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反射
1、反射的概念是由Smith在1982年首次提出的,主要指程序可以访问、检测和修改它本身状态或行为的一种能力(自省)。这一概念的提出很快引发了计算机科学领域关于应用反射性的研究。它首先被程序语言的设计领域所采用,并在Lisp和面向对象方面取得了成绩。
2、python中的反射机制较为简单,一共有四个关键函数分别是getattr,hasattr,setattr,delattr。前两个最为常用,最后一个几乎很少使用。python本身定义的反射是指内存中对容器里的某些元素进行操作,这个容器不仅仅包括类,还包括函数,对象,这三者不同的是在查找对象的时候,除了会查找对象自身,还会去创建对象的类里面进行查找。要用实际例子来说明一下python中的反射具体作用,先看一下需求。所有的语言中,我们都可以轻易办到让用户自由输入一个数据,然后打印数据,这是最简单的人机交互。在代码里的事项过程是,生成一个变量,获取用户输入数据,赋值给变量。打印变量。同理我们可以在某个类的中定义两个函数,然后要求用户输入数据,根据用户输入的数据来具体执行哪一个函数,这就是一个人工的反射机制。当需求查找的函数只有两条的时候,我们用if —else来进行判断。但如果数据达到百条之多,那重复性使用的if不仅效率低下,而且代码量也难以估计。这种情况下,就需要用到反射。具体代码如下:
下列方法适用于类和对象(一切皆对象,类本身也是一个对象)
由于是人机交互所以用户在输入的时候是字符串,反射机制就用字符串来判断
class People: country="China" def __init__(self,name): self.name=name def tell(self): print('%s is aaa' %self.name) obj=People('egon') 1、hasattr。#检测是否有某些属性 print(hasattr(People,'country')) print('country' in People.__dict__) print(hasattr(obj,'name')) print(hasattr(obj,'country')) print(hasattr(obj,'tell')) 2、getattr #获取属性 x=getattr(People,'country1',None) print(x) f=getattr(obj,'tell',None)#obj.tell print(f == obj.tell) f() obj.tell() 3、setattr #设置属性 People.x=111 setattr(People,'x',111) print(People.x) obj.age=18 setattr(obj,"age",18) print(obj.__dict__) 4、delattr #删除属性 del People.country delattr(People,"country") print(People.__dict__) del obj.name delattr(obj,"name") print(obj.__dict__)
类也是对象
class Foo(object): staticField = "old boy" def __init__(self): self.name = 'wupeiqi' def func(self): return 'func' @staticmethod def bar(): return 'bar' print getattr(Foo, 'staticField') print getattr(Foo, 'func') print getattr(Foo, '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