOS 6.x系统中的free
free [-b|-k|-m|-g|-h] [-l] [-o] [-t] [-s delay] [-c count] [-V]
-b #-k,-m,-g 以单位bytes, KB, MB, 或 GB输出
-h #以人类易读的方式输出(根据数值大小自动决定使用的单位)
-l #显示高低内存详细统计信息
-o #使用老的格式输出(没有-/+buffers/cache行)
-s delay #每个多少秒,动态输出
-c count #配合-s选项使用,总共输出多少次
-V #显示该软件的版本信息
[root@python ~]# free -th
total used free shared buffers cached
Mem: 980M 327M 652M 224K 36M 189M
-/+ buffers/cache: 101M 879M
Swap: 999M 0B 999M
Total: 1.9G 327M 1.6G
total = used + free
101 = 327 - 224k - 36 - 189
879 = 652 + 36 + 189 (这里少1M是由于单位转换导致)
第一部分Mem行:
total内存总数: 980M
used已经使用的内存数: 327M
free空闲的内存数: 652M
shared当前已经废弃不用,总是0(CentOS 6.x中貌似仍然可使用)
buffers Buffer缓存内存数: 36 M
cached Page缓存内存数: 189M
关系:total = used + free + shared (used = shared+buffers+cached+应用程序使用 327M = 224K + 36M + 189M + 应用程序使用)
第二部分(-/+ buffers/cache):
(-buffers/cache) used内存数,表示实际被程序占用的内存数:101M (指的第一部分Mem行中的used - buffers - cached - shared)
(+buffers/cache) free内存数,程序仍然可以挪用的内存数: 879M (指的第一部分Mem行中的free + buffers + cached)
第二行(mem)的used/free与第三行(-/+ buffers/cache) used/free的区别:
这两个的区别在于使用的角度来看:
第二行是从OS的角度来看,因为对于OS,buffers/cached 都是属于被使用
总的包括:内核(OS)使用 + Application(X,oracle,etc)使用 + buffers + cached.
第三行所指的是从应用程序角度来看,对于应用程序来说,buffers/cached 是等于可用的,
因为buffer/cached是为了提高文件读取的性能,当应用程序需在用到内存的时候,buffer/cached会很快地被回收。
所以从应用程序的角度来说,可用内存=系统free memory + buffers + cached.
第三部分是指交换分区
buffers与cached的区别。
buffers是指用来给块设备做的缓冲大小,他只记录文件系统的metadata以及 tracking in-flight pages.cached是用来给文件做缓冲。
就是说:buffers是用来存储,目录里面有什么内容,权限等等。
形象比喻:看在线视频网速慢时,视频中央一直在转圈,此时就是buffer,写数据
cached直接用来记忆我们打开的文件,如果你想知道他是不是真的生效,可以试一下,
先后执行两次命令#man X ,你就可以明显的感觉到第二次的开打的速度快很多。
形象比喻:在线视频下载完成后,再次去看,速度很快,此时是cache,读数据
为了清除缓存的cache,可以采用以下命令:
To free pagecache:
echo 1 > /proc/sys/vm/drop_caches
To free dentries and inodes:
echo 2 > /proc/sys/vm/drop_caches
To free pagecache, dentries and inodes:
echo 3 > /proc/sys/vm/drop_caches
CentOS 6.x系统中的freefree [-b|-k|-m|-g|-h] [-l] [-o] [-t] [-s delay] [-c count] [-V]
-b#-k,-m,-g 以单位bytes, KB, MB, 或 GB输出-h #以人类易读的方式输出(根据数值大小自动决定使用的单位)
-l#显示高低内存详细统计信息
-o#使用老的格式输出(没有-/+buffers/cache行)
-s delay #每个多少秒,动态输出-c count #配合-s选项使用,总共输出多少次
-V #显示该软件的版本信息
[root@python ~]# free -th total used free shared buffers cachedMem: 980M 327M 652M 224K 36M 189M-/+ buffers/cache: 101M 879MSwap: 999M 0B 999MTotal: 1.9G 327M 1.6G
total = used + free 101 = 327 - 224k - 36 - 189 879 = 652 + 36 + 189 (这里少1M是由于单位转换导致)
第一部分Mem行:
total内存总数: 980Mused已经使用的内存数: 327Mfree空闲的内存数: 652Mshared当前已经废弃不用,总是0(CentOS 6.x中貌似仍然可使用)buffers Buffer缓存内存数: 36 Mcached Page缓存内存数:189M
关系:total = used + free + shared (used = shared+buffers+cached+应用程序使用 327M = 224K + 36M + 189M + 应用程序使用)
第二部分(-/+ buffers/cache):(-buffers/cache) used内存数,表示实际被程序占用的内存数:101M (指的第一部分Mem行中的used - buffers - cached - shared)(+buffers/cache) free内存数,程序仍然可以挪用的内存数: 879M (指的第一部分Mem行中的free + buffers + cached)
第二行(mem)的used/free与第三行(-/+ buffers/cache) used/free的区别:
这两个的区别在于使用的角度来看: 第二行是从OS的角度来看,因为对于OS,buffers/cached 都是属于被使用总的包括:内核(OS)使用 + Application(X,oracle,etc)使用 + buffers + cached.
第三行所指的是从应用程序角度来看,对于应用程序来说,buffers/cached 是等于可用的,因为buffer/cached是为了提高文件读取的性能,当应用程序需在用到内存的时候,buffer/cached会很快地被回收。 所以从应用程序的角度来说,可用内存=系统free memory + buffers + cached.
第三部分是指交换分区
buffers与cached的区别。 buffers是指用来给块设备做的缓冲大小,他只记录文件系统的metadata以及 tracking in-flight pages.cached是用来给文件做缓冲。就是说:buffers是用来存储,目录里面有什么内容,权限等等。形象比喻:看在线视频网速慢时,视频中央一直在转圈,此时就是buffer,写数据
cached直接用来记忆我们打开的文件,如果你想知道他是不是真的生效,可以试一下,先后执行两次命令#man X ,你就可以明显的感觉到第二次的开打的速度快很多。 形象比喻:在线视频下载完成后,再次去看,速度很快,此时是cache,读数据
为了清除缓存的cache,可以采用以下命令:To free pagecache: echo 1 > /proc/sys/vm/drop_caches To free dentries and inodes: echo 2 > /proc/sys/vm/drop_caches
To free pagecache, dentries and inodes: echo 3 > /proc/sys/vm/drop_cach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