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enku.baidu.com/link?url=ziFIkdKaC7MU2RY-bTOp2bt87WFPw5_02bqmYs5W6w4ktOfPHEcWesK1U2T7YiyXjVSMCu6_D4y73oOXPLdCe9ibDNqKoFErNgiWBFijy2K
一.LTE基本概念
1.LTE架构
2.LTE中的QoS
EPS系统中,QoS控制的基本粒度是EPS承载(Bearer),即相同承载上的所有数据流将获得相同的QoS保障(如调度策略,缓冲队列管理,链路层配置等),不同的
QoS保障需要不同类型的EPS承载来提供
EPS系统中,QoS控制的基本粒度是EPS承载(Bearer),即相同承载上的所有数据流将获得相同的QoS保障(如调度策略,缓冲队列管理,链路层配置等),不同的QoS保障需要不同类型的EPS承载来提供。
在EPS系统中,PDN指的是外部的数据网络(相对于LTE运营商而言),例如Internet,企业专用数据网等。APN(接入点名称)的值作为PDN网络的标识, PDN GW位于EPC和PDN的边界。EPS Bearer存在于UE和PDN GW之间。通常情况下(GTP Based S5/S8),EPS承载可以看作是UE与分组数据网网关(PDN-GW)之间的逻辑电路,(对于基于PMIP的S5/S8接口,一般认为EPS Bearer存在与UE与SGW之间)。EPS承载取代了UMTS网络中的分组数据协议上下文(PDP Context)。
根据QoS的不同, EPS Bear可以划分为两大类: GBR(Guranteed Bit Rate) 和 Non-GBR。 所谓GBR,是指承载要求的比特速率被网络“永久”恒定的分配,即使在网络资源紧张的情况下, 相应的比特速率也能够保持。MBR(Maximum Bit Rate)参数定义了GBR Bear在资源充足的条件下,能够达到的速率上限。MBR的值有可能大于或等于GBR的值。相反的,Non-GBR指的是在网络拥挤的情况下,业务(或者承载)需要承受降低速率的要求,由于Non-GBR承载不需要占用固定的网络资源,因而可以长时间地建立。而GBR承载一般只是在需要时才建立。
EPS系统中,为了提高用户体验,减小业务建立的时延,真正实现用户的“永远在线”,引入了默认承载(Default Bearer)的概念,即在用户开机,进行网络附着的同时,为该用户建立一个固定数据速率的默认承载,保证其基本的业务需求,默认承载是一种Non-GBR承载。一般来说,每个PDN连接都对应着一个Default Bearer和一个IP Address,只有在UE和PDN都支持IPV4,IPV6双协议栈,一个PDN连接才有可能对应两个Default Bearer和IP Address,UE在此PDN连接的有效期内将会一直保持此Default Bearer(IP 地址有可能变化吗?)。如果UE存在与多个PDN的连接,那么UE可以有多个Default EPS Bear和IP地址。默认承载的QoS参数可以来自于从归属用户服务器(HSS)中获取的签约数据,也可以通过PCRF交互或者基于本地配置来改变这些值。
为了给相同IP地址的UE提供具有不同QoS保障的业务,如视频通话,移动电视等,需要在UE和PDN 之间建立一个或多个Dedicated EPS Bear。连接到相同PDN的其他EPS承载称为专有承载,运营商可以根据PCRF(Policy And Charging Resource Function)定义的策略,将不同的数据流映射到相应的Dedicated EPS Bear上,并且对不同的EPS Bear采用不同的QoS机制。专有承载可以是GBR承载,也可以是Non-GBR承载。专有承载的创建或修改只能由网络侧来发起,并且承载QoS参数值总是由分组核心网来分配。
一个EPSBearer要经过不同的网元和接口,如下图所示。包括:PGW到SGW之间的S5/S8接口,SGW到eNodeB之间的S1接口 和eNodeB到UE之间的Uu接口。EPS Bearer在每个接口上会映射到不同的底层承载,每个网络节点负责维护底层承载的标识以及相互之间的绑定关系。
From 3GPP 23.401 4.7.2.2 The EPS bearer with GTP-based S5/S8
如上图所示,eNodeB通过创建无线承载与S1承载之间的绑定,实现无线承载与S1承载之间的一一映射;S-GW通过创建S1承载与S5/S8承载之间的绑定,实现S1承载与S5/S8承载之间的一一映射。最终,EPS承载数据通过无线承载、S1承载以及S5/S8承载的级联,实现了UE与PDN之间连接业务的支持。
用户的IP数据包需要映射到不同的EPS Bearer,以获得相应的QoS保障。这样的映射关系是通过TFT(Traffic Flow Template)和其中的Packet Filters来实现的。TFT是映射到相应EPS Bearer的所有PacketFilter 的集合,Packet Filter表示将用户的一种业务数据流(SDF,Service DataFlow)映射到相应的EPS Bearer上,Packet Filter通常包括源/目的IP 地址,源/目的IP端口号,协议号等内容。专有的EPS Bearer必须有与之相应的TFT。相反的,缺省的EPS Bear通常并不配置特定的TFT,或者说,配置的是通配TFT,这样所有不能映射到专有EPS Bearer的IP数据包会被映射到缺省的EPS Bearer上。在专有的EPS Bearer被释放的情况下,原来映射到专有EPS Bearer上的数据包也会被重新路由到相应的缺省EPS Bearer上。TFT分为上行和下行两个方向,其中,上行的TFT在UE侧对上行的数据包进行过滤和映射。下行的TFT在PDN侧对下行的数据包进行过滤和映射。
在接入网中,空口上承载的QoS是由eNodeB来控制的, 每个承载都有相应的QoS参数QCI(QoS Class Identifier)和ARP (Allocation And Retention Priority)。
QCI同时应用于GBR和Non-GBR承载。一个QCI是一个值,包含优先级,包延迟,以及可接受的误包率等指标 ,每个QCI都与一个优先级相关联,优先级1是最高的优先级别。承载QCI的值决定了其在eNodeB的处理策略。例如,对于误包率要求比较严格的Bearer,ENodeB一般通过配置RLC成AM模式来提高空口传输的准确率。标准中(23。203)定义了九种不同的QCI的值,在接口上传输的是QCI的值而不是其对应的QoS属性。通过对QCI的标准化,可以规范不同的厂家对于相应的QoS业务的理解和处理,方便在多厂商互连环境和漫游环境中不同设备/系统间的互连互通。
Table 6.1.7: Standardized QCI characteristics
QCI |
Resource Type |
Priority |
Packet Delay Budget (NOTE 1) |
Packet Error Loss Rate (NOTE 2) |
Example Services |
1 |
2 |
100 ms |
10-2 |
Conversational Voice |
|
2 |
|
4 |
150 ms |
10-3 |
Conversational Video (Live Streaming) |
3 |
3 |
50 ms |
10-3 |
Real Time Gaming |
|
4 |
5 |
300 ms |
10-6 |
Non-Conversational Video (Buffered Streaming) |
|
5 |
1 |
100 ms |
10-6 |
IMS Signalling |
|
6 |
|
|
|
Video (Buffered Streaming) |
|
7 |
Non-GBR |
|
|
|
Voice, |
8 |
|
|
|
|
|
9 |
9 |
sharing, progressive video, etc.) |
ARP是分配和保留优先级(Allocation and Retention Priority)。 ARP同时应用于GBR和Non-GBR承载,主要应用于接入控制,在资源受限的条件下,决定是否接受相应的Bearer建立请求。另外,eNode B可以使用ARP决定在新的承载建立时,已经已经存在承载的抢占优先级。一个承载的 ARP仅在承载建立之前对承载的建立产生影响。承载建立之后QoS特性,应由QCI、GBR、MBR等参数来决定。
为了尽可能提高系统的带宽利用率,EPS系统引入了汇聚的概念,并定义了AMBR(Aggregated Maximum Bit Rate)参数。AMBR可以被运营商用来限制签约用户的总速率,它不是针对某一个Bearer,而是针对一组Non-GBR的Bearer。当其他EPS承载不传送任何业务时,这些Non-GBR承载中的每一个承载都能够潜在地利用整个AMBR。AMBR参数限制了共享这一AMBR的所有承载能所能提供的总速率。
3GPP定义了两种不同的AMBR参数:UE-AMBR和(APN)-AMBR。UE-AMBR定义了每个签约用户的AMBR。 APN-AMBR是针对APN的参数,它定义了同一个APN中的所有EPSBearer提供的累计比特速率上限。AMBR对于上行和下行承载可以定义不同的数值。
EPS系统的QoS机制
关键字:系统框架演进(SAE);EPS承载;聚合最大比特速率(AMBR);QoS等级标识(QCI)
英文关键字:System Architecture Evolution (SAE); EPS bearer; AMBR; QoS Class Identifier (QCI)
具有严格服务质量(QoS)保证的数据、语音、图像、视频等多种多媒体业务是目前移动通信系统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1]。为了保证各种多媒体业务的服务质量,3GPP在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MTS)中清晰地定义了端到端的QoS结构,并引入了多种承载及处理机制,以保证UMTS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技术优势,为用户提供各种差异化的服务。
为了保证在未来10年内的技术先发优势,为运营商和用户不断增强的需求提供更好的支持,3GPP于2004年又提出了长期演进(LTE)与系统架构演进(SAE)两大研究计划[2],其中SAE课题则主要是从网络架构的角度对系统性能进行优化与提高,与之相应的演进网络被称为演进的分组系统(EPS)。
EPS系统的QoS机制在UMTS系统基础上进行了诸多增强与改进。
首先,考虑到未来数据业务具有高速、突发的特征,为有效提高用户体验,减小业务建立的时延,真正实现用户的“永远在线”,EPS系统引入了默认承载的概念,即在用户进行网络附着的同时,为该用户建立一个固定数据速率的默认承载,保证其基本的业务需求。
其次,由于LTE系统在无线接入网中取消了专用信道的概念,转而采用了共享信道的机制,并采用更灵活的动态调度机制,EPS取消了UMTS系统中复杂的QoS协商机制。
另外,鉴于LTE/SAE网络增加了对GSM、WCDMA、LTE、CDMA2000及WiMAX等多种无线技术接入统一分组域核心网的需求,与之对应,EPS系统也要求能够支持跨不同接入技术的端到端QoS保证,即用户设备(UE)在跨越不同接入网时,能够有效地实现QoS参数之间的映射,保证无缝的用户体验[3]。
1 无线通信网络QoS的演进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与IP技术的紧密结合,移动通信网络从GSM系统的电路交换网发展到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PRS)的分组交换网,再到能提供高速率实时数据业务的UMTS网络。在整个移动网络演进过程中,为了根据不同业务特点为用户提供满意的服务,移动网络的QoS机制也在不断发展成熟。
GSM基于电路交换方式,电路连接建立后即可保证业务的服务质量,QoS保证比较简单,且QoS参数基本不在网络中传递。
GPRS基于分组交换方式,IP承载方式的引入,使得GPRS网络的QoS保证比GSM要复杂很多。GPRS定义的QoS参数有:时延级别、可靠级、最大数据流量、优先级、平均数据流量、重发需求等等,这些QoS参数要求能够在用户终端(UE)与网络侧实体服务GPRS支持节点(SGSN)、网关GPRS支持节点(GGSN)之间传递。
R99版本引入了端到端的QoS分层体系结构,这种架构涉及所有网元,包括用户终端、接入网实体、核心网实体,而且不同接口的QoS参数处理必须保持一致。可以说,UMTS系统引入的QoS分层体系结构是移动通信网在QoS技术演进方面的大飞跃[4]。同时,R99版本的核心网IP承载还采用了互联网工程任务组(IETF)定义的QoS技术,包括有:综合服务/资源预留(Int-Serv/RSVP)、多协议标记交换(MPLS)、差分服务(Diff-Serv)、流量工程和基于约束的寻路等技术,并首次明确定义了4种不同QoS的业务类型:会话类、流类、交互类以及背景类。
R5/R6阶段中,为了实现端到端的QoS保证,以满足IMS移动多媒体业务的服务质量要求,3GPP组织又提出基于IP连接的策略控制机制[5]。随后,R7版本将R6版本中的策略控制功能(PDF)与流计费功能(FBC)相合并,在业务控制层和接入/承载层之间增加了策略控制和计费(PCC)子系统,完成资源接纳控制功能。
R8版本针对未来数据业务具有突发性的特点,引入EPS专用承载及默认承载的概念,有效地减小了业务承载的建立时延,真正实现了用户的“永远在线”[6]。同时,针对LTE网络无线接入网共享信道机制的特征,在EPS网络的承载处理(承载创建/修改/删除)过程中,取消了网络实体间复杂的QoS协商机制。
2 EPS系统的QoS机制
在R8的EPS系统中,QoS控制的基本粒度是承载(Bearer),即相同承载上的所有数据流量将获得相同的QoS保障,不同类型的承载提供不同的QoS保障。与UMTS系统相比,EPS系统的承载机制不同之处在于:
- 采用EPS承载代替分组数据协议(PDP)上下文,一个EPS承载能够看作UE与分组数据网网关(PDN-GW)之间的逻辑电路。
- 在初始附着的过程中按照用户签约的默认QoS等级建立一个默认承载,即每个UE总是至少有一个激活的承载存在,从而保证用户在开始业务时具有更短的时延。
- 将由终端发起PDP上下文建立流程改为通过网络侧触发方式的数据承载建立流程,其触发条件可以是IP多媒体子系统(IMS)会话中的策略与计费规则功能实体(PCRF)交互、初始附着时移动性管理实体(MME)指示,或是由UE请求,从而方便未来很多由网络端发起的业务的QoS及策略控制。
- EPS的QoS基于QoS等级标识(QCI)参数,其中QCI可用来代替UMTS系统中一套10多个参数,即演进型基站(eNodeB)可以从QCI推导出全部参数特征。
2.1 EPS承载业务架构
为了实现端到端QoS,EPS系统从业务的起点到业务的终点都建立和使用了具有明确定义属性与功能的承载业务,EPS承载业务的分层架构如图1所示。
从图1可以看出,EPS承载业务架构继续沿用了UMTS网络相似的QoS框架结构——分层次、分区域的QoS体系结构,也就是说每一层的承载业务都是通过其下一层的承载业务来提供的[7-8]。
端到端的QoS业务可以分解为两部分:EPS承载业务与外部承载业务。其中,外部承载业务用于连接UMTS核心网和位于外部网络节点之间的业务承载。EPS承载业务则可以分为EPS无线承载业务与EPS接入承载业务两部分。EPS无线承载业务可根据请求的QoS,实现eNodeB与UE之间的EPS承载业务数据单元的传送,同时提供IP头压缩、用户平面加密功能,并可以为UE提供映射及复用信息;EPS接入承载业务则可以根据请求的QoS,实现MME与eNodeB之间的EPS承载业务数据单元的传送,同时提供端到端IP业务流汇聚的QoS保证[9]。
2.2 EPS承载概念
EPS系统中定义了分组数据网络(PDN)连接业务的概念,PDN连接业务是指EPS网络在UE与一个PLMN的外部PDN之间提供的IP连接,PDN连接业务可支持一个或者多个业务数据流(SDF)的传输。
当服务网关(S-GW)和PDN-GW之间的S5/S8接口基于GPRS隧道协议(GTP)时,EPS网络中PDN连接业务由EPS承载提供;而当S5/S8接口基于代理移动IP(PMIP)协议时,PDN连接业务将由EPS承载和S-GW与PDN-GW之间的IP承载连接而成。一个EPS承载唯一标识SDF的一个集合体,对应相同承载级别QoS的多个SDF的集合,每个SDF对应传输流模板(TFT)中的一个数据包过滤器,也就是说每个EPS承载关联着UE的上行TFT和PDN-GW的下行TFT。
下面基于GTP协议的上行EPS承载为例,分析其建立过程与实现原理,如图2所示。首先,UE通过UL-TFT将一个上行SDF绑定成一个EPS承载,若在UL-TFT中包含多个上行分组数据包过滤器,则多个SDF将可以复用相同的EPS承载。随后依顺序,UE通过创建SDF与无线承载之间的绑定,实现UL-TFT与无线承载之间的一一映射;eNodeB通过创建无线承载与S1承载之间的绑定,实现无线承载与S1承载之间的一一映射;S-GW通过创建S1承载与S5/S8承载之间的绑定,实现S1承载与S5/S8承载之间的一一映射。最终,EPS承载数据通过无线承载、S1承载以及S5/S8承载的级联,实现了UE对外部PDN网络之间PDN连接业务的支持。
EPS系统中,在PDN连接业务存在期间会始终保持建立一个承载,来给UE提供“永远在线”的IP连接,这个承载叫做默认承载。默认承载的QoS参数可以来自于从归属用户服务器(HSS)中获取的签约数据,也可以通过PCRF交互或者基于本地配置来改变这些值。连接到相同PDN的其他EPS承载称为专有承载,专有承载的创建或修改只能由网络侧来发起,并且承载级QoS参数值总是由分组核心网来分配。若在承载建立或修改过程中,与EPS承载相关联的保证比特率(GBR)对应的专有网络资源被恒定地分配,这个EPS承载就属于GBR承载;否则,这个承载就属于Non-GBR承载。专有承载可以是GBR承载或者Non-GBR承载,而默认承载一定是Non-GBR承载。
2.3 承载级QoS参数
EPS系统中,承载级QoS参数包括QCI、分配与保持优先级(ARP)、GBR、最大比特速率(MBR)和聚合最大比特速率(AMBR)。其中,QCI与AMBR两个参数是EPS系统新增加的,其余参数则都沿用于现有的UMTS系统。
无论是GBR承载还是Non-GBR承载,都包含与QCI和ARP两个参数。QCI是一个数量等级,用来表示控制承载级别的数据包传输处理的接入点参数,例如调度权重、接入门限、队列管理门限、链路层协议配置等等。ARP的主要目的是在资源限制的情况下决定接受还是拒绝承载的建立或修改请求。同时,ARP用于特殊的资源限制时(例如在切换时),决定丢弃哪个承载。一旦承载成功建立后,ARP将对承载级别的数据包传输处理没有任何影响。
除QCI与APR两个参数外,每个GBR承载还与GBR和MBR参数相关联。GBR承载主要用于语音、视频、实时游戏等业务,采用专用承载和静态调度的方式进行承载。参数GBR代表了预期能够由GBR承载提供的比特速率,参数MBR则限制了GBR承载能提供的比特速率,它表示了GBR承载提供期望数据速率的上限。
Non-GBR承载则主要用于各种数据业务的承载,为了尽可能提高系统的带宽利用率,EPS系统引入了汇聚的概念,并定义了AMBR参数。AMBR是到每个PDN连接的IP-CAN会话级QoS参数,相同PDN连接的多个EPS承载可以共享相同的AMBR值。当其他EPS承载不传送任何业务时,这些Non-GBR承载中的每一个承载都能够潜在地利用整个AMBR。因此,AMBR参数实际上限制了共享这一AMBR的所有承载能所能提供的总速率。
AMBR参数基于两种不同的场景可分为UE-AMBR和(APN)-AMBR。UE-AMBR参数作为UE的签约数据保存在HSS中,用于指示UE针对不同PDN接入的参数属性,并通过网络注册流程由HSS传送给MME。当UE建立起到某PDN的第一条数据连接时,相应的上下行UE-AMBR即可以通过默认承载建立流程,传送到eNodeB实体,由eNodeB完成其控制与执行。APN-AMBR参数是存储在HSS中的针对每个接入点名称(APN)的签约参数,它实际上限制了同一个APN中的所有PDN连接期望提供的累计比特速率。其中,下行APN-AMBR由PDN-GW负责执行,上行APN-AMBR由UE或PDN-GW负责执行。
2.4 标准QCI属性
QCI是EPS承载最重要的QoS参数之一,它是一个数量等级,代表了EPS应该为这个SDF提供的QoS特性,每个SDF都与且仅与一个QCI相关联。与相同IP-CAN会话相对应的多个SDF,若具有相同的QCI和ARP值,可以作为一个单独的业务集合来处理,这就是SDF集合。表1给出了EPS系统定义的标准QCI属性,所有的QCI属性均可由运营商根据实际需求预配置在eNodeB上,这些参数决定了无线侧承载资源的分配。
上述标准QCI参数属性描述了一个SDF集合所对应的数据包传送处理的特性:
- 资源类型:用来决定与业务或者承载级别的GBR值相关的专有网络资源能否被恒定地分配。GBR的SDF集合需要动态的策略与计费控制,而Non-GBR的SDF集合可以只通过静态的策略与计费控制。
- 优先级:用来区分相同UE的SDF集合,也用来区分不同UE的SDF集合。每个QCI都与一个优先级相关联,优先级1是最高的优先级别。
- 数据包时延预算(PDB):用于表示数据包在UE和PDN-GW之间可能被延迟的时间,引入PDB参数的目的是支持时序和链路层功能的配置。对于同一个QCI,PDB值在上行和下行方向相同。
- 数据包丢失率(PLR):定义为已经被发送端链路层处理但没有被接收端成功传送到上层SDU的比率,因此,PLR参数实际上体现了非拥塞情况下数据包丢失率的上限。对同一个QCI,PLR值在上下行方向上相同。
3 EPS QCI与UMTS QoS参数的映射
UMTS系统向EPS系统的演进将是一个渐进发展的过程,考虑到LTE建网初期可能是热点部署,LTE网络的覆盖区域将小于UMTS的覆盖区域,因此UE极可能在UMTS系统与EPS系统之间进行频繁的互操作,如切换、小区重选等等。
鉴于EPS和UMTS系统使用了两套不同的QoS机制,当UE在E-UTRAN与UTRAN之间切换时,必须重点考虑EPS承载的QCI参数与Pre-R8 PDP上下文的QoS参数之间的映射关系。
两套QoS机制之间的参数映射应当遵循如下规则:
- 一个EPS承载与一个PDP上下文应是一一映射关系。
- EPS承载参数ARP应与Pre-R8承载参数ARP一一映射,与UMTS系统不同的是,EPS系统允许两个或多个PDP上下文具有不同的ARP值。
- 基于GBR EPS承载的承载参数GBR、MBR应与Pre-R8“会话类”和“流类”的PDP上下文中的承载参数GBR、MBR一一映射。
- 当UE从E-UTRAN向UTRAN切换时,Pre-R8系统中传输时延、SDU错误率两参数的取值可分别由分组时延预算和数据包丢失率两个QCI参数分别推导;从UTRAN向E-UTRAN切换时,Pre-R8系统中传输时延、SDU错误率两个参数将被忽略。
表2给出了EPS承载参数QCI与Pre-R8系统中业务类别、业务处理优先级、信令指示及源统计描述符等QoS参数之间的一一映射关系。
4 结束语
随着未来网络全IP化趋势的加速,基于LTE/SAE项目的EPS系统将支持全面的分组化,即提供真正意义上的纯分组接入,而不再提供电路域业务,同时R8又增加了网络结构扁平化、降低连接建立时间以及支持多种接入技术的需求,这为EPS系统的QoS机制引入很多新的特征。本文具体阐述了EPS承载概念、承载业务架构,以及相关的QoS参数及属性,这有助于清晰了解EPS网络提供的各类应用业务的实现背景。
同时,文中还针对用户在UTRAN与E-UTRAN之间切换时,所涉及的EPS QCI与UMTS QoS参数之间映射的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但是,目前3GPP组织还仅仅只是给出了一个初略的思路,很多具体的实现细节,如QoS映射转换由哪个实体来实施、IPv4/IPv6双栈承载的处理原则、切换时AMBR参数的实现方案,以及切换时PCRF如何选择不同的QCI参数等问题都还需要进一步去研究,有的问题甚至可能会放到R9版本去解决。另外,如何保证Non-3GPP网络与EPS网络之间的QoS映射关系[10]也值得我们进一步去探讨。
5 参考文献
[1] 刘威, 易波, 毛珊. UMTS核心网中基于区分服务的QoS控制模型[J]. 微电子学与计算机, 2004, 21(4): 41-45.
[2] 3GPP TS23.401. 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 (GPRS) Enhancements for 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 (E-UTRAN) Access [S].
[3] 3GPP TS23.207. End-to-end Quality of Service (QoS) Concept and Architecture [S].
[4] 彭伟刚. 3G网络中的QoS[J]. 电信技术, 2002(10): 21-23.
[5] 3GPP TS23.203. Policy and Charging Control Architecture[S]
[6] 沈嘉, 索士强. 3GPP长期演进(LTE)技术原理与系统设计[M].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8.
[7] JEONG SEONG HO, LEE SUNG HYUCK, KARAGIANNIS G. QoS model for networks using 3GPP QoS classes [C]. 63rd IETF Meeting, Oct 27, 2005.
[8] LUDWIG R, EKSTROM H, WILLARS P, et al. An evolved 3GPP QoS concept [C]//Proceedings of 63rd Vehicular Technology Conference: Vol 1, May 7-10, 2006, Melbourne, Australia. Piscataway, NJ, USA: IEEE, 2006: 388-392.
[9] 3GPP TR23.882. System Architecture Evolution: Report on Technical Options and Conclusions [S]. 2005.
[10] 3GPP TS23.402. Architecture Enhancements for Non-3GPP Accesses [S]. 2007.
收稿日期:2008-08-04
http://www.zte.com.cn/cndata/magazine/zte_communications/2008/6/magazine/200812/t20081217_15912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