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从效率低下说起
很多人都觉得自己很忙很忙,忙得总是有事情顾不过来。我在法学院时,也曾经常需要熬夜复习或赶作业。但我那时有个朋友,S.H,她的成绩比我好,参加的活动比我多,找工作时也很顺利——但她却能每晚10点半左右准时睡觉,这在law students当中简直是难以想象的。那时我就觉得,“很忙”是一个应该让自己羞愧的借口。因为就是有些人,他们生活得比你更轻松,所获得的成果却往往比你更好。
事实上,绝大多数时候,“很忙”其实是种心理错觉。往往是你该玩的时间玩了,该混的时间混了,但你的大脑不记得这些轻松时刻;等到最后事情做不完需要加班,这时的焦虑忙碌让人印象深刻,于是你就会觉得自己总是很忙,事情总是做不完。但时间对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只是人与人之间的利用效率不一样。
为什么有些人的效率太低?很重要的原因之一是专注力不足。
假设你今天的主要计划是完成一份文案,很多人可能是这样做的:早上去上班,打开电脑后先打开QQ,然后上网刷微博同时开始看桌上的工作材料,看了一会儿QQ响了,回两句话,顺便再刷刷微博,然后低头又看了一会儿材料。电话铃响了你接了电话,挂了电话以后老板叫你做另一件琐事,回到座位上后你又习惯性地刷刷微博聊了一会儿QQ,——等你低头看材料的时候才发现,之前看的部分已经忘得差不多了,而且对它一点思路都没有,只能重新开始看。但没看多久,该吃午饭了。吃完午饭休息后,下午又重新从QQ和刷微博开始…… 对于这样的工作状态,很多人都会觉得“我好忙啊,我今天一整天都在看材料,结果事情太多,最后还是看不完”。但事实是,由于注意力的涣散,对时间的利用率其实非常低。
不同的任务技巧,会激活大脑中不同的脑区。正如计算机的任务切换需要耗费额外运行时间一样,人脑在任务之间的切换同样会浪费额外经历。当你聊了一会儿QQ然后看材料,你并不是马上就能看进去。大脑需要几分钟时间来全面激活处理文字分析的脑区,才能开始理解所看的材料。如果你的注意力频繁在不同的事情之间跳跃转移,大脑就很难达到最佳工作状态。
所以,如果用零散时间来做一件需要认真投入的事,实际上需要:N个零散时间段 + 每次为了重新集中注意力而浪费的时间 + 每次因为已经遗忘了原有工作而再度重复的时间。——这里面的很大部分时间都是被浪费的。而这些被浪费的时间,都能通过提高专注力而被节约下来。
二、如何提高专注力
提高专注力,并不是那么容易做到。
首先,比较简单的部分是:尽可能排除外部干扰因素。譬如:安排出较大块的时间,来做需要全身心投入的事情。事先准备好需要的东西。为了避免打扰,不妨先关闭手机和网络。…… 当然,这些都只是普遍性建议,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方法。最重要的是先认清自己平时工作时有哪些外部干扰因素,其中哪些是你能控制的。
要提高专注力,更困难的是对自己内部心神的控制。
当你手头同时有很多件待办事项时,你几乎无可避免地会产生焦虑感,做这件事的同时想着另一件事,甚至下班后与朋友逛街时都忧心忡忡。手头堆积太多事情也会让你抑郁、苦闷,产生无力感。不只是负面情绪,强烈的积极情绪同样会影响到你的工作状态,一个正处于热恋中的女生、或是一个妻子刚生产完的丈夫都可能无心工作。——这些,都是导致效率低下的原因。
热恋中的女生也许可以适当纵容自己幻想,因为这样的幸福原本就是我们所为之努力的生活目的本身。妻子刚生产完的丈夫也许可以请假回家,因为我很难想象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建议他将注意力集中在工作上。但那些焦虑、抑郁者很容易走入恶性循环:焦虑、抑郁 -> 注意力涣散 -> 效率低下 -> 工作进一步堆积 -> 引发更严重的焦虑、抑郁。
所以,该如何打破这样的恶性循环?
专注于手头在做的事情。
是的,我明白我所提出的是一个逻辑循环:该怎样提高专注力?除了控制外部干扰因素之外,更重要的是控制自己的心神。该控制自己的心神?无他,专注于手头所做的事情。但这的确是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
《西藏生死书》里有个小故事:从前有一位老妇人来到佛陀面前,请问禅坐的方法,佛陀告诉她在从井里汲水的时候,手的每一个动作要了了分明,做到这一点,她很快就会发现自己处在清晰和旷达的宁静中,那就是禅定。
就是这个“了了分明”。当你接电话的时候,就认真接电话,不要心里急得火烧火燎地想“我正忙着呢别来烦我”。当你和朋友逛街喝咖啡的时候,认真享受当下的这杯咖啡和眼前的朋友,不要忧心如焚地郁闷“今晚又得加班了”……
只认真做手头这一件事。只认真把这一件事做好。吃饭的时候,就一口一口地享受这一顿饭。和父母在一起的时候,就从细节处注意到并享受他们的关爱。哪怕是被迫和讨厌的人一起聊天,也要认真找出他身上有趣的地方。
坚持这样做。慢慢的,你会发现,你的每个动作都更清晰,你的心神更专注沉稳,而你也会体会到佛陀所说的,发现自己“处在清晰和旷达的宁静中”。同时,由于更容易专注,你的工作效率也会为之提高。
三、专注力与幸福
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芝加哥大学心理学教授)花了多年时间研究满意的一个境界,“心流”(flow)。他的书《生命的心流》建立在对数千人的经验取样法(Experience Sampling Method, ESM)获得的超过100万个数据样本的基础上,采用欧洲传统的描述方法,阐述了心流状态的存在以及最可能发生心流状态的活动特征。
他是这样定义的:“‘心流’,就是当你形容自己表现最杰出时那份水到渠成的流畅感,也就是运动员所谓的‘处于巅峰’、艺术家及音乐家所说的‘灵思泉涌’。这时你的内心充满相融、和谐的感受,感觉、希望与想法在这时协调一致。这时,你的自我意识已消失不见,但感觉却比平时强烈,时间感也有所扭曲,只觉得时光飞逝。”
——这说的就是一种高度专注的状态。在我看来,这样的状态就是幸福本身。
生活是什么?生活无非就是无数个当下。太多人从小被灌输“你现在的努力是为了将来的幸福”这样的观念,结果往往是曾经很刻苦努力感受不到幸福,以后名利双收时也可能也只有短暂的快乐。这样的观念偏离了“幸福”的本意。真实的幸福有且只有一种:那就是当下的幸福。幸福,就是享受你手头正在做的这件事。
而效率提高,只不过是个bonus。
作者:Daph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