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生物信息学云论坛第八场报告会成功举行


    中国生物信息学云论坛第八场报告会成功举行

    2020年10月10日,中国生物信息学云论坛(第八讲)报告会成功举行。来自美国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的钱江教授和来自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的李淼新教授分别作了报告。中山大学周天寿教授,南方科技大学陈炜教授,中国科学院上海马普计算生物学伙伴研究所李亦学教授,西安交通大学叶凯教授担任论坛的特邀嘉宾,广东省生物信息学会理事长、中山大学谢志教授担任主持人。报告会采用腾讯会议(主会场)和虎牙直播(分会场)的方式同步进行。

    本次报告会是中国生物信息学云论坛的第八讲,由中国生物信息学学会(筹)主办,广东省生物信息学会协办,旨在促进研究人员间的交流,推动生物信息学的学科发展。论坛每双周举办一次,邀请海内外生物信息领域的科研人员分享研究成果,研讨前沿问题。

    美国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的钱江教授首先作了题为 ‘Epigenetic analysisof retinal regeneration’的精彩报告。报告首先阐明了为什么要做视网膜再生修复的研究。钱教授的实验室长期运用生物信息方法研究眼疾病,这其中包括老年黄斑病变(Age-relatedmacular degeneration, AMD)。老年黄斑病变虽然已经发现了很多相关的遗传变异,但染色体表观遗传的变化与老年黄斑病变的关系并不清楚。钱教授团队运用表观遗传测序方法(ATAC-seq)检测了老年黄斑病变的染色体开放性。

    研究发现老年黄斑病变的染色体开放性发生了广泛性降低,并且这种变化首先发生于视网膜中的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retinalpigment epithelia, RPE)。报告进一步指出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11可能是引起老年黄斑病变的染色体开放性降低的关键调控因子,这为老年黄斑病变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潜在靶点。该研究揭示了潜在的基因或调控网络的作用靶点,为实现哺乳动物视网膜修复、治疗退行性眼睛疾病提供了巨大支持。

    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的李淼新教授题为基于大数据的遗传学定位分析策略与方法的报告也在听众中引起了热烈反响。作为中山大学精准医学基因组学教授,李淼新教授在本次报告中系统地阐述了基于大数据对人类疾病和性状进行遗传定位的策略和方法。

    他分别重点剖析了利用高通量测序和全基因组关联汇总两类数据进行遗传学定位的思路、优势和难点,以及分享了其课题组在大数据遗传学定位理论创新与方法研发上十多年的研究积累与最新成果,其中包括两项国际主流遗传定位分析软件平台KGGSeq和KGG。

    在报告会最后的提问环节,四位特邀嘉宾对钱江教授课题组和李淼新教授课题组所做的研究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两位研究者各自在自己的领域里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探索疾病的机制和生命的奥秘、为复杂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可行的方向和方案。

  • 相关阅读:
    C# 对串口的操作
    【STM32】手册理解
    【LCD MENU】710
    【交流采集——RMS(均方根)】电压和电流
    【DMA】配置及使用
    【ADC】ADC初始化的注意事项
    【电源】开关型功率变换器的基本结构
    【单片机】【710】逆变
    【单片机】【710】PWM
    【单片机】【710】振荡器和系统时钟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wangprince2017/p/14194107.html
Copyright © 2020-2023  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