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种改变,培养孩子的成长型思维


    生活中如果你仔细观察常常会发现,面对一大块比较难拼起来的拼图,有些孩子表现出退缩逃避、烦躁不安,甚至直接放弃;而有些孩子反而表现得更加兴奋活跃、开动脑筋投入其中。

    面对困难时的态度,可以反映出一个孩子的思维方式。

    斯坦福大学教授卡罗尔·德韦克提出了成长型思维模式,拥有成长型思维的孩子做事不易放弃,勇于挑战,更能从过程中享受到乐趣,抗挫折能力更强。

    逃避困难,不敢关注错误,轻易放弃这是固定型思维者的特征

    由于缺少认真思考、努力寻找解决方法的体验,培养不出解决问题的能力,他的思维也就得不到进一步的锻炼和提高。

    很多父母总是忙于创造各种优质条件,希望孩子赢在起跑线上。

    可是人生是一场漫长的马拉松,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只是暂时的,拥有一直奔跑的能力才是终身的。

    不敢面对困难和失败的孩子,很难跑到终点,取得成绩。

    培养孩子成长型思维,恰恰是在赋予孩子一直往前奔跑的能力。

    1

    不给孩子贴标签,多一些积极正面的语言

    有时孩子做的不够好,家长常常喜欢用“你怎么这么笨”“这点小事都做不好”“你就是太懒”这种标签化的语言评价孩子,其实对于孩子的自我认知发展十分不利。

    父母应该多用积极正面的语言,培养孩子的正面积极思维

    比如说“我觉得你没问题的,可能还需要投入再多一点努力,只要花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一切皆有可能!”

    启发孩子换种思维,把事情往自己可控制的方面想,天赋控制不了,可是我控制得了努力的程度。

    还有的家长喜欢拿自家孩子与别人比较,这样做大多数时候其实起不到激励孩子的作用,反而容易让孩子过多关注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形象。

    家长应该多引导孩子注重自身的成长,和过去相比进步了,我们还能做些什么让自己变得更好,这些才是应该教给孩子的正面积极的思维方式

    2

    赞扬孩子时注意技巧

    拥有固定型思维的人,往往过于夸大天赋和先天智力对人的影响,他们遇到困难就更愿意甩锅给自己的能力。

    比如孩子成绩不好,他就总是认为是自己不够聪明,而不是自己的努力没有达到一定程度。

    斯坦福大学教授卡罗尔·德韦克很严肃地提到,赞美孩子的天赋而非他的努力、策略和选择,是在慢性地扼杀他的成长型思维。

    很多父母夸孩子时的方法不对,他们习惯于夸孩子聪明而非努力,夸孩子时过多强调结果,而不是他努力的过程中反映出的意志力等优秀品质,或者就毫无根据、空泛地夸。

    要想培养孩子的成长型思维,需要有技巧地表扬孩子:

    针对某一件事或某一个点具体地表扬,让孩子明白自己哪个方面做得好,听太多空泛的表扬,会让孩子迷失自我,后来总是难以接受批评和自己的失败。

    不去表扬天分或才智,对孩子积极投入的过程进行表扬,他们的努力与策略,他们的专注、坚持与进步。

    对过程的表扬,可以激发孩子的韧劲,日后承受挫折和重新振作能力强

    3

    允许孩子犯错,鼓励他从失败中得到成长

    很多家长不能正确看待孩子的错误和失败,会把它看的太重,觉得反映出孩子能力不行,自己也没面子。

    其实错误和失败是孩子绝佳的成长机会。对任何一个人来说,逃避失败,就意味着放弃了进步

    所以家长首先要理解和允许孩子犯错,鼓励孩子多尝试,不断地打破思维限制,寻找新的机会,一步步地去深入思考,逐渐变得强大。

    有时候孩子觉得沮丧和失落,对自己充满怀疑时,家长要多引导孩子注重过程。

    注重过程的思维模式,会赋予孩子更多自信。

    培养孩子成长型思维,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让孩子明白自己能力会增长,失败犯错并不可怕。

    孩子通过不断探索解决了问题,既找到了成就感,又培养了思维能力,久而久之就会更加善于解决难题,而且更加有信心,遇到任何问题都善于去思考解决

    思维方式,就是一个人看待事物的方式,体现的是一种人生态度。

    成长型思维,毫无疑问是积极的人生态度,它会使孩子:

    - 拥抱学习和成长

    - 理解努力对智力成长的作用

    - 拥有面对挫折的良好适应能力

    帮助孩子培养成长型思维模式,让孩子变成一个更积极,更有勇气,更加开明的人

  • 相关阅读:
    工厂模式
    装饰器模式
    策略模式
    代理模式
    建造者模式
    单例模式
    观察者模式
    JVM运行时数据区
    Export to excel
    C#网络编程(同步传输字符串) Part.2 [转自JimmyZhang博客]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wanghuaijun/p/12294202.html
Copyright © 2020-2023  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