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灾备和容灾的定义:
灾备实际是指的信息系统应对灾难的一整个流程,应该是既包含灾难前的备份,又包含灾难后的恢复。容灾比较侧重灾难发生时的系统切换应对能力,备份主要用于灾难发生后的数据恢复容灾是指为了保证关键业务和应用在经历各种灾难后,仍然能够最大限度的提供正常服务的所进行的一系列系统计划及建设行为。业务连续性是容灾的最终建设目标容灾是一个宏观的概念,通常大家所说的灾难备份、灾难恢复等只是容灾的一部分,或者说是容灾发展历程中的某一阶段的雏形。
2.备份技术:
系统灾难恢复
系统灾难恢复,就是在系统出现崩溃的时候,能够用非常少的步骤,将系统重建,包括上面的系统补丁、应用软件和数据。这样可以提高恢复的准确性、缩短恢复时间、缩短业务中断时间。
数据远程复制,将数据在另外的地方实时产生一份可用的副本,此副本的使用不需要做数据恢复,可以将副本立即投入使用。
3:容灾系统分类:
3.1数据容灾:
数据容灾,是指建立一个异地的数据系统,该系统是本地关键应用数据的一个可用复制。在本地数据及整个应用系统出现灾难时,系统至少在异地保存有一份可用的关键业务的数据。该数据可以是与本地生产数据的完全实时复制,也可以比本地数据略微落后,但一定是可用的。采用的主要技术是数据备份和数据复制技术3.2应用容灾:
应用容灾,是在数据容灾的基础上,在异地建立一套完整的与本地生产系统相当的备份应用系统(可以是互为备份),在灾难情况下,远程系统迅速接管业务运行。数据容灾是抗御灾难的保障,而应用容灾则是容灾系统建设的目标
4.数据容灾备份的等级:
第0级:没有备援中心
这一级容灾备份,实际上没有灾难恢复能力,它只在本地进行数据备份,并且被备份的数据只 在本地保存,没有送往异地。
第1级:本地磁带备份,异地保存
在本地将关键数据备份,然后送到异地保存。灾难发生后,按预定数据恢复程序恢复系统和数据。这种方案成本低、易于配置。但当数据量增大时,存在存储介质难管理的问题,并且当灾难发生时存在大量数据难以及时恢复的问题。为了解决此问题,灾难发生时,先恢复关键数据,后恢复非关键数据。
第2级:热备份站点备份
在异地建立一个热备份点,通过网络进行数据备份。也就是通过网络以同步或异步方式,把主站点的数据备份到备份站点,备份站点一般只备份数据,不承担业务。当出现灾难时,备份站点接替主站点的业务,从而维护业务运行的连续性。
第3级:活动备援中心
在相隔较远的地方分别建立两个数据中心,它们都处于工作状态,并进行相互数据备份。当某个数据中心发生灾难时,另一个数据中心接替其工作任务。这种级别的备份根据实际要求和投入资金的多少,又可分为两种:①两个数据中心之间只限于关键数据的相互备份;②两个数据中心之间互为镜像,即零数据丢失等。零数据丢失是目前要求最高的一种容灾备份方式,它要求不管什么灾难发生,系统都能保证数据的安全。所以,它需要配置复杂的管理软件和专用的硬件设备,需要**相对而言是最大的,但恢复速度也是最快的。
5.容灾备份的技术和指标:
远程镜像技术 :
远程镜像技术是在主数据中心和备援中心之间的数据备份,镜像是在两个或多个磁盘或磁盘子系统上产生同一个数据的镜像视图的信息存储过程,一个叫主镜像系统,另一个叫从镜像系统。
快照技术 :
快照是通过软件对要备份的磁盘子系统的数据快速扫描,建立一个要备份数据的快照逻辑单元号LUN和快照cache。快照LUN是一组指针,它指向快照cache和磁盘子系统中不变的数据块。
互连技术:
早期的主数据中心和备援数据中心之间的数据备份,主要是基于SAN的远程复制。目前,出现了多种基于IP的SAN的远程数据容灾备份技术。
衡量容灾备份的两个技术指标
RPO:即数据恢复点目标,主要指的是业务系统所能容忍的数据丢失量
RTO:即恢复时间目标,主要指的是从灾难发生到业务系统恢复服务功能所需要的最短时间周期。
6.灾备的核心技术及未来发展方向:
灾备存储技术:当前灾备存储技术可以与应用相关(主要采用软件方式实现,可以定制关键信息,实现起来也比较灵活)、也可以无关(主要基于数据卷或者块,全信息复制,实现自动化不需要用户干预)。在灾备存储技术中主要包括:虚拟化存储技术、多存储版本的管理、删除重复数据技术、集群并行存储技术、高效能存储技术等。
灾备体系结构技术:其核心包括容错系统结构、数据恢复技术、系统恢复技术、业务连续性服务
灾备信息安全技术主要用于保障数据在存储与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问题、网络系统的可靠和安全连接问题、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性问题、使用用户的身份安全问题和系统操作的不可抵赖性问题等其核心包括:数据安全性技术、网络安全技术、系统安全技术、身份安全技术、安全审计技术
灾备系统管理技术是灾备的关键支撑技术,它包括如下内容:数据信息管理、灾难应急管理、、系统恢复管理、灾难影响评估与决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