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照花台、无锡景、探清水河调


    时调小曲

    时调小曲是中国明清时期盛行的地方戏曲剧种。

    源于民间歌曲,兴起于明宣德、正统年间,遍布南北,品种繁多,或称时调,或名小曲,又称清音、清曲。

     "时调"与"小曲"、"时调小曲"关系考辨_百度学术 

    照花台

    照花台是一种小调。小曲儿曲牌。

    北方:照花台、探清水河

    南方: 叹五更、无锡景

    《照花台》调亦称《怯五更》调,又名《想情郎》。

    照花台是北方的一种小调,南方亦有,诸如:叹五更、无锡景等;在地方小调中,时调小曲又占有较大的比重。

    这里所说的时调小曲,就是指明、清以来广泛流传于中国黄河与长江下游各地,经过较多加工,艺术形式比较规整的传统小调和用它的曲调填词编唱的时兴小曲。

    《照花台》调即是由江南传入京城的《无锡景》调,当地也叫《侉侉调》,吴侬软语,柔美甜糯,以一曲描写无锡名胜景色的《无锡景》闻名全国,解放前的老明星周璇、吴莺音等均演唱过。

    1964年香港长城电影公司拍摄的音乐片《三笑》中,运用了大量江南小调,《无锡景》是被反复使用的重要曲调之一。

    小曲儿曲牌的一种小调,小调是在北京远、近郊区县普遍流传、数量较多的民歌体裁。

    《孟姜女思夫》、《探清水河》、《李方巧得妻》、《画扇面》、《尼姑下山》、《照花台》等都是。

    其中的《探清水河》和《李方巧得妻》是用“照花台调”(也有人称作“无锡景调”或“探清水河调”)填词而成。

    明代沈德符在《万历野获编》“时尚小令”条记述道,宣德至正德年间,时尚小曲主要流行于中原地区,嘉靖以后,流传渐广,到万历以后,“则不问南北,不问男女,不问老幼良贱,人人习之,亦人人喜听之,以至刊布成帙,举世传诵,沁人肺腑。

    ”可见其流传之深远。至清代,北京地区也广为流传。由于职业艺人在演唱中的加工琢磨,使时调小曲更具市民的趣味性,加强了旋律的歌唱性,曲式结构更富变化,从而博得了更多市民的喜爱,得到了更为广泛的流传。

    但是,这些时调小曲由于在曲调上被职业艺人加工,歌词被民间文人修饰使之定型化,故而也失去了民歌某些最本质的纯朴气息以及民歌手演唱时的活泼性格和她的即兴发挥,同时还在某种程度上明显地削弱了一些民歌的地方色彩。

    这些时调小曲有的已被戏曲和说唱艺术吸收利用,例如北京的单弦牌子曲中就有很多曲牌是来自北京的时调小曲;又如1989年在采录民歌过程中,发现在大兴县农村中已经流传了一百多年而未被人们重视的民间小戏“诗赋弦”(也有写作“诗赋贤”的),其使用的二十多个基本曲调,基本都是在北京地区流传过的明、清时调小曲。


    老北京民间有一首著名的小曲儿《照花台》,因曲调优美,朗朗上口,传唱百年而不衰。近些年更因德云社郭班主的倾情演唱而红极一时,被广大曲友所追捧。

     

    一呀更儿里呀,月影儿照花台,郎君他定下计今天晚上来,叫丫鬟打上了四两酒啊,四两酒那个四碟菜,端呀麽端上来。

    一碟子腌白菜呀一碟子炒肉丝,干炸丸子糖醋鱼儿啊,四个呀菜碟都摆上,单等着我那外边的俏皮的小郎君。

    一等也不来呀二等也不来,不知道郎君你在哪儿打连台吔,手拿着睡鞋无心把它换,扑簌簌我这眼泪止不住地落下来。

    二呀更儿里呀,月影儿高,思想起郎君止不住好心焦,秋波啊杏眼双垂泪,只哭得那两眼赛过那大樱桃……

    情郎和姑娘约好了夜晚相见,姑娘满心欢喜备好了酒菜,谁承想从一更盼到五更,不见郎君面,

    姑娘盼想等待,满腔怨艾,哭成泪人;

    天亮后,情郎姗姗而来,甜言蜜语又是哄,又是劝,还请丫鬟帮忙说好话,二人方才和好。

    天津时调《怯五更》与北京《照花台》曲调相同,但节奏由4分之2拍改为4分之4拍,

    中间被伸长和加花,四碟子菜变成了天津特色的“咸白菜,熬海带,炒虾仁和摊黄菜(炒鸡蛋)”。

    时调名家魏毓环先生宝刀不老,年近八十岁时仍然演唱得高亢奔放,满宫满调,咬字清晰,声声入耳,令人赞叹!

    小曲是妓女缩写,“花台”是妓院的隐语

    清末以来,北京地区出现了大量以妓女为题材的小曲儿小调儿,

    如《青楼悲秋》、《妓女悲伤》、《妓女告状》、《山泉姐自叹》、《情人顶嘴》等,

    在妓院和舞台,长演不衰,内容有的是自诉凄凉悲惨的身世,有的是渴望正常的婚姻生活,还有的描写妓女与嫖客之间打情骂俏,斗嘴怄气,格调非常低俗。

    《照花台》表面看是描写情人约会,儿女情长,但曲名和一些曲词却暴露出真相。

    “花台”即是妓院的隐语,在老北京江湖话中,“打连台”意为嫖客在妓院留宿两日以上。

    试想,好人家的女儿哪儿有好不应儿地梳洗打扮,摆好酒菜,盼想情郎整宿的,家人能不管不问?

    因曲名本身的隐晦和模糊,所以长期以来不为人知,连民歌专家介绍此曲时,都着意淡化了歌曲的时代背景。

    尽管如此,她优美的旋律和深情的唱词,仍然让广大曲友们恋恋不忘,不愧是一首优秀的北京民间小曲儿。

    德云社唱红的小曲儿《照花台》鲜为人知的前世今生_搜狐艺术_搜狐网 https://www.sohu.com/a/139921234_231014

  • 相关阅读:
    javascript继承(对象冒充的多重继承)
    jQuery联动日历(一)
    jQuery联动日历(二)
    jQuery放大镜
    javascript快速排序
    jQuery倒计时
    打造一个自定义的echarts组件
    使用async返回promise<pending>状态的解决
    递归组件的小心得
    数论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wxl845235800/p/9302476.html
Copyright © 2020-2023  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