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C(Media Access Control或者Medium Access Control)地址, 意译为媒体访问控制,或称为物理地址、硬件地址,用来定义网络设备的位置。
在OSI模型中,第三层网络层负责 IP地址 第二层数据链路 层则负责 MAC地址。因此一个主机会有一个MAC地址,而每个网络位置会有一个专属于它的IP地址。
MAC地址是网卡决定的,是固定的,实际上就是适配器地址或适配器标识符EUI-48。
在路由器发送的报文中目标Mac地址是下一跳路由器的mac地址,但是目标IP地址则是真正的终点IP地址
网卡的物理地址通常是由网卡生产厂家烧入网卡的EPROM(一种闪存芯片,通常可以通过程序擦写),它存储的是传输数据时真正赖以标识发出数据的电脑和接收数据的主机的地址。
MAC(Media Access Control,介质访问控制)地址,也叫硬件地址,长度是48比特(6字节),由16进制的数字组成,分为前24位和后24位:
-
前24位叫做组织唯一标志符(Organizationally Unique Identifier,即OUI),是由IEEE的注册管理机构给不同厂家分配的代码,区分了不同的厂家。
-
后24位是由厂家自己分配的,称为扩展标识符。同一个厂家生产的网卡中MAC地址后24位是不同的。
-
即以下信息:MAC地址:48位,烧录到NIC(网卡)之中,全球范围内不会重复,但是通过软件可以在发送数据包时更改mac地址。
第一位:单播地址,多播地址0/1;
第二位:全局地址,本地地址0/1;
第3~24位:由IEEE管理,保证各个厂商不重复
第25~48位:由厂商管理,保证产品之间不重复
MAC地址对应于OSI参考模型的第二层数据链路层,工作在数据链路层的交换机维护着计算机MAC地址和自身端口的数据库,交换机根据收到的数据帧中的“目的MAC地址”字段来转发数据帧。
谈起MAC地址,不得不说一下IP地址。IP地址工作在OSI参考模型的第三层网络层。两者之间分工明确,默契合作,完成通信过程。IP地址专注于网络层,将数据包从一个网络转发到另外一个网络而 MAC地址专注于数据链路层,将一个数据帧从一个节点传送到相同链路的另一个节点。
在一个稳定的网络中,IP地址和MAC地址是成对出现的。如果一台计算机要和网络中另一外计算机通信,那么要配置这两台计算机的IP地址,MAC地址是网卡出厂时设定的,这样配置的IP地址就和MAC地址形成了一种对应关系。在数据通信时,IP地址负责表示计算机的网络层地址,网络层设备(如路由器)根据IP地址来进行操作;MAC地址负责表示计算机的数据链路层地址,数据链路层设备(如交换机)根据MAC地址来进行操作。IP和MAC地址这种映射关系由ARP(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地址解析协议)协议完成。
举个例子, 把整个网络比作一间教室, IP地址就是教师里的位置, 而MAC地址就是座位上的人。这个座位可以A坐也可以B座, A可以到这个位置坐, 也可以到那个位置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