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军产品方法论》
作者 俞军等
文前
同理心是地基,想象力是天空,中间是逻辑和工具。同理心,我觉得是两个过程,首先对自我的感受敏感,之后通过自我体验来理解他人。想象力,不是天马行空,是基于同理心的推演。逻辑和工具确保归纳和演绎不跑偏。
推荐序一
俞军说:“我觉得我的功力又进步了,现在做交易市场产品经理,需要懂经济学,这样才能设计出好的机制,而不仅仅是把交互做好,大家都要看经济学的书。”
自序
企业以产品为媒介,与用户进行价值交换;产品经理要能在实践中理解用户模型和交易模型,设计产品促成更多交易,以创造有利可图的用户价值。
1. 什么是产品经理
第二类是产品经理(product manager),负责产品功能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从产品市场经理处接收到的用户需求。
第三类是项目经理(project manager),主要负责各种项目的管理,通过团队管理和协调的方式,确保项目按时交付。
1.2 不一样的互联网产品经理
互联网时代信息的快速分发能力,让产品经理可以进行更快速的迭代,不断对产品进行完善。
于是,在互联网时代,AB测试这种经典科学工具,因为可以快速得到结果,且实验方法相对科学,成为最常用的产品工具。AB测试可以用来测试某一个变量的两个不同版本的效果差异。
体验的重要性的提升让很多人误以为产品经理最重要的工作是做好体验,但是实际上并不是这样,好的体验只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用户的交易成本,并不是产品的全部。后文将会详细介绍互联网产品经理的主要职责和创造价值的方式。
1.3 产品经理做什么
协调也是产品经理的日常工作之一,在公司内部不同职能分工日益明显的趋势下,产品经理通过协调不同职能的人员甚至部门,使其通力协作,获取最后的结果。工作内容从简单的沟通推进,到复杂的跨部门组织协调和推动都有可能。
产品经理如果要学习成熟学科的话,最主要的是学习经济学和心理学。经济学就是讲在约束条件下追求利益最大化。一般来说,不仅企业是这样,用户也是这样,每个用户都是在自利地追求价值最大化。从产品经理的角度看,学心理学有助于理解微观的个体行为,学经济学有助于理解宏观的群体行为和结果。
经济学领域太庞大,产品经理只要学会用四个概念分析产品和用户就算及格了:效用、成本、边际、供需定律。效用,是指满足了用户的什么需求和满足程度,人们默认追求总效用最大化。关于成本,要明白什么是直接成本、交易成本和机会成本。关于边际,要明白基本的边际递减、边际成本、边际效用、边际交易。供需定律是指其他条件不变时,价格下降则需求量上升。
现实世界是由物质、生命、意识组成的,产品经理研究的更多集中在意识层面。
对物质世界的研究是指研究自然界中物质的基本性质及其运动规律。
2.3 如何理解产品
一个好产品应该有三个属性:有效用,有利润,可持续。
3.1 交易与交易模型
我们先问个问题:世界上有等价交换吗?
答案是,世界上不存在等价交换。
比如某一个短期涨价行为,确实可以带来短期的利润及成交总额(GMV)上升,但如果长远来看,用户会逐步意识到这个产品不是好选择,进而离开。所以这样的商业价值创造方式是不可持续的。
3.2 效用
所以,我们一般说的研究迎合用户需求,其实指的是,在给定条件下,选择创造哪些用户价值、满足哪些用户需求更能促成交换,最适合企业的长期和短期目标,能让企业有最高的边际投入回报比。
4.4 权衡决策问题举例
有一段时间,很多滴滴产品经理都在学犯罪心理学。有一个犯罪铁三角理论是说,潜在犯罪者 + 合适受害人 + 合适犯罪场景,只要铁三角成型就有概率发生犯罪,但如果能识别并阻断任意一个角,犯罪就不会发生。
最著名的过失认定的法律原理是汉德公式,B<PL,当某当事人避免意外所付的成本(B)低于意外发生的概率(P)乘以意外发生以后的预计损失(L)时,该当事人就应该承担责任。
5. 产品经理的选拔与成长
产品经理最重要的是思维决策能力,不是这些外在表象,真正优秀高潜的产品经理是很少的,按这些表象挑人很容易错过真正的人才。
一个员工在企业的某个岗位上,这个岗位对他的价值不是你付给他的工资,而要减去机会成本才是他真正的利润。
他年薪100万元,但是他在外部的机会成本是80万元,那企业当前岗位给他的真正利润是20万元,
空降高阶产品经理,成功率天然就是低的。这是因为,产品经理这个职业既需要纵向深入理解业务,又需要横向跟很多团队深度协作,所以空降高阶人员天然就要付出很高的熟悉成本和磨合成本。
但是,产品经理连技能标准化都做不到,专业能力无法通过学习标准技能获得,我们没办法开设一个产品经理专业或培训课程去量产人才,因为产品经理的真正关键能力,不是能学习的知识(虽然产品经理也需要学习相关知识和技能),而是在实践中权衡取舍和持续迭代以追求价值最大化的能力,这种能力只有在实践中训练和验证。
一个逻辑清晰、有产品心的B类新人,进入一个还可以的产品环境,扎实实践成长四五年后,就是年薪50万元的产品经理。
产品经理做到高阶后跳槽空降的性价比低,只在前五年有高流动性,流动性不是坏事,人的价值也需要在流动中被发现和验证
进入企业五年后的资深产品经理,尤其是已经在企业深耕某业务的资深产品经理,对企业和他自己来说都有较高的替换成本,晋升、定级和换人要权衡的因素就越来越复杂了。
首先要说明,在不了解背景等丰富信息的情况下,并不能确定这是产品负责人的问题,还是技术部门的人的问题,还是其他环境因素的问题。
一是尽早关注他的下属团队的质量、潜力、成长,持续暗示甚至逼他招聘人才,招人才、用人才也是可以练习的,即使开始不擅长,吸取几次经验后能力也会明显提高。
怎么培养好的产品经理?
第一,找一个有潜力的。
第二,将之放到一个有成长性的产品岗位上。
因为产品经理的很多判断是有不确定性的,所以他和周围环境必须理念相对一致,才能比较愉快地推动工作,要不然就会遇到较多争议。
比如有一个优秀的产品经理,可能做过社交类产品,并且遇到了好的实践机会,做过知名产品,当下他可能值200万元年薪,但是当他重新选择去做搜索产品,或者外卖、游戏产品,他可能就远不值那么多钱了,因为更换业务后经验等级大幅贬值了,更换公司后平台匹配度就都没了,都要重新学习适应。所以高阶产品经理空降很难成功,这是重要原因之一,越高阶的产品经理越是这样。如果是智慧等级不高的产品经理,只要一换公司,年薪200万元的个人价值就可能变成50万元,产出能力只相当于一个普通产品经理。
空降成功的方法
高阶产品经理跨公司空降很难成功,如果要提高成功率,要么是去相同领域复制产品(能用上经验等级),要么做新产品(反正什么都是新的,站在相同起跑线上),要么做灾后重建(不用太担心平台匹配度,因为这时候大家都是零起点),要么就是巨大新要素正在改变行业(顺风行船,顺势而为)。
高阶产品经理跨公司空降很难成功,如果要提高成功率,要么是去相同领域复制产品(能用上经验等级),要么做新产品(反正什么都是新的,站在相同起跑线上),要么做灾后重建(不用太担心平台匹配度,因为这时候大家都是零起点),要么就是巨大新要素正在改变行业(顺风行船,顺势而为)。
天赋就是做同样一件事的认知、学习速度比别人快,或者上限更高,所以一定要以过去经历作为分母,以平均值为基准,来判断候选人潜力的高低。
5.2 产品经理的成长
产品经理是无法跨领域学习的,培训和自学的效果有限,只能学一些基础知识;去找跨领域专家学习和听课的效果也有限,仅会有所启发。比如说做小视频的产品经理跟做外卖的产品经理交流,会有一些价值,也会有一些启发,但是没法深入研究。
初学管理的一个常见问题是,总觉得下属干什么都不如自己,于是什么事都想自己干。这个问题,用经济学上的“比较优势”概念很容易解答。下属干的活虽然产出比你差,但他省下了你干这份活的时间,你省下的这份时间可以用来干别的更有价值的活,两份活的总产出能不能大于你亲自干下属那份活的产出?
越优秀的产品经理越应该找后期业务,和需要升级的企业双方各取所需。
《社会心理学》(插图第7版,埃略特·阿伦森):适合成为“产品经理的第一本书”。科学方法、人文关怀、实践精神浸透字里行间,这些恰好是产品经理的三类核心素质。书中还介绍了大量心理学实验和人性常识。
• 《第一本经济学》(罗伯特·墨菲):经济学帮助人们洞察世事,这一本相对简单,写作目标是让高中生也能读。
• 《学会提问》 (尼尔·布朗、斯图尔特·基利):介绍批判性思维,学习辨别信息和言论的真假对错。
但价值不等于价格,价值的定义可以有很多,价格则是交换价值。
决定价格(交换价值)的三要素是有效用、被认知、稀缺性。
自认为资质不算特别突出的产品经理,去数据驱动型公司是最容易获得成就感的,因为输出质量更有保证。但是,天赋高的产品经理最好多换业务,如果长时间只做一个业务,学到的经验和思考很快就会有“边际效应”。
产品经理应该长期致力于提高自己创造价值的能力,不要去跟少数幸运儿攀比。
人一辈子平均只有七次决定人生走向的机会,能抓住两三次,跃迁两三次就会达到很高的人生高度。努力提升自己,是为了那两三次机会到来时抓得住。
能力弱的产品经理可以按以下方向找工作。
• 大公司,新产品,但不能是独立落地的新产品,必须是核心产品的衍生式寄生产品,这样可以不受人才因素制约,仍有成功概率。
• 一两年内很难验证结果的高大上的PPT产品。
•大公司内主要靠核心产品导流的产品。
• 其他产品经理认为不重要的产品。
•没有竞争和对比的产品。如果有参照系,就强弱立现了。
• 在新团队快速膨胀的早期加入更好,因为快速膨胀有混乱期,后来者有仰视期。
• 找能力弱的上司(会招能力弱的人,你才有生存率),如果他还有强后台,那就完美了。
决定一个组织人才质量长期方向是正向选择还是逆向淘汰的关键变量有四个:组织垄断程度,各职业可度量性,产权设计,领头人能力人品。
使用 小悦记 导出 | 2021年4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