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LIR与Code Generation


    MLIR与Code Generation
    MLIR多级中间表示
    MLIR 项目是一种构建可重用和可扩展编译器基础架构的新方法。MLIR 旨在解决软件碎片问题,改进异构硬件的编译,显着降低构建特定领域编译器的成本,帮助将现有编译器连接在一起。
    MLIR作用
    MLIR 旨在成为一种混合 IR,可以在统一的基础架构中,支持多种不同的需求。例如,包括:
    • 表示数据流图的能力(例如在 TensorFlow 中),包括动态shape,user-extensible用户可扩展的操作生态系统,TensorFlow 变量等。
    • 优化和转换通常在此类图上完成(例如在 Grappler 中)。
    • 能够跨内核(融合,循环交换,平铺等)托管高性能计算风格的循环优化,转换数据的内存布局。
    • 代码生成“降低”转换,例如 DMA 插入,显式缓存管理,内存平铺,一维和二维寄存器架构的矢量化。
    • 能够表示特定于目标的操作,例如特定于加速器的高级操作。
    • 在深度学习图上完成的量化和其它图转换。
    • Polyhedral primitives。
    • Hardware Synthesis Tools / HLS。
    MLIR 是一种常见的 IR,也支持硬件特定的操作。因此,对围绕 MLIR 的基础架构的任何投资(例如,对其进行工作的编译器通过),都应该产生良好的回报;许多目标可以使用基础架构受益。
    MLIR 是一个强大的表示,但也有非目标。不尝试支持低级机器代码生成算法(如寄存器分配和指令调度)。更适合较低级别的优化器(例如 LLVM)。此外,不希望 MLIR 成为最终用户编写内核的源语言(类似于 CUDA C++)。另一方面,MLIR 提供了代表任何此类 DSL集成到生态系统中的主干。
    编译器基础架构
    在构建 MLIR 时,从构建其他 IR(LLVM IR,XLA HLO 和 Swift SIL)中获得的经验中受益。MLIR 框架鼓励现有的最佳实践,例如编写和维护 IR 规范,构建 IR 验证器,提供将 MLIR 文件转储和解析为文本的能力,使用FileCheck 工具编写大量单元测试,将基础架构构建为一组可以以新方式组合的模块化库。
    LLVM 有一些不明显的设计错误,阻止多线程编译器,处理 LLVM 模块中的多个函数。MLIR 通过限制 SSA 范围,减少 use-def 链,用显式替换cross-function引用,解决这些问题 symbol reference。

     

     

     

     代码生成(Code Generation)

    代码生成(Code Generation)技术广泛应用于现代的数据系统中。代码生成是将用户输入的表达式,查询,存储过程等现场编译成二进制代码再执行,相比解释执行的方式,运行效率要高得多。尤其是对于计算密集型查询,或频繁重复使用的计算过程,运用代码生成技术能达到数十倍的性能提升。
    很多大数据产品都将代码生成技术作为卖点,然而事实上,往往谈论的不是一件事情。比如,之前就有人提问:Spark 1.x 就已经有代码生成技术,为什么 Spark 2.0 又把代码生成吹了一番?其中的原因在于,虽然都是代码生成,但是各个产品生成代码的粒度是不同的:
    o 最简单的,例如 Spark 1.4,使用代码生成技术加速表达式计算;
    o Spark 2.0 支持将同一个 Stage 的多个算子组合编译成一段二进制;
    o 更有甚者,支持将自定义函数,存储过程等编译成一段二进制,例如 SQL Server。

     本文主要讲上面最简单的表达式编译。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初步了解代码生成的流程。

    解析执行的缺陷
    在讲代码生成之前,回顾一下解释执行。以上面图中的表达式 X×5+log(10)X×5+log⁡(10) 为例,计算过程是一个深度优先搜索(DFS)的过程:
    1. 调用根节点 + 的 visit() 函数:分别调用左,右子节点的 visit() 再相加;
    2. 调用乘法节点 * 的 visit() 函数:分别调用左,右子节点的 visit() 再相乘;
    3. 调用变量节点 X 的 visit() 函数:从环境中读取 XX 的值以及类型。
    (……略)最终,DFS 回到根节点,得到最终结果。
     @Override public Object visitPlus(CalculatorParser.PlusContext ctx) {
    Object left = visit(ctx.plusOrMinus());
    Object right = visit(ctx.multOrDiv());
    if (left instanceof Long && right instanceof Long) {
    return (Long) left + (Long) right;
    } else if (left instanceof Long && right instanceof Double) {
    return (Long) left + (Double) right;
    } else if (left instanceof Double && right instanceof Long) {
    return (Double) left + (Long) right;
    } else if (left instanceof Double && right instanceof Double) {
    return (Double) left + (Double) right;
    }
    throw new IllegalArgumentException();
    }
    上述过程中,有几个显而易见的性能问题:
    o 涉及到大量的虚函数调用,即函数绑定的过程,例如 visit() 函数,虚函数调用是一个非确定性的跳转指令, CPU 无法做预测分支,从而导致打断 CPU 流水线;
    o 在计算之前不能确定类型,因而各个算子的实现中会出现很多动态类型判断,例如:如果 + 左边是 DECIMAL 类型,而右边是 DOUBLE,需要先把左边转换成 DOUBLE 再相加;
    o 递归中的函数调用打断了计算过程,不仅调用本身需要额外的指令,而且函数调用传参是通过栈完成的,不能很好的利用寄存器(这一点在现代的编译器和硬件体系中,已经有所缓解,但显然比不上连续的计算指令)。
    代码生成基本过程
    代码生成执行,顾名思义,最核心的部分是生成出需要的执行代码。
    拜编译器所赐,并不需要写难懂的汇编或字节码。在 native 程序中,通常用 LLVM 的中间语言(IR)作为生成代码的语言。而 JVM 上更简单,因为 Java 编译本身很快,利用运行在 JVM 上的轻量级编译器 janino,可以直接生成 Java 代码。
    无论是 LLVM IR 还是 Java 都是静态类型的语言,在生成的代码中再去判断类型显然不是个明智的选择。通常的做法是在编译之前就确定所有值的类型。幸运的是,表达式和 SQL 执行计划都可以事先做类型推导。
    所以,综上所述,代码生成往往是个 2-pass 的过程:先做类型推导,再做真正的代码生成。第一步中,类型推导的同时其实也是在检查表达式是否合法,因此很多地方也称之为验证(Validate)。
    在代码生成完成后,调用编译器编译,得到了所需的函数(类),调用它即可得到计算结果。如果函数包含参数,例如上面例子中的 X,每次计算可以传入不同的参数,编译一次,计算多次。
    以下的代码实现都可以在 GitHub 项目 fuyufjh/calculator 找到。
    验证(Validate)
    为了尽可能简单,例子中仅涉及两种类型:Long 和 Double

     这一步中,将合法的表达式 AST 转换成 Algebra Node,这是一个递归语法树的过程,下面是一个例子(由于 Plus 接收 Long/Double 的任意类型组合,所以此处没有做类型检查):

     @Override public AlgebraNode visitPlus(CalculatorParser.PlusContext ctx) {
    return new PlusNode(visit(ctx.plusOrMinus()), visit(ctx.multOrDiv()));
    }
    AlgebraNode 接口定义如下:
     public interface AlgebraNode {
    DataType getType(); // Validate 和 CodeGen 都会用到
    String generateCode(); // CodeGen 使用
    List<AlgebraNode> getInputs();
    }
    实现类大致与 AST 的中的节点相对应,如下图。

     对于加法,类型推导的过程很简单——如果两个操作数都是 Long 则结果为 Long,否则为 Double。

     @Override public DataType getType() {
    if (dataType == null) {
    dataType = inferTypeFromInputs();
    }
    return dataType;
    }

    private DataType inferTypeFromInputs() {
    for (AlgebraNode input : getInputs()) {
    if (input.getType() == DataType.DOUBLE) {
    return DataType.DOUBLE;
    }
    }
    return DataType.LONG;
    }
    生成代码
    依旧以加法为例,利用上面实现的 getType(),可以确定输入,输出的类型,生成出强类型的代码:
     @Override public String generateCode() {
    if (getLeft().getType() == DataType.DOUBLE && getRight().getType() == DataType.DOUBLE) {
    return "(" + getLeft().generateCode() + " + " + getRight().generateCode() + ")";
    } else if (getLeft().getType() == DataType.DOUBLE && getRight().getType() == DataType.LONG) {
    return "(" + getLeft().generateCode() + " + (double)" + getRight().generateCode() + ")";
    } else if (getLeft().getType() == DataType.LONG && getRight().getType() == DataType.DOUBLE) {
    return "((double)" + getLeft().generateCode() + " + " + getRight().generateCode() + ")";
    } else if (getLeft().getType() == DataType.LONG && getRight().getType() == DataType.LONG) {
    return "(" + getLeft().generateCode() + " + " + getRight().generateCode() + ")";
    }
    throw new IllegalStateException();
    }
    注意,目前代码还是以 String 形式存在的,递归调用的过程中通过字符串拼接,一步步拼成完整的表达式函数。
    以表达式 a + 2*3 - 2/x + log(x+1) 为例,最终生成的代码如下:
    1 (((double)(a + (2 * 3)) - ((double)2 / x)) + java.lang.Math.log((x + (double)1)))
    其中,a,x 都是未知数,但类型是已经确定的,分别是 Long 型和 Double 型。
    编译器编译
    Janino 是一个流行的轻量级 Java 编译器,与常用的 javac 相比它最大的优势是:可以在 JVM 上直接调用,直接在进程内存中运行编译,速度很快。
    上述代码仅仅是一个表达式,并不是完整的 Java 代码,但 janino 提供了方便的 API 能直接编译表达式:
     ExpressionEvaluator evaluator = new ExpressionEvaluator();
    evaluator.setParameters(parameterNames, parameterTypes); // 输入参数名及类型
    evaluator.setExpressionType(rootNode.getType() == DataType.DOUBLE ? double.class : long.class); // 输出类型
    evaluator.cook(code); // 编译代码
    实际上,你也可以手工拼接出如下的类代码,交给 janino 编译,效果是完全相同的:
     class MyGeneratedClass {
    public double calculate(long a, double x) {
    return (((double)(a + (2 * 3)) - ((double)2 / x)) + java.lang.Math.log((x + (double)1)));
    }
    }
    最后,依次输入所有参数即可调用刚刚编译的函数:
    Object result = evaluator.evaluate(parameterValues);
    References
    o Apache Spark - GitHub
    o Janino by janino-compiler
    o fuyufjh/calculator: A simple calculator to demonstrate code gen technology


    参考链接:
    https://mlir.llvm.org/
    https://ericfu.me/code-gen-of-expression/

    人工智能芯片与自动驾驶
  • 相关阅读:
    在VS2005中 GridView导入Excel的两点小技巧
    ASP.NET页面事件:顺序与回传详解
    .NET泛型编程简介
    关于ASP.NET在IIS一些问题的经验总结
    ASP.NET生成静态页面实现方法
    ASP.NET 2.0防止同一用户同时登陆
    【经验总结】简陋无比的观察者模式实现
    javascript变量作用域一点总结
    javascript中"/"运算符常见错误
    【经验总结】构造函数的强制调用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wujianming-110117/p/15322549.html
Copyright © 2020-2023  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