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器模式
-
概述 : 给定一个语言,定义它的文法表示,并定义一个解释器,这个解释器使用该标识来解释语言中的句子.
-
使用场景 : 如果一种特定类型的问题发生的频率足够高,那么可能就值得将该问题的各个实例表述为一个简单语言中的句子.这样就可以构建一个解释器,该解释器通过解释这些句子来解决该问题.
-
解释器模式的结构 :
-
抽象解释器 : 声明一个所有具体表达式都要实现的抽象接口(或者抽象类),接口中主要是一个interpret()方法,成为解释操作.具体解释任务由它的各个实现类来完成,
-
终结符表达式 : 实现与文法中的元素相关联的解释操作,通常一个解释器模式中只有一个终结符表达式,但有多个实例,对应不同的终结符.终结符一半是文法中的运算单元.比如有一个简单的公式R=R1+R2,在里面R1和R2就是终结符,对应的解析R1和R2的解释器就是终结符表达式.
-
非终结符表达式 : 文法中的每条规则对应于一个非终结符表达式,非终结符表达式一般是文法中的运算符或者其他关键字,比如公式R=R1+R2中,”+"就是非终结符,解析”+”的解释器就是一个非终结符表达式.非终结符表达式根据逻辑的复杂程度而增加,原则上每个问法规则都对应一个非终结符表达式.
-
环境角色 : 这个角色的任务一般是用来存放文法中各个终结符所对应的具体值,比如R=R1+R2,我们给R1赋值1,给R2赋值2,这些信息需要存放到环境角色.
-
-
优点:
-
可扩展性比较好,灵活
-
增加了新的解释表达式的方式
-
易于实现简单文法
-
-
缺点:
-
可利用场景比较小
-
对于复杂的文法比较难维护
-
解释器模式会引起类膨胀
-
代码实现
示例 : 利用解释器完成100-(1+1)的表达式.
抽象解释器接口
package InterpreterPattern;
/**
*
*/
public interface Interpreter {
public int interpret(Context context);
}
非终结表达式类(+)
package InterpreterPattern;
/**
*
*/
public class Add implements Interpreter{
@Override
public int interpret(Context context) {
//两数相加
return context.getNum1() + context.getNum2();
}
}
非终结表达式类(-)
package InterpreterPattern;
/**
*
*/
public class Subtract implements Interpreter {
@Override
public int interpret(Context context) {
//两数相减
return context.getNum1() - context.getNum2();
}
}
环境角色类
package InterpreterPattern;
public class Context {
private int num1;
private int num2;
public Context(int num1,int num2){
this.setNum1(num1);
this.setNum2(num2);
}
public int getNum1() {
return num1;
}
public void setNum1(int num1) {
this.num1 = num1;
}
public int getNum2() {
return num2;
}
public void setNum2(int num2) {
this.num2 = num2;
}
}
测试类
package InterpreterPattern;
/**
* Created by looper on 2017/9/7.
*/
public class InterpreterPattern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完成100 - (1+1) 算式
int result = new Subtract().interpret(new Context(100,new Add().interpret(new Context(1,1))));
System.out.println("result = "+result);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