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计算机编码(百度百科)


     
    ANSI编码

      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制定了不同的标准,由此产生了 GB2312, BIG5, JIS 等各自的编码标准。这些使用 2 个字节来代表一个字符的各种汉字延伸编码方式,称为 ANSI 编码。在简体中文系统下,ANSI 编码代表 GB2312 编码,在日文操作系统下,ANSI 编码代表 JIS 编码。

    Unicode字符集(简称为UCS)

      1.名称的由来
      Unicode字符集编码是(Universal Multiple-Octet Coded Character Set) 通用多八位编码字符集的简称,支持世界上超过650种语言的国际字符集。Unicode允许在同一服务器上混合使用不同语言组的不同语言。它是由一个名为 Unicode 学术学会(Unicode Consortium)的机构制订的字符编码系统,支持现今世界各种不同语言的书面文本的交换、处理及显示。该编码于1990年开始研发,1994年正式公布,最新版本是2005年3月31日的Unicode 4.1.0。Unicode是一种在计算机上使用的字符编码。它为每种语言中的每个字符设定了统一并且唯一的二进制编码,以满足跨语言、跨平台进行文本转换、处理的要求。
      2.编码方法
      Unicode 标准始终使用十六进制数字,而且在书写时在前面加上前缀“U+”,例如字母“A”的编码为 004116 。所以“A”的编码书写为“U+0041”。
      3.UTF-8 编码
      UTF-8是Unicode的其中一个使用方式。 UTF是 Unicode Translation Format,即把Unicode转做某种格式的意思。
      UTF-8便于不同的计算机之间使用网络传输不同语言和编码的文字,使得双字节的Unicode能够在现存的处理单字节的系统上正确传输。
      UTF-8使用可变长度字节来储存 Unicode字符,例如ASCII字母继续使用1字节储存,重音文字、希腊字母或西里尔字母等使用2字节来储存,而常用的汉字就要使用3字节。辅助平面字符则使用4字节。
      4.UTF-16 和 UTF-32 编码
      UTF-32、UTF-16 和 UTF-8 是 Unicode 标准的编码字符集的字符编码方案,UTF-16 使用一个或两个未分配的 16 位代码单元的序列对 Unicode 代码点进行编码;UTF-32 即将每一个 Unicode 代码点表示为相同值的 32 位整数
      通过一个问题了解unicode编码
      问题:使用Windows记事本的“另存为”,可以在ANSI、GBK、Unicode、Unicode big endian和UTF-8这几种编码方式间相互转换。同样是txt文件,Windows怎样识别编码方式的呢?
      我很早前就发现Unicode、Unicode big endian和UTF-8编码的txt文件的开头会多出几个字节,分别是FF、FE(Unicode),FE、FF(Unicode big endian),EF、BB、BF(UTF-8)。但这些标记是基于什么标准呢?
      答案:
      ANSI字符集定义:ASCII字符集,以及由此派生并兼容的字符集,如:GB2312,正式的名称为MBCS(Multi-Byte Chactacter System,多字节字符系统),通常也称为ANSI字符集。
      UNICODE 与 UTF8、UTF16
      由于每种语言都制定了自己的字符集,导致最后存在的各种字符集实在太多,在国际交流中要经常转换字符集非常不便。因此,产生了Unicode字符集,它固定使用16 bits(两个字节)来表示一个字符,共可以表示65536个字符
      标准的 Unicode 称为UTF-16(UTF:UCS Transformation Format )。后来为了双字节的Unicode能够在现存的处理单字节的系统上正确传输,出现了UTF-8,使用类似MBCS的方式对Unicode进行编码。(Unicode字符集有多种编码形式)
      例如"连通"两个字的Unicode标准编码UTF-16 (big endian)为:DE 8F 1A 90
      而其UTF-8编码为:E8 BF 9E E9 80 9A
      当一个软件打开一个文本时,它要做的第一件事是决定这个文本究竟是使用哪种字符集的哪种编码保存的。软件一般采用三种方式来决定文本的字符集和编码:
      检测文件头标识,提示用户选择,根据一定的规则猜测
      最标准的途径是检测文本最开头的几个字节,开头字节 Charset/encoding,如下表:
      EF BB BF : UTF-8
      FF FE : UTF-16/UCS-2, little endian
      FE FF : UTF-16/UCS-2, big endian
      FF FE 00 00 : UTF-32/UCS-4, little endian.
      00 00 FE FF : UTF-32/UCS-4, big-endian.
      1、big endian和little endian
      big endian和little endian是CPU处理多字节数的不同方式。例如“汉”字的Unicode编码是6C49。那么写到文件里时,究竟是将6C写在前面,还是将49写在前面?如果将6C写在前面,就是big endian。还是将49写在前面,就是little endian。
      “endian”这个词出自《格列佛游记》。小人国的内战就源于吃鸡蛋时是究竟从大头(Big-Endian)敲开还是从小头(Little-Endian)敲开,由此曾发生过六次叛乱,其中一个皇帝送了命,另一个丢了王位。
      我们一般将endian翻译成“字节序”,将big endian和little endian称作“大尾”和“小尾”。
      2、字符编码、内码,顺带介绍汉字编码
      字符必须编码后才能被计算机处理。计算机使用的缺省编码方式就是计算机的内码。早期的计算机使用7位的ASCII编码,为了处理汉字,程序员设计了用于简体中文的GB2312和用于繁体中文的big5。
      GB2312(1980年)一共收录了7445个字符,包括6763个汉字和682个其它符号。汉字区的内码范围高字节从B0-F7,低字节从A1-FE,占用的码位是72*94=6768。其中有5个空位是D7FA-D7FE。
      GB2312支持的汉字太少。1995年的汉字扩展规范GBK1.0收录了21886个符号,它分为汉字区和图形符号区。汉字区包括21003个字符。2000年的GB18030是取代GBK1.0的正式国家标准。该标准收录了27484个汉字,同时还收录了藏文、蒙文、维吾尔文等主要的少数民族文字。现在的PC平台必须支持GB18030,对嵌入式产品暂不作要求。所以手机、MP3一般只支持GB2312。
      从ASCII、GB2312、GBK到GB18030,这些编码方法是向下兼容的,即同一个字符在这些方案中总是有相同的编码,后面的标准支持更多的字符。在这些编码中,英文和中文可以统一地处理。区分中文编码的方法是高字节的最高位不为0。按照程序员的称呼,GB2312、GBK到GB18030都属于双字节字符集 (DBCS)。
      有的中文Windows的缺省内码还是GBK,可以通过GB18030升级包升级到GB18030。不过GB18030相对GBK增加的字符,普通人是很难用到的,通常我们还是用GBK指代中文Windows内码。
      这里还有一些细节:
      GB2312的原文还是区位码,从区位码到内码,需要在高字节和低字节上分别加上A0。
      在DBCS中,GB内码的存储格式始终是big endian,即高位在前。
      GB2312的两个字节的最高位都是1。但符合这个条件的码位只有128*128=16384个。所以GBK和GB18030的低字节最高位都可能不是1。不过这不影响DBCS字符流的解析:在读取DBCS字符流时,只要遇到高位为1的字节,就可以将下两个字节作为一个双字节编码,而不用管低字节的高位是什么。
      3、Unicode、UCS和UTF(UCS Transformation Format)
      前面提到从ASCII、GB2312、GBK到GB18030的编码方法是向下兼容的。而Unicode只与ASCII兼容(更准确地说,是与ISO-8859-1兼容),与GB码不兼容。例如“汉”字的Unicode编码是6C49,而GB码是BABA。
      UCS规定了怎么用多个字节表示各种文字。而怎样传输这些编码,是由UTF(UCS Transformation Format)规范规定的!常见的UTF规范包括UTF-8、UTF-7、UTF-16。
      4、UTF的字节序和BOM
      UTF-8以字节为编码单元,没有字节序的问题。UTF-16以两个字节为编码单元,在解释一个UTF-16文本前,首先要弄清楚每个编码单元的字节序。例如收到一个“奎”的Unicode编码是594E,“乙”的Unicode编码是4E59。如果我们收到UTF-16字节流“594E”,那么这是“奎”还是“乙”?
      Unicode规范中推荐的标记字节顺序的方法是BOM。BOM不是“Bill Of Material”的BOM表,而是Byte Order Mark。BOM是一个有点小聪明的想法:
      在UCS编码中有一个叫做"ZERO WIDTH NO-BREAK SPACE"的字符,它的编码是FEFF。而FFFE在UCS中是不存在的字符,所以不应该出现在实际传输中。UCS规范建议我们在传输字节流前,先传输字符"ZERO WIDTH NO-BREAK SPACE"。
      这样如果接收者收到FEFF,就表明这个字节流是Big-Endian的;如果收到FFFE,就表明这个字节流是Little-Endian的。因此字符"ZERO WIDTH NO-BREAK SPACE"又被称作BOM。
      UTF-8不需要BOM来表明字节顺序,但可以用BOM来表明编码方式。字符"ZERO WIDTH NO-BREAK SPACE"的UTF-8编码是EF BB BF(读者可以用我们前面介绍的编码方法验证一下)。所以如果接收者收到以EF BB BF开头的字节流,就知道这是UTF-8编码了。
      Windows就是使用BOM来标记文本文件的编码方式的。
      写到这里对编码有了大致的了解了,就可以理解网上一些文章的话了,比如有一篇很流行的文章《URL编码与SQL注射》里面有一段是这么说的:
      其实url编码就是一个字符ascii码的十六进制。不过稍微有些变动,需要在前面加上“%”。比如“\”,它的ascii码是92,92的十六进制是5c,所以“\”的url编码就是%5c。那么汉字的url编码呢?很简单,看例子:“胡”的ascii码是-17670,十六进制是BAFA,url编码是“%BA%FA”。呵呵,知道怎么转换的了吧。
      这得从ASCII说起,扩展的ASCII字符集采用8bit255个字符显然不够用,于是各个国家纷纷制定了自己的文字编码规范,其中中文的文字编码规范叫做“GB2312-80”(就是GB2312),它是和ASCII兼容的一种编码规范,其实就是用扩展ASCII没有真正标准化这一点,把一个中文字符用两个扩展ASCII字符来表示。文中说的的中文ASCII码实际上就是简体中文的编码2312GB!它把ASCII又扩充了一个字节,由于高位的第一位是0,所以会出现负数的形式,url编码就是将汉字的这个GB2312编码转化成UTF-8的编码并且每8位即一个字节前面加上%符号表示。
      那为何UTF-8是进行网络的规范传输编码呢?
      在Unicode里,所有的字符被一视同仁。汉字不再使用“两个扩展ASCII”,而是使用“1个Unicode”,注意,现在的汉字是“一个字符”了,于是,拆字、统计字数这些问题也就自然而然的解决了。但是,这个世界不是理想的,不可能在一夜之间所有的系统都使用Unicode来处理字符,所以Unicode在诞生之日,就必须考虑一个严峻的问题:和ASCII字符集之间的不兼容问题。
      我们知道,ASCII字符是单个字节的,比如“A”的ASCII是65。而Unicode是双字节的,比如“A”的Unicode是0065,这就造成了一个非常大的问题:以前处理ASCII的那套机制不能被用来处理Unicode了
      另一个更加严重的问题是,C语言使用’\0’作为字符串结尾,而Unicode里恰恰有很多字符都有一个字节为0,这样一来,C语言的字符串函数将无法正常处理Unicode,除非把世界上所有用C写的程序以及他们所用的函数库全部换掉
      于是,比Unicode更伟大的东东诞生了,之所以说它更伟大是因为它让Unicode不再存在于纸上,而是真实的存在于我们大家的电脑中。那就是:UTF
      UTF= UCS Transformation Format UCS转换格式,它是将Unicode编码规则和计算机的实际编码对应起来的一个规则。现在流行的UTF有2种:UTF-8和UTF-16
      其中UTF-16和上面提到的Unicode本身的编码规范是一致的,这里不多说了。而UTF-8不同,它定义了一种“区间规则”,这种规则可以和ASCII编码保持最大程度的兼容,这样做的好处是压缩了字符在西欧一些国家的内存消耗,减少了不必要的资源浪费,这在实际应用中是非常有必要的。
      UTF-8有点类似于Haffman编码,它将Unicode编码为:
      00000000-0000007F的字符,用单个字节来表示;
      00000080-000007FF的字符用两个字节表示 (中文的编码范围)
      00000800-0000FFFF的字符用3字节表示
      因为目前为止Unicode-16规范没有指定FFFF以上的字符,所以UTF-8最多是使用3个字节来表示一个字符。但理论上来说,UTF-8最多需要用6字节表示一个字符。
      在UTF-8里,英文字符仍然跟ASCII编码一样,因此原先的函数库可以继续使用。而中文的编码范围是在0080-07FF之间,因此是2个字节表示(但这两个字节和GB编码的两个字节是不同的)。
      看看编码之多:ANSI,AscII,GB2312,GBK,BIG5,GB18030,Unicode,UCS(就是unicode)Utf-8,utf-16,utf-32 整整10种编码~,算是够复杂了
      可是这还仅仅是个开始,应用方面变化无穷,不过现在看到这些东西起码再不会头大了!呼呼~
      哦,漏了一个加密的base64编码。
      什么是Base64?
      按照RFC2045的定义,Base64被定义为:Base64内容传送编码被设计用来把任意序列的8位字节描述为一种不易被人直接识别的形式。(The Base64 Content-Transfer-Encoding is designed to represent arbitrary sequences of octets in a form that need not be humanly readable.)
      为什么要使用Base64?
      在设计这个编码的时候,我想设计人员最主要考虑了3个问题:
      1.是否加密?
      2.加密算法复杂程度和效率
      3.如何处理传输?
      加密是肯定的,但是加密的目的不是让用户发送非常安全的Email。这种加密方式主要就是“防君子不防小人”。即达到一眼望去完全看不出内容即可。
      基于这个目的加密算法的复杂程度和效率也就不能太大和太低。和上一个理由类似,MIME协议等用于发送Email的协议解决的是如何收发Email,而并不是如何安全的收发Email。因此算法的复杂程度要小,效率要高,否则因为发送Email而大量占用资源,路就有点走歪了。
      但是,如果是基于以上两点,那么我们使用最简单的恺撒法即可,为什么Base64看起来要比恺撒法复杂呢?这是因为在Email的传送过程中,由于历史原因,Email只被允许传送ASCII字符,即一个8位字节的低7位。因此,如果您发送了一封带有非ASCII字符(即字节的最高位是1)的Email通过有“历史问题”的网关时就可能会出现问题。网关可能会把最高位置为0!很明显,问题就这样产生了!因此,为了能够正常的传送Email,这个问题就必须考虑!所以,单单靠改变字母的位置的恺撒之类的方案也就不行了。关于这一点可以参考RFC2046。

      基于以上的一些主要原因产生了Base64编码。

    Base64要求把每三个8Bit的字节转换为四个6Bit的字节(3*8 = 4*6 = 24),然后把6Bit再添两位高位0,组成四个8Bit的字节,也就是说,转换后的字符串理论上将要比原来的长1/3。

      关于这个编码的规则:

      ①.把3个字符变成4个字符..

      ②每76个字符加一个换行符..

      ③.最后的结束符也要处理..

      这样说会不会太抽象了?不怕,我们来看一个例子:

      转换前 aaaaaabb ccccdddd eeffffff

      转换后 00aaaaaa 00bbcccc 00ddddee 00ffffff

      应该很清楚了吧?上面的三个字节是原文,下面的四个字节是转换后的Base64编码,其前两位均为0。

      转换后,我们用一个码表来得到我们想要的字符串(也就是最终的Base64编码),这个表是这样的:(摘自RFC2045)

  • 相关阅读:
    使用Newtonsoft进行JSON序列化时将枚举序列化为字符串的方法
    通过javac导出Jar包
    JAVA中JDBC连接Mysql数据库简单测试
    使用Swashbuckle.AspNetCore生成.NetCore WEBAPI的接口文档
    CentOS7中使用yum安装Nginx的方法
    Dockerfile 指令 ADD 和 COPY介绍
    Azure Web应用中设置静态虚拟目录的方法(比如部署Django需要用到)
    pip常用命令(转载)
    android发布新版忘记keystore(jks)密码终极解决方案
    IntelliJ Idea 常用快捷键列表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wucg/p/1769308.html
Copyright © 2020-2023  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