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新生数码消费看不懂 挑iPod不问价 日期:2007-09-06 作者:王若宇 来源:青年报
9月以后,受到大学新生入学的影响,数码卖场的人气和销售额较上个月增长了20%。然而,令许多商家没有想到的是,原本为大学新生准备的高“性价比”的手机、笔记本电脑少人问津,而一些价格极高的数码产品却受到了学生朋友的追捧。 |
对于让我推荐MP3 的朋友,我是劝其慎重考虑ipod的,一来自己当年头脑一热,买了ipod,到现在还是觉得价格太高;二来Mp3产品众多,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购。可是对于这篇看似理性的文章我不敢苟同,作者的观点概括起来就是:学生买电子产品不是买高(价)就是买低,他们不懂性价比,隐约流露出对学生攀比、奢侈消费观的不满。
“不买最高就买最低”一向是本人追求的消费观,以前是电子产品爱好者和消费者,现在是电子产品从业者,可是这一观点却越来越根深蒂固:高价的电子产品因定位高端,成本预算宽裕,所以用料足,设计精,售后服务有保障(计入成本了);低价产品无论如何偷工减料,笔记本电脑总不能做成电子辞典,所以必须优化设计,采用通用芯片或软件,用共用模具,最终产品也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兼容性。这两类产品在笔者看来都是值得购买的,关键看预算是否充足。
而频频见诸消费电子类报纸杂志的所谓“性价比”一词,不过是些二三流厂家宣传的托词,其目的无非是想证明“18K金和24K金都一样是金黄色”。先来看看“性”,这里谈的“性”,即性能、功用,常见一些大谈“性价比”的PC厂商,拿CPU芯片型号、硬盘容量、液晶屏尺寸与其他品牌一比,相同,来证明其生产的机器与目标品牌性能相同,而消费者不知,电源线圈的轧数,主板布线的走向都是影响PC电脑性能的因素,这些都是无法一一详细对比的,却都不可避免的计算入了成本。
其次再来看看“价”,这里当然指价格,或许还有些“价值”的意味,那些鼓吹“性价比”的文章往往在用上面提到“对比法”得出“性”相同之后,再报一个“低”价格,便得出“性价比高”的结论,这里笔者想问,如果毕加索——没错,就是那著名画家——画的“和平鸽”与笔者画的“和平鸽”卖同样价钱,你买谁的?答案不说自明,但问题是:这可能吗?从另一方面考虑,热门品牌产品因关注多,代理点多,其售价反而比一些冷门或新品牌透明,差价一般十几元上下,如果是专卖,全球统一零售价,有问的必要吗?反而是那些号称“性价比”的产品,不知道其为降价阉割了什么原料或功能,往往让消费者后悔不已。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