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ython中bytes和str


    1、python中bytes和str

    Python3 最重要的新特性大概要算是对文本(text)和二进制数据(binary data)作了更为清晰的区分

    (1)Python 3.0使用文本和(二进制)数据的概念而不是Unicode字符串和8位字符串。所有文本都是Unicode; 但编码的 Unicode表示为二进制数据。用于保存文本str的类型是用于保存数据的类型 bytes。与2.x情况的最大区别在于,任何在Python 3.0中混合文本和数据的尝试都会提高 TypeError,而如果你要在Python 2.x中混合使用Unicode和8位字符串,那么如果8位字符串可以使用它碰巧只包含7位(ASCII)字节,但UnicodeDecodeError如果它包含非ASCII值,则会得到 。多年来,这种特定价值的行为造成了许多悲伤的面孔。、

    (2)您不能再将u"..."文字用于Unicode文本。但是,您必须将b"..."文字用于二进制数据

    (3)由于strbytes类型不能混合,因此必须始终在它们之间进行显式转换。使用str.encode() 从去strbytes,并bytes.decode() 从去bytesstr。你也可以分别使用bytes(s, encoding=...) 和str(b,encoding=...).

    >>> b=b'good'
    >>> print(type(b))
    <class 'bytes'>
    >>> str(b3,encoding='utf-8')
    'example'
    >>> print(type(str(b3,encoding='utf-8')))
    <class 'str'>
    >>>

    4)原始字符串文字中的所有反斜杠都按字面解释。这意味着原始字符串中的转义'U''u'转义不会被特别处理。例如,r'u20ac'Python 3.0中是一个包含6个字符的字符串,而在2.6中,ur'u20ac'则是单个“euro”字符。(当然,此更改仅影响原始字符串文字;欧元字符'u20ac'在Python 3.0中。

    总结bytes和str的区别:

    1、bytes(一堆二进制的数字,如:b'11001010')主要是给在计算机看的,string主要是给人看的

    首先计算机能存储的唯一东西就是 bytes。所以为了在计算机中存储东西,我们首先得将其编码(encode),例如将其转化为 bytes。比如:
    要想保存音乐,我们首先得用 MP3, WAV 等将其编码
    要想保存图片,我们首先得用 PNG, JPEG 等将其编码
    要想保存文本,我们首先得用 ASCII, UTF-8 等将其编码
    Unicode 是字符集,不是字符编码。Unicode 把全世界的字符都搜集并且编号了,但是没有规定具体的编码规则。编码规则有 UTF-8、GBK 之类的。

    Python3 不会以任意隐式的方式混用 str 和 bytes。正是这使得两者的区分特别清晰,你不能拼接字符串和字节包,也无法在字节包里搜索字符串(反之亦然),也不能将字符串传入参数为字节包的函数(反之亦然)。

    2、中间有个桥梁就是编码规则,现在大趋势是utf8

    例如:在编辑和保存文件时,从文件读取的UTF-8字符被转换为Unicode字符到内存里,编辑完成后,保存的时候再把Unicode转换为UTF-8保存到文件:

     

    3、bytes对象是二进制,很容易转换成16进制,例如x64

    4、string就是我们看到的内容,例如'abc'

    5、string经过编码encode,转化成二进制对象,给计算机识别

    6、bytes经过反编码decode,转化成string,让我们看,但是注意反编码的编码规则是有范围,xc8就不是utf8识别的范围

    2、bytes和str的相互转换

    (1)string to bytes

    按 utf-8 的方式编码,转成 bytes

    1 >>> string='good job' #str类型
    2 >>> str_to_byte=string.encode('utf-8') #转换为bytes类型
    3 >>> type(string)
    4 <class 'str'>
    5 >>> type(str_to_byte)
    6 <class 'bytes'>
    7 >>> print(str_to_byte)
    8 b'good job'
    9 >>>

    按 gb2312 的方式编码,转成 bytes

    >>> str_t_bytes=string.encode('gb2312')
    >>> type(str_t_bytes)
    <class 'bytes'>
    >>> print(str_t_bytes)
    b'good job'
    >>>
    

    (2)bytes 转换为s't'r

    解码成 string,默认不填

    >>> website_string = website_bytes_utf8.decode()
    >>> type(website_string)
    <class 'str'>
    >>> website_string
    >>>'http://www.jb51.net/'

    解码成 string,使用 gb2312 的方式

    >>> str='good job'
    >>> website_bytes_gb2312=str.encode('gb2312')
    >>> type(website_bytes_gb2312)
    <class 'bytes'>
    >>> website_string_gb2312=website_bytes_gb2312.decode('gb2312')
    <class 'str'>
    >>> website_string_gb2312
    'good job'
    >>>

     

    补充:字符编码

            我们已经讲过了,字符串也是一种数据类型,但是,字符串比较特殊的是还有一个编码问题。因为计算机只能处理数字,如果要处理文本,就必须先把文本转换为数字(二进制)才能处理。最早的计算机在设计时采用8个比特(bit)作为一个字节(byte),所以,一个字节能表示的最大的整数就是255(二进制11111111=十进制255),如果要表示更大的整数,就必须用更多的字节。比如两个字节可以表示的最大整数是65535,4个字节可以表示的最大整数是4294967295。由于计算机是美国人发明的,因此,最早只有127个字符被编码到计算里,也就是大小写英文字母、数字和一些符号,这个编码表被称为ASCII编码,比如大写字母A的编码是65,小写字母z的编码是122。但是要处理中文显然一个字节是不够的,至少需要两个字节,而且还不能和ASCII编码冲突,所以,中国制定了GB2312编码,用来把中文编进去。你可以想得到的是,全世界有上百种语言,日本把日文编到Shift_JIS里,韩国把韩文编到Euc-kr里,各国有各国的标准,就会不可避免地出现冲突,结果就是,在多语言混合的文本中,显示出来会有乱码。

           因此,Unicode应运而生。Unicode把所有语言都统一到一套编码里,这样就不会再有乱码问题了。Unicode标准也在不断发展,但最常用的是用两个字节表示一个字符(如果要用到非常偏僻的字符,就需要4个字节)。现代操作系统和大多数编程语言都直接支持Unicode。

    现在,捋一捋ASCII编码和Unicode编码的区别:ASCII编码是1个字节,而Unicode编码通常是2个字节

    字母A用ASCII编码是十进制的65,二进制的01000001

    字符0用ASCII编码是十进制的48,二进制的00110000,注意字符'0'和整数0是不同的;

    汉字已经超出了ASCII编码的范围,用Unicode编码是十进制的20013,二进制的01001110 00101101

    你可以猜测,如果把ASCII编码的A用Unicode编码,只需要在前面补0就可以,因此,A的Unicode编码是00000000 01000001

    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如果统一成Unicode编码,乱码问题从此消失了。但是,如果你写的文本基本上全部是英文的话,用Unicode编码比ASCII编码需要多一倍的存储空间,在存储和传输上就十分不划算。

    所以,本着节约的精神,又出现了把Unicode编码转化为“可变长编码”的UTF-8编码。UTF-8编码把一个Unicode字符根据不同的数字大小编码成1-6个字节,常用的英文字母被编码成1个字节,汉字通常是3个字节,只有很生僻的字符才会被编码成4-6个字节。如果你要传输的文本包含大量英文字符,用UTF-8编码就能节省空间:

    字符ASCIIUnicodeUTF-8
    A 01000001 00000000 01000001 01000001
    x 01001110 00101101 11100100 10111000 10101101

    从上面的表格还可以发现,UTF-8编码有一个额外的好处,就是ASCII编码实际上可以被看成是UTF-8编码的一部分,所以,大量只支持ASCII编码的历史遗留软件可以在UTF-8编码下继续工作。

    搞清楚了ASCII、Unicode和UTF-8的关系,我们就可以总结一下现在计算机系统通用的字符编码工作方式:

    在计算机内存中,统一使用Unicode编码,当需要保存到硬盘或者需要传输的时候,就转换为UTF-8编码。

    用记事本编辑的时候,从文件读取的UTF-8字符被转换为Unicode字符到内存里,编辑完成后,保存的时候再把Unicode转换为UTF-8保存到文件:

    浏览网页的时候,服务器会把动态生成的Unicode内容转换为UTF-8再传输到浏览器:

    所以你看到很多网页的源码上会有类似<meta charset="UTF-8" />的信息,表示该网页正是用的UTF-8编码。

  • 相关阅读:
    Spring EL Operators example
    Spring EL method invocation example
    Spring EL hello world example
    Spring @PostConstruct and @PreDestroy example
    Spring init-method and destroy-method example
    Define custom @Required-style annotation in Spring
    Spring dependency checking with @Required Annotation
    Spring properties dependency checking
    UESTC 883 方老师与两个串 --二分搜索+DP
    UESTC 882 冬马党 --状压DP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weststar/p/11326054.html
Copyright © 2020-2023  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