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名称: 天天向上
项目名称:连连看
小组成员:王森(组长)、胡丽娜、林莉、张政、张金生
会议时间:2016年12月1日17点
会议内容:事后诸葛亮会议 (尸体解剖)
设想和目标
1、我们的软件要解决什么问题?是否定义得很清楚?是否对典型用户和典型场景有清晰的描述?
随着网络时代的蔓延,人们无论生活,还是工作都离不开电脑,而作为放松心情的小游戏吸引着更多的用户。所以我们解决的问题就是在人们疲惫时,起到放松心情,找到乐趣的作用。定义的很清楚。对典型用户和典型场景有清晰的描述,经常上网用户,需要娱乐,放松心情。
2、是否有充足的时间来做计划?
有时间,但是计划在项目推进时,不断的有变化,增加了更多人性化的需求和特点。
3、团队在计划阶段是如何解决同事们对于计划的不同意见的?
主要是采取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当双方人数相等时,由组长做出最后的决定,或者拿出足以说服大家的观点和证据,那就听这个人的。
计划
1、你原计划的工作是否最后都做完了? 如果有没做完的,为什么?
没有全部完成。还想做更多人性化的设计和创新,但是想法和计划有些不确定点,就没执行。
2、有没有发现你做了一些事后看来没必要或没多大价值的事?
没有,做的都很有价值,就算争执和曲折放弃的计划,但是对于软件工程的理解都有很大的帮助,加深了对这门课的理解。
3、是否每一项任务都有清楚定义和衡量的交付件?
大部分都没有,都是边商量边进行,对于任务的具体好坏,没有具体的定义,只能从执行后的结果来看。
4、是否项目的整个过程都按照计划进行?
是的,按照原定计划,功能依次实现。
5、在计划中有没有留下缓冲区,缓冲区有作用么?
没有缓冲区,计划的都做出来了。
6、将来的计划会做什么修改?(例如:缓冲区的定义,加班)
先是要完成全部计划的功能,然后对整个项目进行完善,改进,再根据现实的情况决定是否添加更多新颖的功能。
资源
1、我们有足够的资源来完成各项任务么?
资源充足。
2、各项任务所需的时间和其他资源是如何估计的,精度如何?
首先是计划,先看看大概的工作量,预估一下工作时间,在站立会议中组长分配任务,组员在根据计划具体执行,隔天反馈执行情况,说明问题在哪里,下一次根据上一次的经验,更合理的分配资源和时间。
3、用户测试的时间,人力和软件/硬件资源是否足够?
充足
4、你有没有感到你做的事情可以让别人来做(更有效率)?
没有,每天都会根据各自情况分配相应的任务。但是若是大家经常沟通,会更有效率。
变更管理
1、每个相关的员工都及时知道了变更的消息?
是的,大家能及时知道消息变更。
2、我们采用了什么办法决定“推迟”和“必须实现”的功能?
少数服从多数或者有充分理据的人。
3、项目的出口条件(Exit Criteria)是否得到清晰的定义?
有个模糊的概念,正在理解中。
4、对于可能的变更是否能制定应急计划?
可以,比如不能执行出来的计划,就及时撤掉。
5、员工是否能够有效地处理意料之外的工作请求?
可以,大家都积极主动。
设计/实现
1、设计工作在什么时候,由谁来完成的?是合适的时间,合适的人么?
设计工作在最初期。大家共同讨论的。挺合适的。集体讨论,没有合适不合适之说。
2、设计工作有没有碰到模棱两可的情况,团队是如何解决的?
有,对这方面知道更多的人,去积极了解,模棱两可的地方,在小组讨论,解决问题。
3、团队是否运用单元测试(unit test),测试驱动的开发(TDD)、UML, 或者其他工具来帮助设计和实现?这些工具有效么?
没有。
4、什么功能产生的Bug最多,为什么?
主体部分,就是消除部分,因为这里的算法、代码最繁杂,很容易有忽略和考虑不周的地方。
5、代码复审(Code Review)是如何进行的,是否严格执行了代码规范?
由同伴对已实现的功能进行审查,没有,有个人代码习惯。
测试/发布
1、团队是否有一个测试计划?为什么没有?
没有测试计划,边写就边测了,对测试计划没有具体的感念。
2、是否进行了正式的验收测试?
没有进行正式的验收测试,项目还没有正式完结。
3、团队是否有测试工具来帮助测试?
没有测试工具。
4、团队是如何测量并跟踪软件的效能的?从软件实际运行的结果来看,这些测试工作有用么?应该有哪些改进?
没有进行效能测试。
5、在发布的过程中发现了哪些意外问题?
很成功。将项目应有的功能都展示给了老师及同学,并没有出现意外。
总结:
每个成员的软件工程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尤其是新来的两位成员,对团队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对于团队项目连连看,我们修改了以前的bug,并且新增了比如闪烁、洗牌、双倍积分等功能,游戏功能越来越完善,bug越来越少。如果历史重来一遍,我希望团队可以进行更多的交流,有问题可以及时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