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朱金灿
来源:http://blog.csdn.net/clever101
我发现一般的project技术应用问题能够归纳为四个方面的问题:怎样定义问题。怎样解决这个问题。怎样验证问题已经得到了解决。怎样优化解决这个问题的效率。
以下我以一个详细的样例来解释这四个方面的问题。比方家电制造商的需求调查人员通过调查,发现用户的需求是想吃上热饭,于是就定义了一个问题:通过制造什么家电能够满足用户吃上热饭这个需求,这个过程就叫定义问题。需求调查人员和工厂的技术人员一商议,得到结论:通过制造电饭煲能够解决这个问题。于是他们制造了电饭煲,这个过程就叫解决这个问题。可是光是攻克了问题是不够的。由于你怎么知道你制造的电饭煲煮出的饭是满足用户需求的呢?简单来说就是能够吃的呢,这就须要一系列的验证指标和验证过程,这个过程就叫怎样验证问题已经得到了解决。
嗯,如今验证了电饭煲煮出的饭是合格的。满足用户须要了,貌似事情就完结了。
然而事情还没玩呢。由于市面上有非常多电饭煲制造厂商,你家的产品凭什么能竞争过别家的产品?因此须要时刻改进你的电饭煲产品。比方煮饭时间比别人短,耗电少等,这个过程就叫怎样优化解决这个问题的效率。
想到了这里。我又在想还有一个问题:为什么国产货的质量远远不如进口产品?我想原因之中的一个是我们把绝大部分的精力放在怎样解决这个问题方面。首先我们未定义好问题。可能有人感到奇怪:定义问题不是挺easy的吗?说实话定义问题不是一个低技术含量的活。
我的经验是假设你能把你遇到的问题清晰地讲给别人听。那么你已经具有了一半解决这个问题的机会。有一个趣闻是在某个著名公司的一个惯例是在问别人问题之前都须要将问题向一个玩具小人说一遍,提问者往往在描写叙述问题的过程中找到了解决这个问题的思路。
其次是我们缺乏对问题是否得到解决的验证手段,就是说我们的产品质量评价标准和体系往往是缺乏的。由于这个须要较真。而不直接产出成果。因此往往得不到领导重视。
三是我们缺乏对优化解决这个问题的效率的孜孜以求的精神。这个源于两个方面:一是我们重视技术引进。不重视技术的吸收和改进。在中国企业家眼里,技术基本上等于先进的设备,所以中国老板的设备一个比一个买得先进。但花钱培训技术员却舍不得,培训全员的老板则更是少之又少。记得曾经给一个家具公司做企业形象设计的时候。听说过一个真实的故事:某位家具公司的老板愿意花750万买了一台日本的设备,可是须要花40万培训一批技师却舍不得,以至于被不懂操作的人把机器搞坏。仅仅有再花50万去修。其实。这种样例在中国比比皆是。日本人跟中国人不太一样,他们买设备可能精打细算,可是学习技术比較舍得花钱,而消化技术则更舍得花钱和精力。打个不太恰当的比方。我们的设备是100分,他们的设备可能是80分,我们用的能力可能仅仅有30分。人家用到95分,这样100×30%,仅仅有30分。而80×95%有76分。
他们用80分的设备却胜过我们100分的设备。这就是技术的差距,也是软实力的差距。
所以,设备并非最基本的。技术才是最重要的。技术的关键就是全面消化和全员掌握。
其实。假设一个企业长期从事某一种产品的设计和生产。他们所掌握的信息、资源和技术就一定越来越系统和深入,优势也就越来越明显,不论什么一个新的进入者要想在短期内赶超是根本不可能的。二是我们传统文化讲究中庸,做得几乎相同在业界是非常流行的。
因此要改进国货的质量,也就须要从我们做得不足的三个方面发力:首先定义好我们要解决的问题;其次建立科学的质量评价标准和測试验证流程。三是引进技术的同一时候须要吸收消化好,并不断予以改进,在提高产品质量精益求精。
參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