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语言中‘ '为什么能表示CRLF两个字节


    为什么要说这个简单的问题?

     

    众所周知,在Windows下文本文件的换行符是CRLF,占两个字节。在Unix下是LF,占一个字节。(还有奇葩的Mac是CR)。但是C语言中直接printf一个 ‘ ’,在Windows下就是CRLF两个字符,然后getchar读入,又成了’ ’这一个字符。这不是有点奇怪吗?大多脚本语言还有Java中,‘ ’就是LF一个字节,ASCII码是10。

    先普及一个历史故事

        计算机还没有出现之前,有一种叫做电传打字机(Teletype Model 33)的玩意,每秒钟可以打10个字符。但是它有一个问题,就是打完一行换行的时候,要用去0.2秒,正好可以打两个字符。要是在这0.2秒里面,又有新的字符传过来,那么这个字符将丢失。 
    于是,研制人员想了个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就是在每行后面加两个表示结束的字符。一个叫做“回车”,告诉打字机把打印头定位在左边界;另一个叫做“换行”,告诉打字机把纸向下移一行。
    这就是“换行”和“回车”的来历,从它们的英语名字上也可以看出一二。
    后来,计算机发明了,这两个概念也就被般到了计算机上。那时,存储器很贵,一些科学家认为在每行结尾加两个字符太浪费了,加一个就可以。于是,就出现了分歧。Unix 系统里,每行结尾只有“<换行>”,即“ ”;Windows系统里面,每行结尾是“<回车><换行>”,即“ ”;Mac系统里,每行结尾是“<回车>”。一个直接后果是,Unix/Mac系统下的文件在Windows里打开的话,所有文字会变成一行;而Windows里的文件在Unix/Mac下打开的话,在每行的结尾可能会多出一个^M符号。

    C语言测试代码

    在Windows下运行下面的代码:

    #define _CRT_SECURE_NO_WARNINGS
    
    #include <stdio.h>
    
    int main()
    {
        freopen("123456.txt", "w", stdout);
        char* str = "abc
    ";
        printf(str);
        return 0;
    }

    “123456.txt”这一文件中就会有5个字节:‘a’ ‘b’ ‘c’ ‘CR’ ‘LF’。

    但是如果把代码改成这样:

    #define _CRT_SECURE_NO_WARNINGS
    
    #include <stdio.h>
    
    int main()
    {
        freopen("123456.txt", "wb", stdout);
        char* str = "abc
    ";
        printf(str);
        return 0;
    }

    就只有4个字节了:‘a’ ‘b’ ‘c’ ‘LF’。

    原因往往都是最简单的

    标准C语言的文本流提供系统无关抽象层。

    总结来说就是上面一句话。 在文本模式下是逻辑新行符,读写时可根据平台和物理存储之间进行转换,我们平时用标准C的输入输出时完全不用关注这一点,但是如果我们绕过标准输入输出直接调用windows中coredll.lib进行控制台输入输出时就必须面对这一现实。

    个人观点

    标准问题往往都是无休止的争论,CRLF的争论也一直没有停止过。CRLF与历史更加统一,而LF更加简洁,并没有严格的孰优孰劣之分。

  • 相关阅读:
    MyBatis基础
    Maven入门
    前后端分离之 跨域和JWT
    Hive 查询元数据库获取某个分区的count数
    Hadoop3.0 WordCount测试一直Accept 状态,Nodes of the cluster 页面node列表个数为0
    朴素字符串匹配
    iPhone6 AirDrop找不到我的mac解决方法!注销mac和iPhone的icloud账号
    RecyclerView 刷新后自动滚动的问题,notifyDataSetChanged 后自己滚动
    判断decimal 是否为整数
    微信jssdk config:invalid signature 签名错误 ,问题排查过程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wolfred7464/p/4054122.html
Copyright © 2020-2023  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