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link (三)DataStream API


    Flink有非常灵活的分层 API设计,其中的核心层就是 DataStream/DataSet API。由于新版本已经实现了流批一体, DataSet API将被弃用,官方推荐统一使用 DataStream API处理流数据和批数据。由于内容较多,我们将会用几章的篇幅来做详细讲解,本章主要介绍基本的DataStream API用法。

    DataStream(数据流)本身是 Flink中一个用来表示数据集合的类( Class),我们编写的Flink代码其实就是基于这种数据类型的处理,所以这套核心 API就以 DataStream命名。对于批处理和流处理,我们都可以用这同一套 API来实现。

    DataStream在用法上有些类似于常规的 Java集合,但又有所不同。我们在代码中往往并不关心集合中具体的数据,而只是用 API定义出一连串的操作来处理它们;这就叫作数据流的 “转换 transformations)。
    一个Flink程序,其实就是对 DataStream的各种转换。具体来说,代码基本上都由以下几部分构成,如图

    • 获取执行环境 execution environment
    • 读取数据源 source
    • 定义基于数据的转换操作 transformations
    • 定义计算结果的输出位置 sink
    • 触发程序执行 execute

    其中,获取环境和触发执行,都可以认为是针对执行环境的操作。所以本章我们就从执行环境、数据源( source)、转换操作 transformation)、输出 sink)四大部分,对常用的 DataStream API做基本介绍。

    image-20220405194001510

    1.1 执行环境

    Flink程序可以在各种上下文环境中运行:我们可以在本地 JVM中执行程序,也可以提交到远程集群上运行。

    不同的环境,代码的提交运行的过程会有所不同。这就要求我们在提交作业执行计算时,首先必须获取当前 Flink的运行环境,从而建立起与 Flink框架之间的联系。只有获取了环境上下文信息,才能将具体的任务调度到不同的 TaskManager执行。

    1.1.1 创建执行环境

    编写Flink程序的第一步,就是创建执行环境。我们要获取的执行环境,是StreamExecutionEnvironment类的对象,这是所有 Flink程序的基础。在代码中创建执行环境的方式,就是调用这个类的静态方法,具体有以下三种。

    1. getExecutionEnvironment

    最简单的方式,就是直接调用getExecutionEnvironment方法。它会根据当前运行的上下文直接得到正确的结果:如果程序是独立运行的,就返回一个本地执行环境;如果是创建了 jar包,然后从命令行调用它并提交到集群执行,那么就返回集群的执行环境。也就是说,这个方法会根据当前运行的方式,自行决定该返回什么样的运行环境 。

    StreamExecutionEnvironment env = StreamExecutionEnvironment.getExecutionEnvironment();
    

    这种“智能”的方式不需要我们额外做判断,用起来简单高效,是最常用的一种创建执行环境的方式。

    1. createLocalEnvironment

    这个方法返回一个本地执行环境。可以在调用时传入一个参数,指定默认的并行度;如果不传入,则默认并行度就是本地的 CPU核心数。

    StreamExecutionEnvironment localE nv =StreamExecutionEnvironment.createLocalEnvironment();
    
    1. createRemoteEnvironment

    这个方法返回集群执行环境。需要在调用时指定JobManager的 主机名 和端口号,并指定要在集群中运行的 Jar包。

    StreamExecutionEnvironment remoteEnv = StreamExecutionEnvironment
        .createRemoteEnvironment(
        "host", // JobManager 主机名
        1234, // JobManager 进程端口号
        "path/to/jarFile. // 提交给 JobManager 的 JAR 包
    );
    

    在获取到程序执行环境后,我们还可以对执行环境进行灵活的设置。比如可以全局设置程序的并行度、禁用算子链,还可以定义程序的时间语义、配置容错机制。关于时间语义和容错机制,我们会在后续的章节介绍。

    1.1.2 执行模式

    上节中我们获取到的执行环境,是一个StreamExecutionEnvironment,顾名思义它应该是做流处理的。那对于批处理,又应该怎么获取执行环境呢?

    在之前的Flink版本中,批处理的执行环境与流处理类似,是调用类 ExecutionEnvironment的静 态方法,返回它的对象:

    // 批处理环境
    ExecutionEnvironment batchEnv = ExecutionEnvironment.getExecutionEnvironment();
    // 流处理环境
    StreamExecutionEnvironment env =StreamExecutionEnvironment.getExecutionEnvironment();
    

    基于ExecutionEnvironment读入数据创建的数据集合,就是 DataSet;对应的调用的一整套转换方法,就 是 DataSet API。这些我们在第二章的批处理 word count程序中已经有了基本了解。

    而从1.12.0版本起, Flink实现了 API上的流批统一。 DataStream API新增了一个重要特性:可以支持不同的“执行模式”( execution mode),通过简单的设置就可以让一段 Flink程序在流处理和批处理之间切换。这样一来, DataSet API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 流执行模式( STREAMING )

      这是DataStream API最 经典的模式,一般用于需要持续实时处理的无界数据流。默认情况下,程序使用的就是STREAMING执行模式。

    • 批执行模式( BATCH )

      专门用于批处理的执行模式 , 这种模式下, Flink处理作业的方式类似于 MapReduce框架 。
      对于不会持续计算的 有界数据,我们用这种模式处理会更方便。

    • 自动模式( AUTOMATIC )

      在这种模式下,将由程序根据输入数据源是否有界,来自动选择执行模式。

    1. BATCH模式的配置方法

    由于Flink程序默认是 STREAMING模式,我们这里重点介绍一下 BATCH模式的配置。
    主要有两种方式:

    (1)通过命令行配置

    bin/flink run Dexecution.runtime mode=BATCH ...
    

    在提交作业时,增加execution.runtime mode参数,指定值为 BATCH。

    (2 )通过代码配置

    StreamExecutionEnvironment env = StreamExecutionEnvironment.getExecutionEnvironment();
    env.setRuntimeMode(RuntimeExecutionMode.BATCH);
    

    在代码中,直接基于执行环境调用setRuntimeMode方法,传入 BATCH模式。

    建议: 不要在代码中配置 而是使用命令行 。这同设置并行度是类似的: 在提交作业时指定参数可以更加灵活,同一段应用程序写好之后,既可以用于批处理也可以用于流处理。而在代码中硬编码( hard code)的方式可扩展性比较差,一般都不推荐。

    1. 什么时候选择 BATCH模式

    我们知道,Flink本身持有的就是流处理的世界观,即使是批量数据,也可以看作“有界流”来进行处理。所以 STREAMING 执行模式对于有界数 据和无界数据都是有效的;而 BATCH模式仅能用于有界数据。

    看起来BATCH模式似乎被 STREAMING模式全覆盖了,那还有必要存在吗?我们能不能所有情况下都用流处理模式呢?

    当然是可以的,但是这样有时不够高效。

    我们可以仔细回忆一下word count程序中,批处理和流处理输出的不同:在 STREAMING模式下,每来一条数据,就会输出一次结果(即使输入数据是有界的);而 BATCH模式下,只有数据全部处理完之后,才会一次性输出结果。最终的结果两者是一致的,但是流处理模式会将更多的中间结果输出。在本来输入有界、只希望通过批处理得到最终的结果的场景下,STREAMING模式的逐个输出结果就没有必要了。

    所以总结起来,一个简单的原则就是:用BATCH模式处理批量数据,用 STREAMING模式处理流式数据。因为数据有界的时候,直接输出结果会更加高效;而当数据无界的时候 , 我们没得选择——只有 STREAMING模式才能处理持续的数据流。

    当然,在后面的示例代码中,即使是有界的数据源,我们也会统一用 STREAMING模式处理。这是因为我们的主要目标还是构建实时处理流数据的程序,有界数据源也只是我们用来测试的手段。

    1.1.3 触发程序执行

    有了执行环境,我们就可以构建程序的处理流程了:基于环境读取数据源,进而进行各种转换操作,最后输出结果到外部系统。

    需要注意的是,写完输出(sink)操作并不代表程序已经结束。因为当 main()方法被调用时,其实只是定义了作业的每个执行操作,然后添加到数据流图中;这时并没有真正处理数据因为数据可能还没来。 Flink是由事件驱动的,只有等到数据到来,才会触发真正的计算,这也被称为“延迟执行”或“懒执行”( lazy execution)。

    所以我们需要显式地调用执行环境的 execute()方法,来触发程序执行。 execute()方法将一直等待作业完成,然后返回一个执行结果( JobExecutionResult)。

    env.execute();
    

    1.2 源算子

    image-20220405195801583

    创建环境之后,就可以构建数据处理的业务逻辑了,如图所示,本节将主要讲解 Flink的源算子( Source)。想要处理数据,先得有数据,所以首要任务就是把数据读进来。

    Flink可以从各种来源获取数据,然后构建 DataStream进行转换处理。一般将数据的输入来源称为数据源 (data source),而读取数据的算子就是源算子 source operator)。所以 source就是我们整个处理程序的输入端。

    Flink代码中通用的添加 source的方式,是调用执行环境的 addSource()方法:

    DataStream<String> stream = env.addSource(...);
    

    方法传入一个对象参数,需要实现SourceFunction接口;返回 DataStreamSource。这里的DataStreamSource类继承自 SingleOutputStreamOperator类,又进一步继承自 DataStream。所以很明显,读取数据的 source操作是一个算子,得到的是一个数据流( DataStream)。

    这里可能会有些麻烦:传入的参数是一个“源函数”(source function),需要实现SourceFunction接口。这是何方神圣,又该怎么实现呢?

    自己去实现它显然不会是一件容易的事。好在 Flink直接提供了很多预实现的接口,此外还有很多外部连接工具也帮我们实现了对应的 source function,通常情况下足以应对我们的实际需求。接下来我们就详细展开讲解。

    1.2.1 准备工作

    为了更好地理解,我们先构建一个实际应用场景。比如网站的访问操作,可以抽象成一个三元组(用户名,用户访问的 urrl,用户访问 url的时间戳),所以在这里,我们可以创建一个类 Event,将用户行为包装成它的一个对象。 Event包含了以下一些字段,如表所示:

    字段名 数据类型 说明
    user String 用户名
    url String 用户访问的url
    timestamp Long 用户访问url的时间戳

    具体代码如下:

    import java.sql.Timestamp;
    
    public class Event {
        public String user;
        public String url;
        public Long timestamp;
    
        public Event() {
        }
    
        public Event(String user, String url, Long timestamp) {
            this.user = user;
            this.url = url;
            this.timestamp = timestamp;
        }
    
        @Override
        public String toString() {
            return "Event{" +
                    "user='" + user + '\'' +
                    ", url='" + url + '\'' +
                    ", timestamp=" + new Timestamp(timestamp) +
                    '}';
        }
    }
    
    

    这里需要注意,我们定义的Event,有这样几个特点

    • 类是公有( public)的

    • 有一个无参的构造方法

    • 所有属性都是公有( public)的

    • 所有属性的类型都是可以序列化的

    Flink会把这样的类作为一种特殊的 POJO数据类型来对待,方便数据的解析和序列化。

    另外我们在类中还重写了 toString方法,主要是为了测试输出显示更清晰。关于 Flink支持的数据类型,我们会在后面章节做详细说明。
    我们这里自定义的Event POJO类会在后面的代码中频繁使用,所以在后面的代码中碰到Event,把这里的 POJO类导入就好了。

    注:Java编程比较好的实践是重写每一个类的 toString方法,来自 Joshua Bloch编写的《 Effective Java》。

    1.2.2 从集合中读取数据

    最简单的读取数据的方式,就是在代码中直接创建一个Java集合,然后调用执行环境的fromCollection方法进行读取。这相当于将数据临时存储到内存中,形成特殊的数据结构后,作为数据源使用,一般用于测试。

    StreamExecutionEnvironment env = StreamExecutionEnvironment.getExecutionEnvironment();
    env.setParallelism(1);
    
    ArrayList<Integer> nums = new ArrayList<>();
    nums.add(2);
    nums.add(5);
    DataStreamSource<Integer> numStream = env.fromCollection(nums);
    
    ArrayList<Event> events = new ArrayList<>();
    events.add(new Event("Mary", "./home", 1000L));
    events.add(new Event("Bob", "./cart", 2000L));
    DataStreamSource<Event> stream2 = env.fromCollection(events);
    
    stream2.print();
    env.execute();
    

    我们也可以不构建集合,直接将元素列举出来,调用fromElements方法进行读取数据:

    DataStreamSource<Event> stream2 = env.fromElements(
        new Event("Mary", "./home", 1000L),
        new Event("Bob", "./cart", 2000L)
    );
    

    1.2.3 从文件读取数据

    真正的实际应用中,自然不会直接将数据写在代码中。通常情况下,我们会从存储介质中获取数据,一个比较常见的方式就是读取日志文件。这也是批处理中最常见的读取方式。

    DataStreamSource<String> stream1 = env.readTextFile("input/clicks.csv");
    

    说明:

    • 参数可以是目录,也可以是文件;
    • 路径可以是相对路径,也可以是绝对路径;
    • 相对路径是从系统属性 user.dir获取路径 : idea下是 project的根目录 , standalone模式下是集群节点根目录;
    • 也可以从 hdfs目录下读取 , 使用路径 hdfs://..., 由于 Flink没有提供 hadoop相关依赖 , 需要 pom中添加相关依赖 :

    1.2.4 从 Socket读取数据

    不论从集合还是文件,我们读取的其实都是有界数据。在流处理的场景中,数据往往是无界的。这时又从哪里读取呢?

    一个简单的方式,就是我们之前用到的读取socket文本流。这种方式由于吞吐量小、稳定性较差,一般也是用于测试。

    DataStream<String> stream = env.socketTextStream("localhost", 7777);
    

    1.2.5 从 Kafka读取数据

    那对于真正的流数据,实际项目应该怎样读取呢?
    Kafka作为分布式消息传输队列,是一个高吞吐、易于扩展的消息系统。而消息 队列的传输方式,恰恰和流处理是完全一致的。所以可以说 Kafka和 Flink天生一对,是当前处理流式数据的双子星。在如今的实时流处理应用中,由 Kafka进行数据的收集和传输, Flink 进行分析计算,这样的架构已经 成为众多企业的首选,如图所示。

    image-20220405201110047

    略微遗憾的是,与Kafka的连接比较复杂, Flink内部并没有提供预实现的方法。所以我们只能采用通用的 addSource方式、实现一个 SourceFunction了。

    好在Kafka与 Flink确实是非常契合,所以 Flink官方提供了连接工具 flink connector kafka直接帮我们实现了一个消费者 FlinkKafkaConsumer,它就是用来读取 Kafka数据的SourceFunction。

    所以想要以Kafka作为数据源获取数据,我们只需要引入 Kafka连接器的依赖。 Flink官方提供的是一个通用的 Kafka连接器,它会自动跟踪最新版本的 Kafka客户端。 目前最新版本只支持 0.10.0版本以上的 Kafka,读者使用时可以根据自己安装的 Kafka版本选定连接器的依赖版本。这里我们需要导入的依赖如下。

       <dependency>
           <groupId>org.apache.flink</groupId>
           <artifactId>flink-connector-kafka_${scala.binary.version}</artifactId>
           <version>${flink.version}</version>
        </dependency>
    

    然后调用env.addSource(),传入 FlinkKafkaConsumer的对象实例就可以了。

    import org.apache.flink.api.common.serialization.SimpleStringSchema;
    import org.apache.flink.streaming.api.datastream.DataStreamSource;
    import org.apache.flink.streaming.api.environment.StreamExecutionEnvironment;
    import org.apache.flink.streaming.connectors.kafka.FlinkKafkaConsumer;
    
    import java.util.Properties;
    
    public class SourceKafka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Exception {
            StreamExecutionEnvironment env = StreamExecutionEnvironment.getExecutionEnvironment();
            env.setParallelism(1);
    
            Properties properties = new Properties();
            properties.setProperty("bootstrap.servers", "hadoop102:9092");
            properties.setProperty("group.id", "consumer-group");
            properties.setProperty("key.deserializer", "org.apache.kafka.common.serialization.StringDeserializer");
            properties.setProperty("value.deserializer", "org.apache.kafka.common.serialization.StringDeserializer");
            properties.setProperty("auto.offset.reset", "latest");
    
            DataStreamSource<String> stream = env.addSource(new FlinkKafkaConsumer<String>(
                    "clicks",
                    new SimpleStringSchema(),
                    properties
            ));
            stream.print("Kafka");
    
            env.execute();
        }
    }
    
    

    创建FlinkKafkaConsumer时需要传入三个参数

    • 第一个参数 topic,定义了从哪些主题中读取数据。可以是一个 topic,也可以是 topic列表,还可以是匹配所有想要读取的 topic的正则表达式。当从多个 topic中读取数据时, Kafka连接器将会处理所有 topic的分区,将这些分区的数据放到一条流中去。

    • 第二个参数是一个 DeserializationSchema或者 KeyedDeserializationSchema。 Kafka消息被存储为原始的字节数据,所以需要反序列化成 Java或者 Scala对象。上面代码中使用的 SimpleStringSchema,是一个内置的 DeserializationSchema,它只是将字节数组简单地反序列化成字符串。 DeserializationSchema和 KeyedDeserializationSchema是公共接口,所以我们也可以自定义反序列化逻辑。

    • 第三个参数是一个 Properties对象,设置了 Kafka客户端的一些属性。

    1.2.6 自定义 Source

    大多数情况下,前面的数据源已经能够满足需要。但是凡事总有例外,如果遇到特殊情况,我们想要读取的数据源来自某个外部系统,而 flink既没有预实现的方法、也没有提供连接器,又该怎么办呢?

    那就只好自定义实现SourceFunction了。

    接下来我们创建一个自定义的数据源,实现SourceFunction接口。主要重写两个关键方法:run()和 cancel()。

    • run()方法:使用运行时上下文对象( SourceContext)向下游发送数据
    • cancel()方法:通过标识位控制退出循环,来达到中断数据源的效果。

    代码如下:
    我们先来自定义一下数据源:

    import org.apache.flink.streaming.api.functions.source.SourceFunction;
    
    import java.util.Calendar;
    import java.util.Random;
    
    public class ClickSource implements SourceFunction<Event> {
        // 声明一个布尔变量,作为控制数据生成的标识位
        private Boolean running = true;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SourceContext<Event> ctx) throws Exception {
            Random random = new Random();    // 在指定的数据集中随机选取数据
            String[] users = {"Mary", "Alice", "Bob", "Cary"};
            String[] urls = {"./home", "./cart", "./fav", "./prod?id=1", "./prod?id=2"};
    
            while (running) {
                ctx.collect(new Event(
                        users[random.nextInt(users.length)],
                        urls[random.nextInt(urls.length)],
                        Calendar.getInstance().getTimeInMillis()
                ));
                // 隔1秒生成一个点击事件,方便观测
                Thread.sleep(1000);
            }
        }
        @Override
        public void cancel() {
            running = false;
        }
    
    }
    

    这个数据源,我们后面会频繁使用,所以在后面的代码中涉及到ClickSource()数据源,使用上面的代码就可以了。

    下面的代码我们来读取一下自定义的数据源。有了自定义的source function,接下来只要调用 addSource()就可以了:

    env.addSource(new ClickSource())
    

    下面是完整的代码:

    import org.apache.flink.streaming.api.datastream.DataStreamSource;
    import org.apache.flink.streaming.api.environment.StreamExecutionEnvironment;
    
    public class SourceCustom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Exception {
            StreamExecutionEnvironment env = StreamExecutionEnvironment.getExecutionEnvironment();
            env.setParallelism(1);
    
            //有了自定义的source function,调用addSource方法
            DataStreamSource<Event> stream = env.addSource(new ClickSource());
    
            stream.print("SourceCustom");
    
            env.execute();
        }
    }
    

    运行结果:

    SourceCustom> Event{user='Mary', url='./prod?id=2', timestamp=2022-04-05 20:26:19.724}
    SourceCustom> Event{user='Alice', url='./home', timestamp=2022-04-05 20:26:20.724}
    SourceCustom> Event{user='Mary', url='./cart', timestamp=2022-04-05 20:26:21.724}
    SourceCustom> Event{user='Bob', url='./home', timestamp=2022-04-05 20:26:22.739}
    SourceCustom> Event{user='Cary', url='./cart', timestamp=2022-04-05 20:26:23.754}
    SourceCustom> Event{user='Alice', url='./fav', timestamp=2022-04-05 20:26:24.759}
    SourceCustom> Event{user='Bob', url='./home', timestamp=2022-04-05 20:26:25.774}
    SourceCustom> Event{user='Alice', url='./home', timestamp=2022-04-05 20:26:26.787}
    SourceCustom> Event{user='Cary', url='./home', timestamp=2022-04-05 20:26:27.799}
    ......
    

    这里要注意的是SourceFunction接口定义的数据源,并行度只能设置为 1,如果数据源设置为大于 1的并行度,则会抛出异常。

    所以如果我们想要自定义并行的数据源的话,需要使用 ParallelSourceFunction,示例程序如下:

    import org.apache.flink.streaming.api.environment.StreamExecutionEnvironment;
    import org.apache.flink.streaming.api.functions.source.ParallelSourceFunction;
    
    import java.util.Random;
    
    public class SourceCustomParallel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Exception {
            StreamExecutionEnvironment env = StreamExecutionEnvironment.getExecutionEnvironment();
    
            env.addSource(new CustomSource()).setParallelism(2).print();
    
            env.execute();
        }
    
        public static class CustomSource implements ParallelSourceFunction<Integer> {
            private boolean running = true;
            private Random random = new Random();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SourceContext<Integer> sourceContext) throws Exception {
                while (running) {
                    sourceContext.collect(random.nextInt());
                }
            }
    
            @Override
            public void cancel() {
                running = false;
            }
        }
    }
    

    1.2.7 Flink支持的数据类型

    我们已经了解了Flink怎样从不同的来源读取数据。在之前的代码中,我们的数据都是定义好的 UserBehavior类型,而且在 1.2.1小节中特意说明了对这个类的要求。那还有没有其他更灵活的类型可以用呢? Flink支持的数据类型到底有哪些?

    Flink的类型系统

    为什么会出现“不支持”的数据类型呢?因为Flink作为一个分布式处理框架,处理的是以数据对象作为元素的流。如果用水流来类比,那么我们要处理的数据元素就是随着水流漂动的物体。在这条流动的河里,可能漂浮着小木块,也可能行驶着内部错综复杂的大船。要分布式地处理这些数据,就不可避免地要面对数据的网络传输、状态的落盘和故障恢复等问题,这就需要对数据进行序列化和反序列化。小木块是容易序列化的;而大船想要序列化之后传输,就需要将它拆解、清晰地知道其中每一个零件的类型。

    为了方便地处理数据,Flink有自己一整套类型系统。 Flink使用“类型信息”(TypeInformation)来统一表示数据类型。 TypeInformation类是 Flink中所有类型描述符的基类。它涵盖了类型的一些基本属性, 并为每个数据类型生成特定的序列化器、反序列化器和比较器。

    Flink支持的数据类型

    简单来说,对于常见的Java和 Scala数据类型, Flink都是支持的。 Flink在内部, Flink对支持不同的类型进行了划分,这些类型可以在Types工具类中找到:
    (1)基本类型
    所有Java基本类型及其包装类,再加上 Void、 String、 Date、 BigDecimal和 BigInteger。

    (2)数组类型
    包括基本类型数组(PRIMITIVE_ARRAY)和对象数组 (OBJECT_ARRAY)

    (3)复合数据类型

    • Java元组类型( TUPLE):这是 Flink内置的元组类型,是 Java API的一部分。最多25个字段,也就是从 Tuple0~Tuple25,不支持空字段
    • Scala 样例类及 Scala元组:不支持空字段
    • 行类型( ROW):可以认为是具有任意个字段的元组 ,并支持空字段
    • POJO Flink自定义的类似于 Java bean模式的类

    (4)辅助类型
    Option、 Either、 List、 Map等

    (5)泛型类型 GENERIC

    Flink支持所有的 Java类和 Scala类。不过如果没有按照上面 POJO类型的要求来定义,就会被 Flink当作泛型类来处理。 Flink会把泛型类型当作黑盒,无法获取它们内部的属性;它们也不是由 Flink本身序列化的,而是由 Kryo序列化的。

    在这些类型中,元组类型和POJO类型最为灵活,因为它们支持创建复杂类型。而相比之下, POJO还支持在键( key)的定义中直接使用字段名,这会让我们的代码可读性大大增加。

    所以,在项目实践中 ,往往会将流处理程序中的元素类型定为 Flink的 POJO类型。

    Flink对 POJO类型的要求如下:

    • 类是公共的( public)和独立的 standalone,也就是说没有非静态的内部类
    • 类有一个公共的无参构造方法;
    • 类中的所有字段是 public且非 final的;或者有一个公共的 getter和 setter方法,这些方法需要符合 Java bean的命名规范。

    所以我们看到,之前的UserBehavior,就是我们创建的符合 Flink POJO定义的数据类型。

    类型提示( Type Hints )

    Flink还具有一个类型提取系统,可以分析函数的输入和返回类型,自动获取类型信息,从而获得对应的序列化器和反序列化器。但是,由于 Java中泛型擦除的存在,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比如 Lambda表达式中),自动提取的信息是不够精细的 只告诉 Flink当前的元素由“船头、船身、船尾”构成,根本无法重建出“大船”的模样;这时就需要显式地提供类型信息,才能使应用程序正常工作或提高其性能。

    为了解决这类问题,Java API提供了专门的“类型提示”( type hints) 。

    回忆一下之前的word count流处理程序,我们在将 String类型的每个词转换成( wordcount)二元组后,就明确地用 returns指定了返回的类型。因为对于 map里传入的 Lambda表达式,系统只能推断出返回的是 Tuple2类型,而无法得到 Tuple2<String, Long>。只有显式地告诉系统当前的返回类型,才能正确地解析出完整数据。

    .map(word -> Tuple2.of(word, 1L))
    .returns(Types.TUPLE(Types.STRING, Types.LONG));
    

    这是一种比较简单的场景,二元组的两个元素都是基本数据类型。那如果元组中的一个元素又有泛型,该怎么处理呢?

    Flink专门提供了 TypeHint类,它可以捕获泛型的类型信息,并且一直记录下来,为运行时提供足够的信息。我们同样可以通过 .returns()方法,明确地指定转换之后的 DataStream里元素的类型。

    returns(new TypeHint<Tuple2<Integer, SomeType>>(){})
    

    1.3 转换算子

    image-20220405204833175

    数据源读入数据之后,我们就可以使用各种转换算子,将一个或多个DataStream转换为新的 DataStream,如图所示。一个 Flink程序的核心,其实就是所有的转换操作,它们决定了处理的业务逻辑。

    我们可以针对一条流进行转换处理,也可以进行分流、合流等多流转换操作,从而组合成复杂的数据流拓扑。在本节中,我们将重点介绍基本的单数据流的转换,多流转换的内容我们将在后续章节展开。

    1.3.1 基本转换算子

    首先我们来介绍一些基本的转换算子,它们的概念和使用想必读者不会陌生。

    1. 映射( map )
      map是大家非常熟悉的大数据操作算子,主要用于将数据流中的数据进行转换,形成新的数据流。简单来说,就是一个“一一映射”,消费一个元素就产出一个元素,如图所示。

    image-20220405205003696

    我们只需要基于DataStrema调用 map()方法就可以进行转换处理。方法需要传入的参数是接口 MapFunction的实现;返回值类型还是 DataStream,不过泛型(流中的元素类型)可能改变。

    下面的代码用不同的方式,实现了提取Event中的 user字段的功能。

    import org.apache.flink.api.common.functions.MapFunction;
    import org.apache.flink.streaming.api.datastream.DataStreamSource;
    import org.apache.flink.streaming.api.environment.StreamExecutionEnvironment;
    
    public class TransMap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Exception{
          StreamExecutionEnvironment env = StreamExecutionEnvironment.getExecutionEnvironment();
          env.setParallelism(1);
    
          DataStreamSource<Event> stream = env.fromElements(
                  new Event("Mary", "./home", 1000L),
                  new Event("Bob", "./cart", 2000L)
          );
    
          // 传入匿名类,实现MapFunction
          stream.map(new MapFunction<Event, String>() {
              @Override
              public String map(Event e) throws Exception {
                  return e.user;
              }
          });
    
          // 传入MapFunction的实现类
          stream.map(new UserExtractor()).print();
    
          env.execute();
      }
      public static class UserExtractor implements MapFunction<Event, String> {
          @Override
          public String map(Event e) throws Exception {
              return e.user;
          }
      }
    }
    
    

    上面代码中,MapFunction实现类的泛型类型,与输入数据类型和输出数据的类型有关。在实现 MapFunction接口的时候,需要指定两个泛型,分别是输入事件输出事件的类型,还需要重写一个 map()方法,定义从一个输入事件转换为另一个输出事件的具体逻辑。

    另外,细心的读者通过查看Flink源码可以发现,基于 DataStream调用 map方法,返回的其实是一个 SingleOutputStreamOperator。

      public <R> SingleOutputStreamOperator<R> map(MapFunction<T, R> mapper) {
          TypeInformation<R> outType = TypeExtractor.getMapReturnTypes((MapFunction)this.clean(mapper), this.getType(), Utils.getCallLocationName(), true);
          return this.map(mapper, outType);
      }
    

    这表示map是一个用户可以自定义的转换( transformation)算子,它作用于一条数据流上,转换处理的结果是一个确定的输出类型。当然,
    SingleOutputStreamOperator类本身也继承自 DataStream类,所以说 map是将一个 DataStream转换成另一个 DataStream是完全正确的。

    1. 过滤( filter )
      filter转换操作,顾名思义是对数据流执行一个过滤,通过一个布尔条件表达式设置过滤条件,对于每一个流内元素进行判断,若为 true则元素正常输出,若为 false则元素被过滤掉,如图所示。

    image-20220405205812498

    进行filter转换之后的新数据流的数据类型与原数据流是相同的。 filter转换需要传入的参数需要实现 FilterFunction接口,而 FilterFunction内要实现 filter()方法,就相当于一个返回布尔类型的条件表达式。

    下面的代码会将数据流中用户Mary的浏览行为过滤出来 。

    import org.apache.flink.api.common.functions.FilterFunction;
    import org.apache.flink.streaming.api.datastream.DataStreamSource;
    import org.apache.flink.streaming.api.environment.StreamExecutionEnvironment;
    
    public class TransFilter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Exception{
          StreamExecutionEnvironment env = StreamExecutionEnvironment.getExecutionEnvironment();
          env.setParallelism(1);
    
          DataStreamSource<Event> stream = env.fromElements(
                  new Event("Mary", "./home", 1000L),
                  new Event("Bob", "./cart", 2000L)
          );
    
          // 传入匿名类实现FilterFunction
          stream.filter(new FilterFunction<Event>() {
              @Override
              public boolean filter(Event e) throws Exception {
                  return e.user.equals("Mary");
              }
          });
    
          // 传入FilterFunction实现类
          stream.filter(new UserFilter()).print();
    
          env.execute();
      }
      public static class UserFilter implements FilterFunction<Event> {
          @Override
          public boolean filter(Event e) throws Exception {
              return e.user.equals("Mary");
          }
      }
    }
    
    
    1. 扁平映射( flatMap )

    flatMap操作又称为扁平映射,主要是将数据流中的整体(一般是集合类型)拆分成一个一个的个体使用。消费一个元素,可以产生 0到多个元素。 flatMap可以认为是“扁平化”( flatten)和“映射”( map)两步操作的结合,也就是先按照某种规则对数据进行打散拆分,再对拆分后的元素做转换处理,如图所示。我们此前 WordCount程序的第一步分词操作,就用到了flatMap。

    image-20220405210003727

    同map一样, flatMap也可以使用 Lambda表达式或者 FlatMapFunction接口实现类的方式来进行传参,返回值类型取决于所传参数的具体逻辑,可以与原数据流相同,也可以不同。

    flatMap操作会应用在每一个输入事件上面, FlatMapFunction接口中定义了 flatMap方法,用户可以重写这个方法,在这个方法中对输入数据进行处理,并决定是返回 0个、 1个或多个结果数据。因此 flatMap并没有直接定义返回值类型,而是通过一个“收集器”( Collector)来指定输出。希望输出结果时,只要调用收集器的 .collect()方法就可以了;这个方法可以多次调用,也可以不调用。所以 flatMap方法也可以实现 map方法和 filter方法的功能,当返回结果是 0个的时候,就相当于对数据进行了过滤,当返回结果是 1个的时候,相当于对数据进行了简单的转换操作。

    flatMap的使用非常灵活,可以对结果 进行任意输出,下面就是一个例子:

    import org.apache.flink.api.common.functions.FlatMapFunction;
    import org.apache.flink.streaming.api.datastream.DataStreamSource;
    import org.apache.flink.streaming.api.environment.StreamExecutionEnvironment;
    import org.apache.flink.util.Collector;
    
    public class TransFlatmap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Exception {
          StreamExecutionEnvironment env = StreamExecutionEnvironment.getExecutionEnvironment();
          env.setParallelism(1);
    
          DataStreamSource<Event> stream = env.fromElements(
                  new Event("Mary", "./home", 1000L),
                  new Event("Bob", "./cart", 2000L)
          );
    
          stream.flatMap(new MyFlatMap()).print();
    
          env.execute();
      }
      public static class MyFlatMap implements FlatMapFunction<Event, String> {
          @Override
          public void flatMap(Event value, Collector<String> out) throws Exception {
              if (value.user.equals("Mary")) {
                  out.collect(value.user);
              } else if (value.user.equals("Bob")) {
                  out.collect(value.user);
                  out.collect(value.url);
              }
          }
      }
    }
    

    1.3.2 聚合算子

    直观上看,基本转换算子确实是在“转换”因为它们都是基于当前数据,去做了处理和输出。而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往往需要对大量的数据进行统计或整合,从而提炼出更有用的信息。比如之前 word count程序中,要对每个词出现的频次进行叠加统计。这种操作,计算的结果不仅依赖当前数据,还跟之前的数据有关,相当于要把所有数据聚在一起进行汇总合并这就是所谓的“聚合”( Aggregation),也对应着 MapReduce中的 reduce操作。

    1. 按键分区( keyBy )

    对于Flink而言, DataStream是没有直 接进行聚合的 API的。因为我们对海量数据做聚合肯定要进行分区并行处理,这样才能提高效率。所以在 Flink中,要做聚合,需要先进行分区;这个操作就是通过 keyBy来完成的。

    keyBy是聚合前必须要用到的一个算子。 keyBy通过指定键( key),可以将一条流从逻辑上划分成不同的分区( partitions)。这里所说的分区,其实就是并行处理的子任务,也就对应着任务槽( task slot)。

    基于不同的key,流中的数据将被分配到不同的分区中去,如图所示;这样一来,所有具有相同的 key的数据,都将被发往同一 个分区,那么下一步算子操作就将会在同一个 slot中进行处理了。

    image-20220405210501441在内部,是通过计算key的哈希值( hash code),对分区数进行取模运算来实现的。所以这里 key如果是 POJO的话,必须要重写 hashCode()方法。

    keyBy()方法需要传入一个参数,这个参数指定了一个或一组 key。有很多不同的方法来指定 key:比如对于 Tuple数据类型,可以指定字段的位置或者多个位置的组合;对于 POJO类型,可以指定字段的名称( String);另外,还可以传入 Lambda表达式或者实现一个键选择器KeySelector),用于说明从数据中提取 key的逻辑。

    我们可以以id作为 key做一个分区操作,代码实现如下:

    DataStreamSource<Event> stream = env.fromElements(
        new Event("Mary", "./home", 1000L),
        new Event("Bob", "./cart", 2000L)
    );
    
    // 使用 Lambda 表达式
    KeyedStream<Event, String> keyedStream = stream.keyBy(e -> e.user);
    env.execute();
    

    需要注意的是,keyBy得到的结果将不再是 DataStream,而是会将 DataStream转换为KeyedStream。 KeyedStream可以认为是“分区流”或者“键控流”,它是对 DataStream按照key的一个逻辑分区,所以泛型有两个类型:除去当前流中的元素类型外,还需要指定 key的类型。

    KeyedStream也继承自 DataStream,所以基于它的操作也都归属于 DataStream API。但它跟之前的转换操作得到的 SingleOutputStreamOperator不同,只是一个流的分区操作,并不是一个转换算子。 KeyedStream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数据结构,只有基于它才可以做后续的聚合操作(比如 sum reduce);而且它可以将当前算子任务的状态 state)也按照 key进行划分、限定为仅对 当前 key有效。关于状态的相关知识我们会在后面章节继续讨论。

    1. 简单聚合

    有了按键分区的数据流KeyedStream,我们就可以基于它进行聚合操作了。 Flink为我们内置实现了一些最基本、最简单的聚合 API,主要有以下几种

    • sum():在输入流上,对指定的字段做叠加求和的操作。
    • min():在输入流上,对指定的字段求最小值。
    • max():在输入流上,对指定的字段求最大值。
    • minBy():与 min()类似,在输入流上针对指定字段求最小值。不同的是, min()只计算指定字段的最小值,其他字段会保留最初第 一个数据的值;而 minBy()则会返回包含字段最小值的整条数据。
    • maxBy():与 max()类似,在输入流上针对指定字段求最大值。两者区别与min()/minBy()完全一致。

    简单聚合算子使用非常方便,语义也非常明确。这些聚合方法调用时,也需要传入参数;但并不像基本转换算子那样需要实现自定义函数,只要说明聚合指定的字段就可以了。指定字段的方式有两种:指定位置,和指定名称。

    对于元组类型的数据,同样也可以使用这两种方式来指定字段。需要注意的是,元组中字段的名称,是以 f0、 f1、 f2、 …来命名的。

    例如,下面就是对元组数据流进行聚合的测试:

    public class TransTupleAggreation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Exception {
            StreamExecutionEnvironment env = StreamExecutionEnvironment.getExecutionEnvironment();
            env.setParallelism(1);
    
            DataStreamSource<Tuple2<String, Integer>> stream = env.fromElements(
                    Tuple2.of("a", 1),
                    Tuple2.of("a", 3),
                    Tuple2.of("b", 3),
                    Tuple2.of("b", 4)
            );
    
    //        stream.keyBy(r -> r.f0).sum(1).print();
    //        stream.keyBy(r -> r.f0).sum("f1").print();
    //        stream.keyBy(r -> r.f0).max(1).print();
    //        stream.keyBy(r -> r.f0).max("f1").print();
    //        stream.keyBy(r -> r.f0).min(1).print();
    //        stream.keyBy(r -> r.f0).min("f1").print();
    //        stream.keyBy(r -> r.f0).maxBy(1).print();
    //        stream.keyBy(r -> r.f0).maxBy("f1").print();
    //        stream.keyBy(r -> r.f0).minBy(1).print();
            stream.keyBy(r -> r.f0).minBy("f1").print();
    
            env.execute();
        }
    }
    

    而如果数据流的类型是POJO类,那么就只能通过字段名称来指定,不能通过位置来指定了。

    public class TransPojoAggregation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Exception {
            StreamExecutionEnvironment env = StreamExecutionEnvironment.getExecutionEnvironment();
            env.setParallelism(1);
    
            DataStreamSource<Event> stream = env.fromElements(
                    new Event("Mary", "./home", 1000L),
                    new Event("Bob", "./cart", 2000L),
                    new Event("Mary", "./cart", 3000L),
                    new Event("Mary", "./fav", 4000L)
            );
    
            stream.keyBy(e -> e.user)
                    .max("timestamp")    // 指定字段名称
                    .print();
    
            env.execute();
        }
    
    

    简单聚合算子返回的,同样是一个SingleOutputStreamOperator,也就是从 KeyedStream又转换成了常规的 DataStream。所以可以这样理解: keyBy和聚合是成对出现的,先分区、后聚合,得到的依然是一个 DataStream。而且经过简单聚合之后的数据流,元素的数据类型保持不变。

    一个聚合算子,会为每一个key保存一个聚合的值,在 Flink中我们 把它叫作“状态”( state)。所以每当有一个新的数据输入,算子就会更新保存的聚合结果,并发送一个带有更新后聚合值的事件到下游算子。对于无界流来说,这些状态是永远不会被清除的,所以我们使用聚合算子,应该只用在含有有限个 key的数据流上。

    1. 归约聚合( reduce )

    如果说简单聚合是对一些特定统计需求的实现,那么reduce算子就是一个一般化的聚合统计操作了。从大名鼎鼎的 MapReduce开始,我们对 reduce操作就不陌生:它可以对已有的数据进行归约处理,把每一个新输入的数据和当前已经归约出来的值,再做 一个聚合计算

    与简单聚合类似,reduce操作也会将 KeyedStream转换为 DataStream。它不会改变流的元素数据类型,所以输出类型和输入类型是一样的。

    调用KeyedStream的 reduce方法时,需要传入一个参数,实现 ReduceFunction接口。接口在源码中的定义如下:

    public interface ReduceFunction<T> extends Function, Serializable {
        T reduce(T value1, T value2) throws Exception;
    }
    

    ReduceFunction接口里需要实现 reduce()方法,这个方法接收两个输入事件,经过转换处理之后输出一个相同类型的事件;所以,对于一组数据,我们可以先取两个进行合并,然后再将合并的结果看作一个数据、再跟后面的数据合并,最终会将它“简化”成唯一的一个数据,这也就是 reduce“归约”的含义。在流处理的底层实现过程中,实际上是将中间“合并的结果作为任务的一个状态保存起来的;之后每来一个新的数据,就和之前的聚合状态进一步做归约。

    其实,reduce的语义是针对列表进行规约操作,运算规则由 ReduceFunction中的 reduce方法来定义,而在 ReduceFunction内部会维护一个初始值为空的累加器,注意累加器的类型和输入元素的类型相同,当第一条元素到来时,累加器的值更新为第一条元素的值,当新的元素到来时,新元素会和累加器进行累加操作,这里的累加操作就是 reduce函数定义的运算规则。然后将更新以后的累加器的值向下游输出。

    我们可以单独定义一个函数类实现ReduceFunction接口,也可以直接传入一个匿名类。当然,同样也可以通过传入 Lambda表达式实现 类似的功能。

    与简单聚合类似,reduce操作也会将 KeyedStream转换为 DataStrema。它不会改变流的元素数据类型,所以输出类型和输入类型是一样的。

    下面我们来看一个稍复杂的例子。

    我们将数据流按照用户id进行分区,然后用一个 reduce算子实现 sum的功能,统计每个用户访问的频次;进而将所有统计结果分到一组,用另一个 reduce算子实现 maxBy的功能,记录所有用户中访问频次最高的那个,也就是当前访问量最大的用户是谁。

    public class TransReduce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Exception {
            StreamExecutionEnvironment env = StreamExecutionEnvironment.getExecutionEnvironment();
            env.setParallelism(1);
    
            // 这里的使用了之前自定义数据源小节中的ClickSource()
            env.addSource(new ClickSource())
                    // 将Event数据类型转换成元组类型
                    .map(new MapFunction<Event, Tuple2<String, Long>>() {
                        @Override
                        public Tuple2<String, Long> map(Event e) throws Exception {
                            return Tuple2.of(e.user, 1L);
                        }
                    })
                    .keyBy(r -> r.f0) // 使用用户名来进行分流
                    .reduce(new ReduceFunction<Tuple2<String, Long>>() {
                        @Override
                        public Tuple2<String, Long> reduce(Tuple2<String, Long> value1, Tuple2<String, Long> value2) throws Exception {
                            // 每到一条数据,用户pv的统计值加1
                            return Tuple2.of(value1.f0, value1.f1 + value2.f1);
                        }
                    })
                    .keyBy(r -> true) // 为每一条数据分配同一个key,将聚合结果发送到一条流中去
                    .reduce(new ReduceFunction<Tuple2<String, Long>>() {
                        @Override
                        public Tuple2<String, Long> reduce(Tuple2<String, Long> value1, Tuple2<String, Long> value2) throws Exception {
                            // 将累加器更新为当前最大的pv统计值,然后向下游发送累加器的值
                            return value1.f1 > value2.f1 ? value1 : value2;
                        }
                    })
                    .print();
    
            env.execute();
    
        }
    }
    
    

    reduce同简单聚合算子一样,也要针对每一个 key保存状态。因为状态不会清空,所以我们需要将 reduce算子作用在一个有限 key的流上。

    1.3.3 用户自定义函数

    在前面的介绍我们可以发现,Flink的 DataStream API编程风格其实是一致的:基本上都是基于 DataStream调用一个方法,表示要做一个转换操作;方法需要传入一个参数,这个参数都是需要实现一个接口。我们还可以扩展到 5.2节讲到的 Source算子,其实也是需要自定义类实现一个 SourceFunction接口。我们能否从中总结出一些规律呢?

    很容易发现,这些接口有一个共同特点:全部都以算子操作名称 + Function命名,例如源算子需要实现 SourceFunction接口, map算子需要实现 MapFunction接口, reduce算子 需要实现 ReduceFunction接口。而且查看源码会发现,它们都继承自 Function接口 ;这个接口是空的,主要就是为了方便扩展为单一抽象方法( Single Abstract Method SAM)接口,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函数接口” 比如 MapFunction中需要实现一个 map()方法, ReductionFunction中需要实现一个 reduce()方法,它们都是 SAM接口。我们知道, Java 8新增的 Lambda表达式就可以实现 SAM接口;所以这样的好处就是,我们不仅可以通过自定义函数类或者匿名类来实现接口,也可以直接传入 Lambda表达式。这就是所谓的用户自定义函数( user defined function UDF)。

    接下来我们就对这几种编程方式做一个梳理总结。

    1. 函数类( Function Classes )

    对于大部分操作而言,都需要传入一个用户自定义函数(UDF),实现相关操作的接口来完成处理逻辑的定义。 Flink暴露了所有 UDF函数的接口,具体实现方式为接口或者抽象类,例如 MapFunction、 FilterFunction、 ReduceFunction等。

    所以最简单直接的方式,就是自定义一个函数类,实现对应的接口。之前我们对于API的练习,主要就是基于这种方式。

    下面例子实现了 FilterFunction接口,用来筛选 url中 包含 “home”的 事件

    public class TransUdf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Exception {
            StreamExecutionEnvironment env = StreamExecutionEnvironment.getExecutionEnvironment();
            env.setParallelism(1);
    
            DataStreamSource<Event> clicks = env.fromElements(
                    new Event("Mary", "./home", 1000L),
                    new Event("Bob", "./cart", 2000L)
            );
    
            // 1. 传入实现FilterFunction接口的自定义函数类
            DataStream<Event> stream = clicks.filter(new FlinkFilter());
            
            stream.print();
    
            env.execute();
        }
    
        public static class FlinkFilter implements FilterFunction<Event> {
            @Override
            public boolean filter(Event value) throws Exception {
                return value.url.contains("home");
            }
        }
    }
    
    

    当然还可以通过匿名类来实现FilterFunction接口:

            // 2. 传入匿名类
            DataStream<Event> stream3 = clicks.filter(new FilterFunction<Event>() {
                @Override
                public boolean filter(Event value) throws Exception {
                    return value.url.contains("home");
                }
            });
    

    为了类可以更加通用,我们还可以将用于过滤的关键字"home"抽象出来作为类的属性,调用构造方法时传进去。

         // 传入属性字段
       DataStream<Event> stream = clicks.filter(new KeyWordFilter("home"));
       
       public static class KeyWordFilter implements FilterFunction<Event> {
            private String keyWord;
    
            KeyWordFilter(String keyWord) { this.keyWord = keyWord; }
    
            @Override
            public boolean filter(Event value) throws Exception {
                return value.url.contains(this.keyWord);
            }
        }
    
    1. 匿名函数( Lambda )

    匿名函数(Lambda表达式)是 Java 8 引入的新特性,方便我们更加快速清晰地写代码。
    Lambda 表达式允许以简洁的方式实现函数,以及将函数作为参数来进行传递,而不必声明额外的(匿名)类。

    Flink 的所有算子都可以使用 Lambda 表达式的方式来进行编码,但是,当 Lambda 表达式使用 Java 的泛型时,我们需要显式的声明类型信息。

    下例演示了如何使用Lambda表达式来实现一个简单的 map() 函数,我们使用 Lambda 表达式来计算输入的平方。在这里,我们不需要声明 map() 函数的输入 i 和输出参数的数据类型,因为 Java 编译器会对它们做出类型推断。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Exception{
            StreamExecutionEnvironment env = StreamExecutionEnvironment.getExecutionEnvironment();
            env.setParallelism(1);
    
            DataStreamSource<Event> stream = env.fromElements(
                    new Event("Mary", "./home", 1000L),
                    new Event("Bob", "./cart", 2000L)
            );
            //map 函数使用 Lambda 表达式, 返回简单类型, 不需要进行类型声明
            DataStream< String > stream1 = stream.map(event->event.url);
            stream1.print();
            
            env.execute();
        }
    

    由于OUT 是 String 类型而不是泛型,所以 Flink 可以从函数签名 OUT map(IN value) 的实现中自动提取出结果的类型信息。

    但是对于像flatMap() 这样的函数,它的函数签名 void flatMap(IN value, Collector out) 被 Java 编译器编译成了 void flatMap(IN value, Collector out),也就是说将 Collector的泛型信息擦除掉了。这样 Flink 就无法自动推断输出的类型信息了。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显式地指定类型信息,否则输出将被视为 Object 类型,这会导致低效的序列化。

    // flatMap 使用 Lambda 表达式,必须 通过 returns 明确声明 返回类型
    DataStream<String> stream 2 = clicks.flatMap((Event event, Collector<String>out) -> {
        out.collect(event.url);
    }).returns(Types.STRING);
    
    stream2.print();
    

    当使用map() 函数返回 Flink自定义的元组类型时也会发生类似的问题。下例中的函数签名 Tuple2<String, Long> map(Event value) 被类型擦除为 Tuple2 map(Event value)。

    //使用 map 函数也会出现类似问题,以下代码会报错
    DataStream<Tuple2< String , Long>> stream3 = clicks.map( event -> Tuple2.of(event.user, 1L));
    stream3.print();
    

    一般来说,这个问题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解决:

    public class TransReturnType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Exception {
            StreamExecutionEnvironment env = StreamExecutionEnvironment.getExecutionEnvironment();
            env.setParallelism(1);
    
            DataStreamSource<Event> clicks = env.fromElements(
                    new Event("Mary", "./home", 1000L),
                    new Event("Bob", "./cart", 2000L)
            );
    
            // 想要转换成二元组类型,需要进行以下处理
            // 1) 使用显式的 ".returns(...)"
            DataStream<Tuple2<String, Long>> stream3 = clicks
                    .map( event -> Tuple2.of(event.user, 1L) )
                    .returns(Types.TUPLE(Types.STRING, Types.LONG));
            stream3.print();
    
    
            // 2) 使用类来替代Lambda表达式
            clicks.map(new MyTuple2Mapper())
                    .print();
    
            // 3) 使用匿名类来代替Lambda表达式
            clicks.map(new MapFunction<Event, Tuple2<String, Long>>() {
                @Override
                public Tuple2<String, Long> map(Event value) throws Exception {
                    return Tuple2.of(value.user, 1L);
                }
            }).print();
    
            env.execute();
        }
    
        // 自定义MapFunction的实现类
        public static class MyTuple2Mapper implements MapFunction<Event, Tuple2<String, Long>>{
            @Override
            public Tuple2<String, Long> map(Event value) throws Exception {
                return Tuple2.of(value.user, 1L);
            }
        }
    }
    

    这些方法对于其它泛型擦除的场景同样适用。

    1. 富函数类( Rich Function Classes )

    “富函数类”也是DataStream API提供的一个函数类的接口,所有的 Flink函数类都有其Rich版本。富函数类一般是以抽象类的形式出现的。例如: RichMapFunction、 RichFilterFunction、RichReduceFunction等。

    既然“富”,那么它一定会比常规的函数类提供更多、更丰富的功能。与常规函数类的不同主要在于,富函数类可以获取运行环境的上下文,并拥有一些生命周期方法,所以可以实现更复杂的功能。

    注:生命周期的概念在编程中其实非常重要,到处都有体现。例如:对于C语言来说,我们需要手动管理内存的分配和回收,也就是手动管理内存的生命周期。分配内存而不回收,会造成内存泄漏,回收没有分配过的内存,会造成空指针异常。而在 JVM中,虚拟机会自动帮助我们管理对象的生命周期。对于前端来说,一个页面也会有生命周期。数据库连接、网络连接以及文件描 述符的创建和关闭,也都形成了生命周期。所以生命周期的概念在编程中是无处不在的,需要我们多加注意。

    Rich Function有生命周期的概念。 典型的生命周期方法有

    • open()方法,是 Rich Function的初始化方法,也就是会开启一个算子的生命周期。当一个算子的实际工作方法例如 map()或者 filter()方法被调用之前, open()会首先被调用。所以像文件 IO的创建,数据库连接的创建,配置文件的读取等等这样一次性的工作,都适合在 open()方法中完成。。

    • close()方法,是生命周期中的最后一个 调用的方法,类似于解构方法。一般用来做一些清理工作。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生命周期方法,对于一个并行子任务来说只会调用一次;而对应的,实际工作方法,例如 RichMapFunction中的 map(),在每条数据到来后都会触发一次调用。

    来看一个例子:

    输出结果是:

    public class TransRichFunction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Exception {
            StreamExecutionEnvironment env = StreamExecutionEnvironment.getExecutionEnvironment();
            env.setParallelism(2);
    
            DataStreamSource<Event> clicks = env.fromElements(
                    new Event("Mary", "./home", 1000L),
                    new Event("Bob", "./cart", 2000L),
                    new Event("Alice", "./prod?id=1", 5 * 1000L),
                    new Event("Cary", "./home", 60 * 1000L)
            );
    
            // 将点击事件转换成长整型的时间戳输出
            clicks.map(new RichMapFunction<Event, Long>() {
                        @Override
                        public void open(Configuration parameters) throws Exception {
                            super.open(parameters);
                            System.out.println("索引为 " + getRuntimeContext().getIndexOfThisSubtask() + " 的任务开始");
                        }
    
                        @Override
                        public Long map(Event value) throws Exception {
                            return value.timestamp;
                        }
    
                        @Override
                        public void close() throws Exception {
                            super.close();
                            System.out.println("索引为 " + getRuntimeContext().getIndexOfThisSubtask() + " 的任务结束");
                        }
                    })
                    .print();
    
            env.execute();
        }
    }
    
    

    输出结果:

    索引为 1 的任务开始
    索引为 0 的任务开始
    2> 1000
    1> 2000
    2> 5000
    1> 60000
    索引为 0 的任务结束
    索引为 1 的任务结束
    

    一个常见的应用场景就是,如果我们希望连接到一个外部数据库进行读写操作,那么将连接操作放在 map()中显然不是个好选择 因为每来一条数据就会重新连接一次数据库;所以我们可以在 open()中建立连接,在 map()中读写数据,而在 close()中关闭连接。所以我们推荐的最佳实践如下:

    public class MyFlatMap extends RichFlatMapFunction<IN, OUT>{ 
        @Override 
        public void open(Configuration configuration){
            // 做一些初始化工作
            // 例如建立一个和 MySQL 的连接
        }
        @Override
        public void flatMap(IN in,Collector<OUT out>){
            // 对数据库进行读写
        }
        @Override
        public void close(){
            // 清理工作,关闭和 MySQL 数据库的连接。
        }
    }
    

    另外,富函数类提供了getRuntimeContext()方法(我们在本节的第一个例子中使用了一下),可以获取到运行时上下文的一些信息,例如程序执行的并行度,任务名称,以及状态(state)。这使得我们可以大大扩展程序的功能,特别是对于状态的操作,使得 Flink中的算子具备了处理复杂业务的能力。关于 Flink中的状态管理和状态编程,我们会在后续章节逐渐展开。

    1.3.4 物理分区

    本节的最后,我们再来深入了解一下分区操作 。
    顾名思义,“分区”(partitioning) 操作 就是要将数据进行重新分布,传递到不同的流分区去进行下一步 处理 。其实我们对分区操作并不陌生,前面介绍聚合算子时,已经提到了 keyBy它就是一种按照键的哈希值来进行重新分区的 操作 。只不过这种分区操作只能保证把数据按key“分开”,至于分得均不均匀、每个 key的数据具体会分到哪一区去,这些是完全无从控制的 所以我们有时也说, keyBy是一种逻辑分区( logical partitioning)操作。

    如果说keyBy这种逻辑分区是一种“软分区”,那真正硬核的分区就应该是所谓的“物理分区”( physical partitioning)。也就是我们要真正控制分区策略,精准地调配数据,告诉每个数据到底去哪里。其实这种分区方式在一些情况下已经在发生了:例如我们编写的程序可能对多个处理任务设置了不同的并行度,那么当数据执行的上下游任务并行度变化时,数据就不应该还在当前分区以直通( forward)方式传输了 因为如果并行度变小,当前分区可能没有下游任务了;而如果并行度变大,所有数据还在原先的分区处理就会导致资源的浪费。 所以这种情况下,系统会自动地将数据均匀地发往下游所有的并行任务,保证各个分区的负载均衡。

    有些时候,我们还需要手动控制数据分区分配策略。比如当发生数据倾斜的时候,系统无法自动调整,这时就需要我们重新进行负载均衡,将数据流较为平均地发送到下游任务操作分区中去。 Flink对于经过转换操作之后的 DataStream,提供了一系列的底层操作接口 ,能够帮我们实现数据流的手动重分区。为了同 keyBy相区别,我们把这些操作统称为“物理分区”操作。物理分区与 keyBy另一大区别在于, keyBy之后得到的是一个 KeyedStream,而物理分区之后结果仍是 DataStream,且流中元素数据类型保持不变。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分区算子并不对数据进行转换处理,只是定义了数据的传输方式。

    常见的物理分区策略有随机分配(Random)、轮询分配( Round Robin)、重缩放 Rescale和广播( Broadcast),下边我们分别来做了解。

    1. 随机分区( shuffle )

    最简单的重分区方式就是直接“洗牌”。通过调用DataStream的 .shuffle()方法,将数据随机地分配到下游算子的并行任务中去。

    随机分区服从均匀分布(uniform distribution),所以可以把流中的数据随机打乱,均匀地传递到下游任务分区,如图所示。因为是完全随机的,所以对于同样的输入数据 , 每次执行得到的结果也不会相同。

    image-20220406124746490

    经过随机分区之后,得到的依然是一个DataStream。
    我们可以做个简单测试:将数据读入之后直接打印到控制台,将输出的并行度设置为4,中间经历一次 shuffle。执行多次,观察结果是否相同。

    public class TransPhysicalPatitioning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Exception {
            // 创建执行环境
            StreamExecutionEnvironment env = StreamExecutionEnvironment.getExecutionEnvironment();
            env.setParallelism(1);
    
            DataStreamSource<Event> stream = env.fromElements(new Event("Mary", "./home", 1000L),
                    new Event("Bob", "./cart", 2000L),
                    new Event("Alice", "./prod?id=100", 3000L),
                    new Event("Alice", "./prod?id=200", 3500L),
                    new Event("Bob", "./prod?id=2", 2500L),
                    new Event("Alice", "./prod?id=300", 3600L),
                    new Event("Bob", "./home", 3000L),
                    new Event("Bob", "./prod?id=1", 2300L),
                    new Event("Bob", "./prod?id=3", 3300L));
    
            // 随机分区
            stream.shuffle().print("shuffle").setParallelism(4);
    
            env.execute();
        }
    }
    
    

    输出结果:

    shuffle:2> Event{user='Alice', url='./prod?id=200', timestamp=1970-01-01 08:00:03.5}
    shuffle:4> Event{user='Alice', url='./prod?id=100', timestamp=1970-01-01 08:00:03.0}
    shuffle:3> Event{user='Mary', url='./home', timestamp=1970-01-01 08:00:01.0}
    shuffle:1> Event{user='Bob', url='./cart', timestamp=1970-01-01 08:00:02.0}
    shuffle:4> Event{user='Bob', url='./home', timestamp=1970-01-01 08:00:03.0}
    shuffle:2> Event{user='Bob', url='./prod?id=1', timestamp=1970-01-01 08:00:02.3}
    shuffle:3> Event{user='Bob', url='./prod?id=2', timestamp=1970-01-01 08:00:02.5}
    shuffle:3> Event{user='Alice', url='./prod?id=300', timestamp=1970-01-01 08:00:03.6}
    shuffle:3> Event{user='Bob', url='./prod?id=3', timestamp=1970-01-01 08:00:03.3}
    
    1. 轮询分区( Round Robin )

    轮询也是一种常见的重分区方式。简单来说就是“发牌”,按照先后顺序将数据做依次分发,如图所示。通过调用 DataStream的 .rebalance()方法,就可以实现轮询重分区。 rebalance使用的是 Round Robin负载均衡算法,可以将输入流数据平均分配到下游的并行任务中去。

    注:Round Robin算法用在了很多地方,例如 Kafka和 Nginx

    image-20220406125212873

    我们同样可以在代码中进行测试:

    // 2. 轮询分区
    stream.rebalance().print("rebalance").setParallelism(4);
    

    输出结果:

    rebalance:1> Event{user='Bob', url='./cart', timestamp=1970-01-01 08:00:02.0}
    rebalance:2> Event{user='Alice', url='./prod?id=100', timestamp=1970-01-01 08:00:03.0}
    rebalance:3> Event{user='Alice', url='./prod?id=200', timestamp=1970-01-01 08:00:03.5}
    rebalance:4> Event{user='Mary', url='./home', timestamp=1970-01-01 08:00:01.0}
    rebalance:2> Event{user='Bob', url='./home', timestamp=1970-01-01 08:00:03.0}
    rebalance:1> Event{user='Alice', url='./prod?id=300', timestamp=1970-01-01 08:00:03.6}
    rebalance:3> Event{user='Bob', url='./prod?id=1', timestamp=1970-01-01 08:00:02.3}
    rebalance:4> Event{user='Bob', url='./prod?id=2', timestamp=1970-01-01 08:00:02.5}
    rebalance:4> Event{user='Bob', url='./prod?id=3', timestamp=1970-01-01 08:00:03.3}
    
    1. 重缩放分区( rescale )

    重缩放分区和轮询分区非常相似。当调用rescale()方法时,其实底层也是使用 Round Robin算法进行轮询,但是只会将数据轮询发送到下游并行任务的一部分中,如图所示。也就是说,“发牌人”如果有多个,那么 rebalance的方式是每个发牌人都面向所有人发牌;而 rescale的做法是分成小团体,发牌人只给自己团体内的所有人轮流发牌。

    image-20220406125554271

    当下游任务(数据接收方)的数量是上游任务(数据发送方)数量的整数倍时,rescale的效率明显会更高。比如当上游任务数量是 2,下游任务数量是 6时,上游任务其中一个分区的数据就将会平均分配到下游任务的 3个分区中。

    由于rebalance是所有分区数据的“重新平衡”,当 TaskManager数据量较多时,这种跨节点的网络传输必然影响效率;而如果我们配置的 task slot数量合适,用 rescale的方式进行“局部重缩放”,就可以让数据只在当前 TaskManager的多个 slot之间重新分配,从而避免了网络传输带来的损耗。

    从底层实现上看,rebalance和 rescale的根本区别在于任务之间的连接机制不同。 rebalance将会针对所有上游任务( 发送数据方)和所有下游任务(接收数据方)之间建立通信通道,这是一个笛卡尔积的关系;而 rescale仅仅针对每一个任务和下游对应的部分任务之间建立通信通道,节省了很多资源。

    可以在代码中测试如下:

        // 3. rescale重缩放分区
            env.addSource(new RichParallelSourceFunction<Integer>() {  // 这里使用了并行数据源的富函数版本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SourceContext<Integer> sourceContext) throws Exception {
                            for (int i = 1; i <= 8; i++) {
                                // 将奇数发送到索引为1的并行子任务
                                // 将偶数发送到索引为0的并行子任务
                                if ( i % 2 == getRuntimeContext().getIndexOfThisSubtask()) {
                                    sourceContext.collect(i);
                                }
                            }
                        }
    
                        @Override
                        public void cancel() {
    
                        }
                    })
                    .setParallelism(2)
                    .rescale()
                    .print().setParallelism(4);
    

    这里使用rescale方法,来做数据的分区,输出结果是:

    3> 1
    2> 4
    1> 2
    4> 3
    1> 6
    2> 8
    3> 5
    4> 7
    

    可以将rescale方法换成 rebalance方法,输出结果是:

    3> 2
    2> 1
    1> 7
    4> 4
    3> 3
    2> 8
    1> 6
    4> 5
    
    1. 广播( broadcast )

    这种方式其实不应该叫做“重分区”,因为经过广播之后,数据会在不同的分区都保留一份,可能进行重复处理。可以通过调用 DataStream的 broadcast()方法,将输入数据复制并发送到下游算子的所有并行任务中去。

    具体代码测试如下:

    // 4. 广播
    stream.broadcast().print("broadcast").setParallelism(4);
    

    可以看到,数据被复制然后广播到了下游的所有并行任务中去了。

    broadcast:2> Event{user='Mary', url='./home', timestamp=1970-01-01 08:00:01.0}
    broadcast:1> Event{user='Mary', url='./home', timestamp=1970-01-01 08:00:01.0}
    broadcast:4> Event{user='Mary', url='./home', timestamp=1970-01-01 08:00:01.0}
    broadcast:3> Event{user='Mary', url='./home', timestamp=1970-01-01 08:00:01.0}
    broadcast:1> Event{user='Bob', url='./cart', timestamp=1970-01-01 08:00:02.0}
    broadcast:2> Event{user='Bob', url='./cart', timestamp=1970-01-01 08:00:02.0}
    broadcast:4> Event{user='Bob', url='./cart', timestamp=1970-01-01 08:00:02.0}
    broadcast:3> Event{user='Bob', url='./cart', timestamp=1970-01-01 08:00:02.0}
    ...
    
    1. 全局分区( global )

    全局分区也是一种特殊的分区方式。这种做法非常极端,通过调用.global()方法,会将所有的输入流数据都发送到下游算子的第一个并行子任务中去。这就相当于强行让下游任务并行度变成了 1,所以使用这个操作需要非常谨慎,可能对程序造成很大的压力。

    1. 自定义分区( Custom )

    当Flink提供的所有分区策略都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时,我们可以通过使用partitionCustom()方法来自定义分区策略。

    在调用时,方法需要传入两个参数,第一个是自定义分区器(Partitioner)对象,第二个是应用分区器的字段,它的指定方式与 keyBy指定 key基本一样:可以通过字段名称指定,也可以通过字段位置索引来指定,还可以实现一个 KeySelector。

    例如,我们可以对一组自然数按照奇偶性进行重分区。代码如下:

            // 6. 自定义重分区
            // 将自然数按照奇偶分区
            env.fromElements(1, 2, 3, 4, 5, 6, 7, 8)
                    .partitionCustom(new Partitioner<Integer>() {
                        @Override
                        public int partition(Integer key, int numPartitions) {
                            return key % 2;
                        }
                    }, new KeySelector<Integer, Integer>() {
                        @Override
                        public Integer getKey(Integer value) throws Exception {
                            return value;
                        }
                    })
                    .print().setParallelism(2);
    

    1.4 输出算子

    image-20220406131826672

    Flink作为数据处理框架,最终还是要把计算处理的结果写入外部存储,为外部应用提供支持,如图所示,本节将主要讲解 Flink中的 Sink操作。我们已经了解了 Flink程序如何对数据进行读取、转换等操作,最后一步当然就应该将结果数据保存或输出到外部系统了。

    1.4.1 连接到外部系统

    在Flink中,如果我们希望将数据写入外部系统,其实并不是一件难事。我们知道所有算子都可以通过实现函数类来自定义处理逻辑,所以只要有读写客户端,与外部系统的交互在任何一个处理算子中都可以实现。例如在 MapFunction中,我们完全可以构建一个到 Redis的连接,然后将当前处理的结果保存到 Redis中。如果考虑到只需建立一次连接,我们也可以利用RichMapFunction,在 open() 生命周期中做连接操作。

    这样看起来很方便,却会带来很多问题。Flink作为一个快速的分布式实时流处理系统,对稳定性和容错性要求极高 。一旦出现故障,我们应该有能力恢复之前的状态,保障处理结果的正确性。这种性质一般被称作“状态一致性”。 Flink内部提供了一致性检查点( checkpoint )来保障我们可以回滚到正确的状态;但如果我们在处理过程中任意读写外部系统,发生故障后就很难回退到从前了。

    为了避免这样的问题,Flink的 DataStream API专门提供了向外部写入数据的方法:addSink。与 addSource类似, addSink方法对应着一个“ Sink”算子,主要就是用来实现与外部系统连接、并将数据提交写入的; Flink程序中所有对外的输出操作,一般都是利用 Sink算子 完成的。

    Sink一词有“下沉”的意思,有些资料会相对于“数据源”把它翻译为“数据汇”。不论怎样理解, Sink在 Flink中代表了将结果数据收集起来、输出到外部的意思,所以我们这里统一把它直观地叫作“输出算子”。

    之前我们一直在使用的print方法其实就是一种 Sink,它表示将数据流写入标准控制台打印输出。查看源码可以发现, print方法返回的就是一个 DataStreamSink

        @PublicEvolving
        public DataStreamSink<T> print() {
            PrintSinkFunction<T> printFunction = new PrintSinkFunction<>();
            return addSink(printFunction).name("Print to Std. Out");
        }
    

    与Source算子非常类似,除去一些 Flink预实现的 Sink,一般情况下 Sink算子的创建是通过调用 DataStream的 .addSink()方法实现的。

    stream.addSink (new SinkFunction(...))
    

    addSource的参数需要实现一个 SourceFunction接口;类似地, addSink方法同样需要传入一个参数,实现的是 SinkFunction接口。在这个接口中只需要重写一个方法 invoke(),用来将指定的值写入到外部系统中。这个方法在每条数据记录到来时都会调用:

    default void invoke(IN value, Context context) throws Exception
    

    当然,SinkFuntion多数情况下同样并不需要我们自己实现。 Flink官方提供了一部分的框架的 Sink连接器。如图所示,列出了 Flink官方目前支持的第三方系统连接器:

    image-20220406132500707

    我们可以看到,像Kafka之类流式系统, Flink提供了完美对接, source/sink两端都能连接,可读可写;而对于 Elasticsearch、文件系统( FileSystem)、 JDBC等数据存储系统,则只提供了输出写入的 sink连接器。

    除Flink官方之外, Apache Bahir作为给 Spark和 Flink提供扩展支持的项目,也实现了一些其他第三方系统与 Flink的连接器,如图所示。

    image-20220406132529194

    除此以外,就需要用户自定义实现sink连接器了。
    接下来,我们就选取一些常见的外部系统进行展开讲解。

    1.4.2 输出到文件

    最简单的输出方式,当然就是写入文件了。对应着读取文件作为输入数据源,Flink本来也有一些非常简单粗暴的输出到文件的预实现方法:如 writeAsText()、 writeAsCsv(),可以直接将输出结果保存到文本文件或 Csv文件。但我们知道,这种方式是不支持同时写入一份文件的;所以我们往往会将最后的 Sink操作并行度设为 1,这就大大拖慢了系统效率;而且对于故障恢复后的状态一致性,也没有任何保证。所以目前这些简单的方法已经要被弃用。

    Flink为此专门提供了一个流式文件系统的连接器: StreamingFileSink,它继承自抽象类RichSinkFunction,而且集成了 Flink的检查点( checkpoint)机制,用来保证精确一次 exactly once)的一致性语义。

    StreamingFileSink为批处理和流处理提供了一个统一的 Sink,它可以将分区文件写入 Flink支持的文件系统。它可以保证精确一次 的状态一致性, 大大改进了之前流式文件 Sink的方式。它的主要操作是将数据写入桶( buckets),每个桶中的数据都可以分割成一个个大小有限的分区文件,这样一来就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分布式文件存储。我们可以通过各种配置来控制“分桶”的操作; 默认的分桶方式是基于时间的,我们每小时写入一个新的桶。换句话说,每个桶内保存的文件,记录的都是 1小时的输出数据 。

    StreamingFileSink支持行编码( Row encoded)和批量编码 Bulk encoded 比如 Parquet格式。这两种不同的方式都有各自的构建器( builder),调用方法也非常简单,可以直接调用StreamingFileSink的静态方法

    • 行编码: StreamingFileSink.forRowFormat basePath rowEncoder)。
    • 批量编码: StreamingFileSink.forBulkFormat basePath bulkWriterFactory)。

    在创建行或批量编码Sink时,我们需要传入两个参数,用来指定存储桶的基本路径( basePath)和数据的编码逻辑( rowEncoder或 bulkWriterFactory)。

    下面我们就以行编码为例,将一些测试数据直接写入文件:

    public class SinkToFile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Exception{
            StreamExecutionEnvironment env = StreamExecutionEnvironment.getExecutionEnvironment();
            env.setParallelism(4);
    
            DataStream<Event> stream = env.fromElements(new Event("Mary", "./home", 1000L),
                    new Event("Bob", "./cart", 2000L),
                    new Event("Alice", "./prod?id=100", 3000L),
                    new Event("Alice", "./prod?id=200", 3500L),
                    new Event("Bob", "./prod?id=2", 2500L),
                    new Event("Alice", "./prod?id=300", 3600L),
                    new Event("Bob", "./home", 3000L),
                    new Event("Bob", "./prod?id=1", 2300L),
                    new Event("Bob", "./prod?id=3", 3300L));
    
            StreamingFileSink<String> fileSink = StreamingFileSink
                    .<String>forRowFormat(new Path("./output"),
                            new SimpleStringEncoder<>("UTF-8"))
                    .withRollingPolicy(
                            DefaultRollingPolicy.builder()
                                    .withRolloverInterval(TimeUnit.MINUTES.toMillis(15))
                                    .withInactivityInterval(TimeUnit.MINUTES.toMillis(5))
                                    .withMaxPartSize(1024 * 1024 * 1024)
                                    .build())
                    .build();
    
            // 将Event转换成String写入文件
            stream.map(Event::toString).addSink(fileSink);
    
            env.execute();
        }
    }
    
    

    这里我们创建了一个简单的文件Sink,通过 .withRollingPolicy()方法指定了一个“滚动策略”。“滚动”的概念在日志文件的写入中经常遇到:因为文件会有内容持续不断地写入,所以我们应该给一个标准,到什么时候就开启新的文件,将之前的内容归档保存。也就是说,上面的代码设置了在以下 3种情况下,我们就会滚动分区文件:

    • 至少包含 15分钟的数据
    • 最近 5分钟没有收到新的数据
    • 文件大小已达到 1 GB

    1.4.3 输出到 Kafka

    Kafka是一个分布式的 基于 发布 /订阅的消息系统,本身处理的也是流式数据,所以跟Flink“天生一对 ”,经常会作为 Flink的输入数据源和输出系统。 Flink官方为 Kafka提供了 Source和 Sink的连接器,我们可以用它方便地从 Kafka读写数据。如果仅仅是支持读写,那还说明不了 Kafka和 Flink关系的亲密;真正让它们密不可分的是, Flink与 Kafka的连接器提供了端到端的精确一次( exactly once)语义保证,这在实际项目中是最高级别的一致性保证。关于这部分内容,我们会在后续章节做更详细的讲解。

    现在我们要将数据输出到
    Kafka,整个数据处理的闭环已经形成,所以可以完整测试如下

    (1)添加 Kafka 连接器依赖

    由于我们已经测试过从Kafka数据源 读取数据,连接器相关依赖已经引入,这里就不重复
    介绍了。
    (2)启动 Kafka集群
    (3)编写输出到 Kafka的示例代码
    我们可以直接将用户行为数据保存为文件clicks.csv,读取后不做转换直接写入 Kafka,主题( topic)命名为 clicks”。

    public class SinkToKafka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Exception {
            StreamExecutionEnvironment env = StreamExecutionEnvironment.getExecutionEnvironment();
            env.setParallelism(1);
    
            Properties properties = new Properties();
            properties.put("bootstrap.servers", "hadoop102:9092");
    
            DataStreamSource<String> stream = env.readTextFile("input/clicks.csv");
    
            stream.addSink(new FlinkKafkaProducer<String>(
                            "clicks",
                            new SimpleStringSchema(),
                            properties
                    ));
    
            env.execute();
        }
    }
    

    这里我们可以看到,addSink传入的参数是一个 FlinkKafkaProducer。这也很好理解,因为需要向 Kafka写入数据,自然应该创建一个生产者。 FlinkKafkaProducer继承了抽象类TwoPhaseCommitSinkFunction,这是一个实现了 “两阶段提交 ”的 RichSinkFunction。两阶段提交提供了 Flink向 Kafka写入数据的事务性保证,能够真正做到精确一次( exactly once)的状态一致性。关于这部分内容,我们会在后续章节展开介绍。

    (4)运行代码,在 Linux主机启动一个消费者 , 查看是否收到数据

    bin/kafka-console-consumer.sh --bootstrap-server hadoop102:9092 --topic clicks
    

    我们可以看到消费者可以正常消费数据,证明向Kafka写入数据成功。另外,我们也可以读取 5.2节中介绍过的任意数据源,进行更多的完整测试。比较有趣的一个实验是,我们可以同时将 Kafka作为 Flink程序的数据源和写入结果的外部系统。只要将输入和输出的数据设置为不同的 topic,就可以看到整个系统运行的路径 Flink从 Kakfa的一个 topic读取消费数据,然后进行处理转换,最终将结果数据写入 Kafka的另一个 topic 数据从 Kafka流入、经 Flink处理后又流回到 Kafka去,这就是所谓的“数据管道” 应用。

    1.4.4 输出到 Redis

    Redis是一个开源的内存式的数据存储,提供了像字符串(string)、哈希表 (hash)、列表 (list)、集合(set)、排序集合 (sorted set)、位图( bitmap)、地理索引和流 (stream)等一系列常用的数据结构。因为它运行速度快、支持的数据类型丰富,在实际项目中已经成为了架构优化必不可少的一员,一般用作数据库、缓存,也可以作为消息代理。

    Flink没有直接提供官方的 Redis连接器,不过 Bahir项目还是担任了合格的辅助角色,为我们提供了 Flink Redis的连接工具。但版本升级略显滞后,目前连接器版本为 1.0,支持的Scala版本最新到 2.11。由于我们的测试不涉及到 Scala的相关版本变化,所以并不影响使用。实际项目应用中,应该以匹配的组件版本运行。

    具体测试步骤如下:

    (1)导入的 Redis连接器依赖

            <dependency>
                <groupId>org.apache.bahir</groupId>
                <artifactId>flink-connector-redis_2.11</artifactId>
                <version>1.0</version>
            </dependency>
    

    (2)启动 Redis集群
    这里我们为方便测试,只启动了单节点Redis。
    (3)编写输出到 Redis的示例代码
    连接器为我们提供了一个RedisSink,它继承了抽象类 RichSinkFunction,这就是已经实现好的向 Redis写入数据的 SinkFunction。我们可以直接将 Event数据输出到 Redis

    public class SinkToRedis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Exception {
            StreamExecutionEnvironment env = StreamExecutionEnvironment.getExecutionEnvironment();
            env.setParallelism(1);
    
            DataStreamSource<Event> stream = env.addSource(new ClickSource());
    
            // 创建一个到redis连接的配置
            FlinkJedisPoolConfig conf = new FlinkJedisPoolConfig.Builder()
                    .setHost("hadoop102")
                    .build();
    
            stream.addSink(new RedisSink<Event>(conf, new MyRedisMapper()));
    
            env.execute();
        }
    }
    

    这里RedisSink的构造方法需要传入两个参数:

    • JFlinkJedisConfigBase Jedis的连接配置
    • RedisMapper Redis映射类接口,说明怎样将数据转换成可以写入 Redis的类型

    接下来主要就是定义一个Redis的映射类,实现 RedisMapper接口。

        public static class MyRedisMapper implements RedisMapper<Event> {
            @Override
            public RedisCommandDescription getCommandDescription() {
                return new RedisCommandDescription(RedisCommand.HSET, "clicks");
            }
    
            @Override
            public String getKeyFromData(Event data) {
                return data.user;
            }
    
            @Override
            public String getValueFromData(Event data) {
                return data.url;
            }
        }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保存到Redis时调用的命令是 HSET,所以是保存为哈希表 hash,表名为“clicks”;保存的数据以 user为 key,以 url为 value,每来一条数据就会做一次转换。
    (4)运行代码 Redis查看是否收到数据。

    $ redis cli
    hadoop102:6379>hgetall clicks
    1) “Mary”
    2) “./home”
    3) “Bob”
    4) “./cart”
    

    我们会发现,发送了多条数据 , Redis中只有 2条数据 . 原因是 hash中的 key重复了 , 后面的会把前面的覆盖掉。

    1.4.5 输出到 Elasticsearch

    ElasticSearch是一个分布式的开源搜索和分析引擎,适用于所有类型的数据。 ElasticSearch有着简洁的 REST风格的 API,以良好的分布式特性、速度和可扩展性而闻名,在大数据领域应用非常广泛。

    Flink为 ElasticSearch专门提供了官方的 Sink 连接器, Flink 1.13支持当前最新版本的ElasticSearch。

    写入数据的ElasticSearch的测试步骤如下。
    (1)添加 Elasticsearch 连接器依赖

      <dependency>
           <groupId>org.apache.flink</groupId>
           <artifactId>flink-connector-elasticsearch6_${scala.binary.version}</artifactId>
           <version>${flink.version}</version>
       </dependency>
    

    (2)启动 Elasticsearch集群
    (3)编写输出到 Elasticsearch的示例 代码

    public class SinkToEs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Exception {
            StreamExecutionEnvironment env = StreamExecutionEnvironment.getExecutionEnvironment();
            env.setParallelism(1);
    
            DataStreamSource<Event> stream = env.fromElements(
                    new Event("Mary", "./home", 1000L),
                    new Event("Bob", "./cart", 2000L),
                    new Event("Alice", "./prod?id=100", 3000L),
                    new Event("Alice", "./prod?id=200", 3500L),
                    new Event("Bob", "./prod?id=2", 2500L),
                    new Event("Alice", "./prod?id=300", 3600L),
                    new Event("Bob", "./home", 3000L),
                    new Event("Bob", "./prod?id=1", 2300L),
                    new Event("Bob", "./prod?id=3", 3300L));
    
            ArrayList<HttpHost> httpHosts = new ArrayList<>();
            httpHosts.add(new HttpHost("hadoop102", 9200, "http"));
    
            // 创建一个ElasticsearchSinkFunction
            ElasticsearchSinkFunction<Event> elasticsearchSinkFunction = new ElasticsearchSinkFunction<Event>() {
                @Override
                public void process(Event element, RuntimeContext ctx, RequestIndexer indexer) {
                    HashMap<String, String> data = new HashMap<>();
                    data.put(element.user, element.url);
    
                    IndexRequest request = Requests.indexRequest()
                            .index("clicks")
                            .type("type")    // Es6 必须定义type
                            .source(data);
    
                    indexer.add(request);
                }
            };
    
            stream.addSink(new ElasticsearchSink.Builder<Event>(httpHosts, elasticsearchSinkFunction).build());
    
            env.execute();
        }
    }
    
    

    与RedisSink类似,连接器也为我们实现了写入到 Elasticsearch的SinkFunction ElasticsearchSink。区别在于,这个类的构造方法是私有( private)的,我们
    需要使用 ElasticsearchSink的 Builder内部静态类,调用它的 build()方法才能创建出真正的SinkFunction。

    而Builder的构造方法中又有两个参数:

    • httpHosts:连接到的 Elasticsearch集群主机列表
    • elasticsearchSinkFunction:这并不是我们所说的 SinkFunction,而是用来说明具体处理逻辑、准备数据向 Elasticsearch发送请求的函数

    具体的操作需要重写中elasticsearchSinkFunction中的 process方法,我们可以将要发送的数据放在一个 HashMap中,包装成 IndexRequest向外部发送 HTTP请求。
    (4)运行代码,访问 Elasticsearch查看是否收到数据。

    1.4.6 输出到 MySQL JDBC

    关系型数据库有着非常好的结构化数据设计、方便的SQL查询,是很多企业中业务数据存储的主要形式。 MySQL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尽管在大数据处理中直接与 MySQL交互的场景不多,但最终处理的计算结果是要给外部应用消费使用的,而外部应用读取的数据存储往往就是 MySQL。所以我们也需要知道如何将数据输出到 MySQL这样的传统数据库。

    写入数据的MySQL的测试步骤如下。
    (1)添加依赖

          <dependency>
                <groupId>org.apache.flink</groupId>
                <artifactId>flink-connector-jdbc_${scala.binary.version}</artifactId>
                <version>${flink.version}</version>
            </dependency>
            <dependency>
                <groupId>mysql</groupId>
                <artifactId>mysql-connector-java</artifactId>
                <version>5.1.47</version>
            </dependency>
    

    (2)启动 MySQL,在 database库下建表 clicks

    mysql> create table clicks(
    --> user varchar(20) not null,
    --> url varchar(100) not null);
    

    (3)编写输出到 MySQL的示例代码

    public class SinkToMySQL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Exception {
            StreamExecutionEnvironment env = StreamExecutionEnvironment.getExecutionEnvironment();
            env.setParallelism(1);
    
    
            DataStreamSource<Event> stream = env.fromElements(
                    new Event("Mary", "./home", 1000L),
                    new Event("Bob", "./cart", 2000L),
                    new Event("Alice", "./prod?id=100", 3000L),
                    new Event("Alice", "./prod?id=200", 3500L),
                    new Event("Bob", "./prod?id=2", 2500L),
                    new Event("Alice", "./prod?id=300", 3600L),
                    new Event("Bob", "./home", 3000L),
                    new Event("Bob", "./prod?id=1", 2300L),
                    new Event("Bob", "./prod?id=3", 3300L));
    
            stream.addSink(
                    JdbcSink.sink(
                            "INSERT INTO clicks (user, url) VALUES (?, ?)",
                            (statement, r) -> {
                                statement.setString(1, r.user);
                                statement.setString(2, r.url);
                            },
                            new JdbcConnectionOptions.JdbcConnectionOptionsBuilder()
                                    .withUrl("jdbc:mysql://localhost:3306/test")
                                    .withDriverName("com.mysql.jdbc.Driver")
                                    .withUsername("root")
                                    .withPassword("root")
                                    .build()
                    )
            );
            env.execute();
        }
    }
    

    (4)运行代码,用客户端连接 MySQL,查看是否成功写入数据。

    1.4.7 自定义Sink输出

    如果我们想将数据存储到我们自己的存储设备中,而Flink并没有提供可以直接使用的连接器,又该怎么办呢?

    与Source类似, Flink为我们提供了通用的 SinkFunction接口和对应的 RichSinkDunction抽象类,只要实现它,通过简单地调用 DataStream的 .addSink()方法 就可以自定义写入任何外部存储。之前与外部系统的连接,其实都是连接器帮我们实现了 SinkFunction,现在既然没有现成的,我们就只好自力更生了。 例如, Flink并没有提供 HBase的连接器,所以需要我们自己写。

    在实现SinkFunction的时候,需要重写的一个关键方法 invoke(),在这个方法中我们就可以实现将流里的数据发送出去的逻辑。

    我们这里使用了SinkFunction的富函数版本,因为这里我们又使用到了生命周期的概念,创建 HBase的连接以及关闭 HBase的连接需要分别放在 open()方法和 close()方法中。

    (1)导入依赖

         <dependency>
                <groupId>org.apache.hbase</groupId>
                <artifactId>hbase-client</artifactId>
                <version>${hbase.version}</version>
            </dependency>
    

    (2)编写输出到 HBase的示例代码

    import org.apache.flink.configuration.Configuration;
    import org.apache.flink.streaming.api.environment.StreamExecutionEnvironment;
    import org.apache.flink.streaming.api.functions.sink.RichSinkFunction;
    import org.apache.hadoop.hbase.HBaseConfiguration;
    import org.apache.hadoop.hbase.TableName;
    import org.apache.hadoop.hbase.client.Connection;
    import org.apache.hadoop.hbase.client.ConnectionFactory;
    import org.apache.hadoop.hbase.client.Put;
    import org.apache.hadoop.hbase.client.Table;
    import java.nio.charset.StandardCharsets;
    
    public class SinkCustomtoHBase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Exception {
            StreamExecutionEnvironment env = StreamExecutionEnvironment.getExecutionEnvironment();
            env.setParallelism(1);
            env.fromElements("hello", "world").addSink(new RichSinkFunction() {
                public org.apache.hadoop.conf.Configuration configuration; // 管理 Hbase 的配置信息 这里因为 Configuration 的重名问题,将类以完整路径导入
                public Connection connection; // 管理 Hbase 连接
    
                @Override
                public void open(Configuration parameters) throws Exception {
                    super.open(parameters);
                    configuration = HBaseConfiguration.create();
                    configuration.set("hbase.zookeeper.quorum", "hadoop102:");
                    connection = ConnectionFactory.createConnection(configuration);
                }
    
                @Override
                public void invoke(String value, Context context) throws Exception {
                    Table table = connection.getTable(TableName.valueOf("test")); // 表名为 test
                    Put put = new Put("rowkey" .getBytes(StandardCharsets.UTF_8)); // 指定 rowkey
                    put.addColumn("info" .getBytes(StandardCharsets.UTF_8) /// 指定列名
                            , value.getBytes(StandardCharsets.UTF_8) /// 写入的数据
                            , "1" .getBytes(StandardCharsets.UTF_8)); /// 写入的数据
                    table.put(put); // 执行 put 操作
                    table.close(); /// 将表关闭
                }
    
                @Override
                public void close() throws Exception {
                    super.close();
                    connection.close(); // 关闭连接
                    env.execute();
                }
            });
            env.execute();
        }
    }
    
    

    (3)可以在 HBase查看插入的数据。

    1.5 本章总结

    本章从编写Flink程序的基本流程入手,依次讲解了执行环境的创建、数据源的读取、数据流的转换操作,和最终结果数据的输出,对各种常见的转换操作 API和外部系统的连接都做了详细介绍,并在其中穿插阐述了 Flink中支持的数据类型和 UDF的用法。我们可以自信地说,到目前为止已经充分掌握了 DataStream API的基本用法,熟悉了 Flink的编程习惯,应该说已经真正跨进了 Flink流处理的大门。

    当然,本章对于转换算子只是一个简单介绍,Flink中的操作远远不止这些,还有窗口(Window)、多流转换、底层的处理函数 Process Function)以及状态编程等更加高级的用法。另外本章中由于涉及读写外部系统,我们不只一次地提到了“精确一次( exactly once)”的状态一致性,这也是 Flink的高级特性之一。关于这些内容,我们将在后续章节逐一展开。

  • 相关阅读:
    bzoj1562: [NOI2009]变换序列
    bzoj2763: [JLOI2011]飞行路线
    有上下界网络流
    bzoj3211: 花神游历各国
    bzoj3668: [Noi2014]起床困难综合症
    bzoj2743: [HEOI2012]采花
    BZOJ 1787: [Ahoi2008]Meet 紧急集合
    BZOJ 1029 [JSOI2007]建筑抢修 贪心
    BZOJ 2748 音量调节
    BZOJ 3524: [Poi2014]Couriers 主席树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wkfvawl/p/16121621.html
Copyright © 2020-2023  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