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有效地阅读文献并做笔记


    注:本文是对小木虫微信公众号中文章的整理。

    每天阅读2-3篇文献,并总结概括文献的中心思想。

    一、记笔记

    1、中心思想、经典句子、精巧的实验方案

         中心思想。尽可能用50个字左右,归纳文章(目的、表征手段、主要结论)    

         在总结概括,abstract,conclusion,discuss里面,可寻。

         提炼出中心思想后,文献要记忆的东西并不多。

    2、discussion中好的英文句型,要记一下。尤其是英文为母语的作者。

    3、任何文献都要记录清楚题目、出处、作者、发表年代、期卷、页码等,这些是引用时必不可少的。

    4、极重要的文献,读几遍都不行,要十分熟悉。

    5、10-20篇相近的重要文献,可以理出最新的一个或几个专题的进展。

     

    二、四类重要的英文文献

    1、本领域核心期刊

    2、本领域牛人或主要课题组的文献

    3、高引用次数文章

    4、写论文时要看的文献。(与自己方向相近,它的引用及引用它的)

     

    三、有效检索文献

    检索关键词和主题词、检索学者、通过综述来检索、注意文章的参考价值(刊物影响因子、文章被引用次数)

    四、从综述开始

    综述有助于认识课题,扩充视野,知道该领域已经做出什么、自己要做什么、还有什么待解决的问题。

    顺序:中文综述,到中文博士论文,到英文综述,到英文期刊。

              国内文献综述,是快速了解一个领域的入口。然后读外文文献,事半功倍。

    五、阅读文献

    1、注重摘要,摘要是全文的窗口和关键信息所在。多数文章看摘要,少数看全文。

    2、通读全文,争取理解每一句,以句子为单位,第一遍不要查生词(可最后查)。

    3、归纳总结,长的文章,每一段用一个词组标一个标题。

    4、确立句子架构,抓住主题。外文文献重视逻辑、推理,抓住主题利于跳过无用信息,节约时间。

    5、增加阅读量,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六、提高阅读效率

    1、集中时间看文献。可以节约时间,形成整体印象。

    2、做好记录和标记。避免重复,浪费时间。

    3、阅读顺序。根据目的,调整顺序。通常为abstract,introduction,discussion,result,method。

    七、文献整理

    1、不同主题,建立不同的文件夹,文件夹名字要简短。几个大写字母为妙。

    2、看过的文献归入子文件夹,并区分有用的和没用的。

    3、重要文献根据重要程度前面加001,002,003,并追踪重要文献,可以得到线索,尽量不被别人抢先。

    八、英文文章写作(读文献的副产品)

    1、积累句型,尤其是英文为母语的作者。

    2、找3-5篇,技术路线、统计方法与自己课题接近的文章,精读。

    九、写综述的方法和技巧,期刊文章也可参考

    1、构思文章框架。可在纸上记录,开头,第一节,第二节分别写什么以及每部分要引用的文章。以及

    一些重要事项,例如图片加标注并获得书面许可,是否对比AB方法等。

    2、开始动笔写初稿。直接动笔写,不要在意细节,先将意思表达清楚,直接用最简单的表达方式、句型。

    不确定的地方先用批注标注在一侧,不要打断思路。

    3、查看细节、修改语句、插入图片。修改语言表达,让前后通畅。对于引用的文章,要一篇篇地写进

    自己的论文,不要多篇都看完了统一写。图片可以是粗略的,后期修改。

    4、整理图片、参考文献,通读全文并修改。图片布局、大小、字体字号,单位统一,专业名词缩写一致。

    整理参考文献,可直接用谷歌学术中的引用。通读全文,修改细节,语病、段落连贯性、前后文的专业名词

    及缩写是否一致等等。

  • 相关阅读:
    路由器端口映射
    字符编码笔记:ASCII,Unicode和UTF-8
    2、Spring之AOP
    八、模板方法模式
    三、装饰者模式
    七、适配器模式
    六、命令模式
    五、单件模式
    乐观锁与悲观锁——解决并发问题
    一、策略模式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wlwsea/p/5773189.html
Copyright © 2020-2023  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