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都是别人的架构


     

          有事没事闲逛一下互联网已成日常,为的只是看看别人的不一样来弥补一下个人思维上的缺陷。近期不乏一些大型互联网系统架构方案,能有幸目睹大师级别风采,小弟福分实属不浅。但当我面对着这一张张神话级别的系统架构图时,我会想,这些架构图的背后到底上演了多少故事,换了多少架构师,有多少人在背后支撑,又有多少人能真正读懂。我想世界上没有一模一样,只有独一无二。每个人每件事都有它自己独特的一面,从而造就了属于它个性的一面。有时候我们可以欣赏,但不必读懂,因为梵高在画《星空》的时候可能也不知道自己在想什么。我们看到的、听到的也许都是一些别人的评论、别人的赋予和别人的思想,而非作者。海明威可能也万万没有想到如此随心的《老人与海》在别人看来却如此的“情感丰富”,有些情感有时候可能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也许这也是人之魅力所在。

     

          不可否认,时势可造英雄,但媒介往往更愿意发挥“制造自卑感”的商业本质来展现英雄的英姿而非事迹,让我们这些平凡人永远触手不可及也。站在聆听者角度,我更愿意倾听的是他们的每一笔画是如何练就的、每一只文字是如何演绎的、每一行代码是如何飞舞的,这比其它都来得真实和实在。当面对“精品”时大大不需自卑,如果能重来,此“精品”必不复存在,因为作者追求的可能是精益求精。重来的后果可能锦上添花,但也有粉身碎骨时候,但作者在意的可能是过程而非结果。

     

          成功不可复制,更何况可能自己内心对“成功”还暂无定义。但往往这种虚无的心慌会导致盲目随从,为的就是那半两踏实感。但熟不知这就是“黑洞”的魔力,让自己越陷越深,直到无法自拔。当然,架构是别人的,路也是别人一脚一步走出来的。路可以跟随,但对路的体会是你永远无法可以体验的。可悲的是,国人对“模仿”文化早已深入人心。在“鼓励创新”的大环境下,熟不知这怯怯是“创新”的绊脚石。我觉得创新不应该是一种口号,更多的是一种发自内心追随《从0到1》的自然景象。我想国内最浓厚的创新氛围还停留在春秋战国百家争鸣各流派争芳斗艳时期。马云和扎克伯格的成就远不止于阿里巴巴和脸书,因为他们早就看到了当代的教育早已“病入骨髓”,并开始付诸行动。有时候费力去改变当代人的思想还不如把握后代人的机遇。当然,巨人的境界不是我们一般平民百姓可触碰,但怯怯是因为巨人的魅力让我们看到了巨人的存在,动力油然而生。

     

          有时候题目表象是这么解答的,但在答题的时候,能否无视这些答案,让自己从0答起,我想会有超越100分的惊喜。冥想一下,人生不是考场,没有考官的监督,没有同伴的竞争,只有时间的限制。在有限的时间内,在空白卷上的探索和解答,那就是自己的人生。人都有自己独特的魅力,但需要一双发现自己魅力的眼睛。我想这双眼睛才是自己努力的方向。

  • 相关阅读:
    docker 学习操作记录 4
    docker 学习操作记录 1
    centos 旧版本镜像
    zabbix 搭建 mysql 连接报错
    js判断是否为手机或是pc
    滚动翻页vue
    note
    Vue-cli 鼠标监听事件之滚动条
    adobe Keychain mac
    HTML协义代码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wcd144140/p/5189282.html
Copyright © 2020-2023  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