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直在看一本书《我在哈佛学到的人脉课》,这不是一本畅销书,估计看过的人不会太多,不过这是本好书。
整本书的核心思想就是下面这张图:
人脉螺旋模型5个阶段:
1.给自己贴上标签:明确自己是哪一方面的人才,清楚地亮出自我推销的重点
2.做出内容:做出实际成果来,让别人对你刮目相看:“哦,这家伙......."
3.扩展朋友圈:跨界,跨圈子,加入更高层次的朋友圈,一起切磋交流,共创下一个阶段
4.散播自己的信息:通过微信,微博,各大平台散播自己的信息。有耕耘就有收获,说不定什么时候别人就能想起你来
5.积极争取机会:挑战超出自己实力的工作,提高人脉层
以上五点就是人脉螺旋模型的5个阶段,在微信时代这个模型其实如果运用得好,会产生非常大的威力,接下去几天我都会以秦王会会员木木为例,来告诉大家如何用这个人脉螺旋模型来提高自己的人脉,同时告诉大家提高人脉后有什么好处,最终的目标是什么。
为什么会以秦王会会员木木为例呢?
因为木木(QQ/微信 480081359)是某市某局最年轻的副局长,他现在在做的事情是个非常典型的案例,基本上能够完美的把这个人脉螺旋模型给诠释了,有兴趣的朋友先可以加他的QQ,围观一下他的QQ空间。
用户反应最多的是,提高人脉的第一步最难,就是如何给自己贴上标签最难,那今天我就重点给大家写如何给自己贴上合适的标签。
很多人会想拓展人脉,为啥要给自己贴上标签呢?
别人知道我的名字,知道我是干啥的,不就行了?
比如我是是百度的张三,我是腾讯的李四,我是SINA的王二。
其实这些标签对个人来说,太普通,而且局限性非常大。虽然你现在是某个很牛公司的某某,但是你打上的只是公司的标签,而不是你自己的标签,离开这家公司,你还是啥也不是。
给自己贴上标签,就是要摆脱“谁都不是”的状态
虽然大家都能够理解给自己建立标签的必要性,但是给自己下定义其实非常难,我的文章里很多人都这么留言,认识自己太难了。
其实建立个人标签有三个要素:
要素1.将来想从事什么样的工作
要素2.自己能做什么?
要素3.你会给对方带来何种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