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赶的web工程作业贴上。
------------------------------------------------------------分割线----------------------------------------------------------------------------------------
摘 要
新浪微博(http://weibo.com)是新浪旗下的网站,是目前中国最具影响力的社会化媒体平台,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的平台。用户通过WEB、WAP以及各种客户端,以不超过140个字的文字更新信息,实现即时分享。
新浪微博发展迅猛,凭借其先手的优势已遥遥领先其竞争对手(如网易、搜狐等),其自身已然成为“微博”的代名词。同时,新浪微博积累了大量的微博用户和良好的运作环境,进入了一个良性循环,并在近期通过与阿里巴巴的合作加速了其商业化的进程,前景令人充满期待。
但是机遇往往伴随着挑战,新浪微博在其发展过程中也常常会因为一些环境因素做出妥协,而且鉴于其影响能力,往往一些不正确的抉择会带来不可预计的后果。本篇论文主要从用户使用的角度对新浪微博做出论述,分析其现阶段的特点,并针对其不好之处提出笔者自身的意见。
关键字:用户体验 媒体性 社交服务 广告
一、新浪微博简介
新浪微博(http://weibo.com)是一个由新浪网推出,提供微型博客的服务网站。用户可以通过网页、WAP页面、外部程序和手机短信、彩信等发布140汉字(280字符)以内的信息,并可上传图片和链接视频,实现即时分享。如图1-1所示。
图1-1
新浪微博采用了与新浪博客一样的推广策略,即邀请明星和名人加入开设微型博客,并对他们进行实名认证,认证后的用户在用户名后会加上一个橙色字母“V”,以示与普通用户、微博达人的区别,同时也可避免冒充名人微博的行为,但微博功能和普通用户是相同的。
目前新浪微博的邀请的重点转向了媒体工作者,同时也有大量的政府部门、公安机关和民间组织在新浪微博上开通了账号,将其作为一个发布和交流信息的平台。认证后的群体用户在用户名后会加上一个蓝色字母“V”。此外,港台演艺圈名人以及在大陆经商的港澳公司行号,大多也以新浪微博当作面向大中华地区的信息交流窗口。
二、为什么选择新浪微博
1. 新浪微博的媒体性
新浪微博本身即是社会化的媒体平台,在新浪微博上线之初即邀请了明星名人加入开设微型博客(微博),并对他们进行实名认证,认证后的用户会在用户名后加上一个橙色字母“V”,微博普通用户可以以“关注”的方式0距离与大“V”们接触,这极大的吸引了人们的兴趣并增强了用户的黏性,同时微博内容自创的属性决定了其信息流的时效性、互动性、流动性等。
2. 新浪微博的社交搜索
新浪微博的社交属性决定了它的信息内容能够更好的服务于用户。由于微博信息内容主要来自微博用户,这使得其微博内容能够更真实与多样化。举个例子,当我使用Google搜索“我是歌手时”时,它会为我反馈如图2-1的搜索结果,当我使用新浪微博搜索“我是歌手”时,它会为我反馈如图2-2的搜索结果。
图2-1
图2-2
不难看出,Google搜索返回的结果较为正式与静态,而微博搜索反馈回来的结果则更多样化,有微博网友互动内容,有官方微博及加“V”歌手微博,也有相关微博搜索内容等等,并且这些内容是实时刷新的,它为用户提供的信息内容加入了更多的社交元素。
三、新浪微博的缺陷
1. 强制性广告植入
面对新浪微博的持续亏损,新浪采取的措施是加速其商业化进程,其中不乏采用一些“暴力”手段,如强制将用户新鲜事中的第三条微博植入微博商业广告,如图3-1所示。
图3-1
这种“暴力”手段虽然能够在短期内给新浪带来一定的商业收益,但这种行为非常有伤用户体验,并且相比于微博TimeLine右侧的淘宝定向广告而言,这种广告则显得非常生硬,所带来的收益比例相对也是非常低的。
2. “密友”功能与分组功能冲突
为了加强其社交属性,新浪微博推出了类似Path一样的“密友圈”,旨在加强微博用户之间的社交联系,提高用户黏性。但是“密友圈”似乎与微博的分组功能有重叠,比如作为微博深度用户的笔者就会在微博中将关注好友按照联系紧密度进行划分,微博圈关注用户则会单独分圈(如3-2图所示)。
图3-2
四、如何设计?
如果换做我来设计的话,针对以上观点,我会做如下设计:
1. 加强新浪微博社交服务属性
加强社交服务属性主要体现在微博搜索一块。现在的微博搜索虽然能够给用户反馈多样化的社交搜索结果,但是从功能的角度来看其搜索能力其实与传统的搜索(如Google、Baidu)无异,微博搜索更应该从社交服务的角度对其进行进一步地改进。试想,当我们的在搜索“学校周围哪里好玩”时,微博搜索能够智能地识别出用户在提出一个提问请求,此时微博搜索根据用户的地理位置、关注用户及好友新鲜事信息等信息反馈最适合TA的提问的搜索结果,这种真正意义上的搜索岂不是让用户用起来更贴心?
2. 打通线上线下媒体联系
新浪微博的媒体性主要体现在线上,但是线下一直是新浪微博所无法触及的,这时候如果新浪微博能够将其线上微博用户数据引入到线下,在传统的媒体(如纸质媒体)中嵌入新浪微博的媒体信息,这样做能够大大增强传统媒体的互动性,同时也能够让读者进一步地感受到新浪微博的体验及影响能力,是一种合作、双赢的局面。
3. 植入智能定向广告
就前面“强制性广告植入”问题而言,新浪在处理这件事上有些欠妥,如果能够针对用户数据进行进一步地挖掘,分析用户数据进行定向广告投递,这样带来的收益比率及用户接受程度将远远大于现状。举个例子,如果新浪能够根据用户的关注用户、微博及个人资料分析出用户是一个程序员,那么就可以为该用户定向地投递IT业内的广告。这样的广告投递总比给程序员投递连衣裙广告要自然,用户的关注度也会更高。
4. 改进密友圈,以一种更自然的社交功能展现微博社交属性
新浪推出密友圈的初衷是好的,加强用户的社交行为有利于提高用户黏度,但是按目前的功能来看似乎与分组功能无异。我的设想是针对密友圈的TimeLine进行再次设计,使其更具有社交气息,同时推出密友活动功能,能够让用户自发地与好友进行交流,提高用户之间的互动,让用户能够在其中有沉浸式的社交体验,用户的黏度自然会提高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