割补法定义
使用场景
-
一般到特殊,
-
四面体割补得到长方体,正四面体割补得到正方体;可以参见下面的数学常识储备。
-
在涉及棱柱和棱锥的外接球中,常考虑使用割补法,具体操作如下:就是把符合条件的棱柱或棱锥放入长方体中,从而把问题转化为长方体的外接球问题,这是转化与划归思想的应用。
适合这种方法的情况小结如下:
①正四面体、三条侧棱两两垂直的正三棱锥、四个面都是直角三角形的三棱锥。
②同一个顶点上三条棱两两垂直的四面体、相对的棱相等的三棱锥。
③若已知棱锥含有线面垂直关系,则可将棱锥补体成长方体或正方体。
④若三棱锥的三个侧面两两垂直,则可将棱锥补体成长方体或正方体。
常识储备
- 如图所示的是正方体(ABCD-A'B'C'D'),有如下的常用结论:
(1)体对角线(B'Dperp)平面(ACD')(如图1)
证明:令体对角线(B'D)和平面(ACD')的交点是(N),由正四面体(B'-ACD')可知,(N)是三角形底面的中心,连接(OD'),则易知(ACperp BD),(ACperp BB'),故(ACperp B‘D),同理(AD'perp B'D),故体对角线(B'Dperp)平面(ACD')。
(2)(DN=cfrac{1}{3}B'D)(如图1,利用等体积法)
(3)平面(ACD'//A'BC')(如图2)
(4)平面(ACD')与平面(A'BC')的间距是(cfrac{1}{3}B'D),即体对角线的(cfrac{1}{3})(如图2)
(5)三棱锥(B'-ACD')是正四面体。三棱锥(D-ACD')是正三棱锥。
(6)如果需要将正四面体或者墙角型的正三棱锥恢复还原为正方体,我们可以先画出正方体,然后在里面找出需要的正四面体或者墙角型正三棱锥。
典例剖析:
已知一个四面体(ABCD)的每个顶点都在表面积为(9pi)的球面上,且(AB=CD=a),(AC=AD=BC=BD=sqrt{5}),则(a)=__________。
分析:如下图所示,构造此四面体,要直接求解(a),很困难,此时可以考虑将其放置到长方体中,这样我们就想到割补法。
由题意可采用割补法,考虑到四面体(ABCD)的四个面为全等的三角形,所以可在其每个面补上一个以(a),(sqrt{5}),(sqrt{5})为三边的三角形作为底面,且分别为(x),(y),(z)为侧棱长、且侧棱两两垂直的三棱锥,从而可得到一个长、宽、高分别为(x),(y),(z)的长方体,
则有(x^2+y^2=5),(x^2+z^2=5),(y^2+z^2=a^2),设球半径为(R),则有((2R)^2=x^2+y^2+z^2=cfrac{1}{2}a^2+5),
又由于四面体(ABCD)的外接球的表面积为(9pi),则球的表面积为(S=4pi R^2=9pi).
即(4R^2=9),则(cfrac{1}{2}a^2+5=9),解得(a=2sqrt{2})。
已知三棱锥(P-ABC)满足(PA、PB、PC)两两垂直,且(PA=PB=PC=2),(Q)是三棱锥(P-ABC)外接球上的一个动点,则点(Q)到平面(ABC)的距离的最大值是多少?
分析:我们可以将此三棱锥还原为正方体的一部分,补体并特殊化为为正方体的一个角,如图所示,
且正方体有个外接球,那么点(Q)到平面(ABC)的距离的最大值即是正方体的体对角线的(cfrac{2}{3}),而体对角线长为(sqrt{2^2+2^2+2^2}=2sqrt{3}),故所求值为(cfrac{4sqrt{3}}{3})。
已知球面上有(A、B、C)三点,如果(|AB|=|BC|=|AC|=2sqrt{3}),且球心到平面(ABC)的距离为1,则该球的体积为多少?
分析:本题目关键是求球的半径(R) ,如上例中的模型,已知的三点可以安放在图中的点(A'、B、C')处,但是要注意,
已知的平面(ABC)和模型中的平面(A'BC')平行,不一定重合,此时求半径问题就转化为求正三棱锥的侧棱的长问题了,
而且此时正三棱锥的底面边长为(2sqrt{3}),正三棱锥的高是1,高的垂足(E)是下底面的中心,
则其侧棱(OA),(OA=sqrt{1^2+2^2}=sqrt{5}),故(R=sqrt{5}),
故该球的体积(V_球=cfrac{4}{3}cdot picdot R^3=cfrac{20sqrt{5}}{3}pi)。
已知正三棱柱(ABC-A_1B_1C_1)中,(AB=AA_1=2),则异面直线(AB_1)与(CA_1)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法1】空间向量法,第一种建系方式;以点(A)为坐标原点,以(AC),(AA_1)分别为(y)、(z)轴,以和(AC)垂直的直线为(x)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
则(A(0,0,0)),(B(sqrt{3},1,0)),(A_1(0,0,2)),(B_1(sqrt{3},1,2)),(C(0,2,0)),
(overrightarrow{AB_1}=(sqrt{3},1,2)),(overrightarrow{A_1C}=(0,2,-2)),且线线角的范围是([0,cfrac{pi}{2}]),
故所求角的余弦值为(|cos<overrightarrow{AB_1},overrightarrow{A_1C}>|=cfrac{|1 imes 2+2 imes(-2)|}{sqrt{8} imessqrt{8}}=cfrac{1}{4})。故选(C)。
【法2】:立体几何法,补体平移法,将正三棱柱补体为一个底面为菱形的直四棱柱,连结(B_1D),则(B_1D//A_1C),
故异面直线(AB_1)与(CA_1)所成角,即转化为共面直线(AB_1)与(B_1D)所成的角(angle AB_1D),连结(AD),
在(Delta AB_1D)中,(AB=AA_1=2),可得(AB_1=B_1D=2sqrt{2}),(AD=2sqrt{3}),
由余弦定理可知,(cosangle AB_1D=cfrac{(2sqrt{2})^2+(2sqrt{2})^2-(2sqrt{3})^2}{2 imes 2sqrt{2} imes 2sqrt{3}}=cfrac{1}{4}),
故所求为(cfrac{1}{4}),故选(C)。
分析:平面图形如左图,立体图形如右图所示,(angle MAC=angle MAD=cfrac{pi}{2}),下来的重点是如何将四面体放置在球体内部。
可以这样来思考,将最特殊的面(ACD)放置在下底面,这样方便来放置和下底面垂直的侧棱,如下图所示;
底面圆的圆心(O')为下底面正三角形的重心,(O)为球心,则(OA=OM=R),由于( riangle ACD)为等边三角形,(AC=2),则(CH=1),(AH=sqrt{3}),则(AO'=cfrac{2sqrt{3}}{3}),过点(O)做(OKperp AM)于(K),则(OK=AO'=cfrac{2sqrt{3}}{3}),又(AK=cfrac{1}{2}AM=cfrac{1}{2}),在(Rt riangle AOK)中,由勾股定理可知(R^2=(cfrac{2sqrt{3}}{3})^2+(cfrac{1}{2})^2=cfrac{19}{12}),故(S_{球O}=4pi R^2=cfrac{19pi}{3})。
补充说明:如果想不清这一点,还可以想着将四面体补体成一个直三棱柱,如下图的动图所示,
解后反思:当一条侧棱和下底面垂直时,常将三棱锥(M-ACD)补体成直三棱柱(MC'D'-ACD),这样容易想清楚。
分析:补体并特殊化为为正方体的一个角,如图所示,
则体对角线长为(3sqrt{3}),即(R=cfrac{3sqrt{3}}{2}),故(S_{表}=4pi R^2=27p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