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服务号模板消息功能
微信公众平台新增“模板消息功能”,该功能允许服务号运营者事先设计好信息框架,如果用户与微信服务号产生数据交换,替代模板消息中的数据,即可直接生成信息给用户。
模版信息依行业进行划分,并根据使用场景不同设计了不同的模版,如酒店旅游行业下就设计了入驻提醒、团购通知、会员充值等各种消费场景下可能使用到的模版。
据了解,很多服务号很早以前就开始采用该功能,该功能的实际体验还是很优秀的。
有趣的是,模板消息在公众平台后台的介绍中,还包括价格的信息,注明的是:测试期间免费。也就是说,模板消息功能如果正式开始运营,很可能就不是免费的。
模版信息功能上与短信一致,但内容更丰富,费用也更便宜,未来将有可能成为企业短信杀手级应用。
模版消息的开发技术及源代码请访问
微信公众平台开发(102) 模版消息
http://www.cnblogs.com/txw1958/p/wechat-template-message.html
------------------------------------------------------------------------------------------------------------------------------
某接近微信内部人士透露,“微信模板消息”即将推出,现已启动内测。这恐怕是在微信5.2版发布前最重磅的微信动态了,这将严重影响运营商的企业短信市场——运营商短信业务的最后一块自留地。
微信“模板消息”对 “企业短、彩信”的替换
申请内测后,将在公众账号管理后台的“功能”列表出现与“群发功能”和“高级功能”并列的“模板消息”菜单。公众账号可在此进行消息模板的配置,提交微信官方审批通过后,便可进行消息的群发。内测期间,模板消息免费。
模板消息并不是什么新事物,此前几大运营商已陆续推出,又陆续关闭。
通过模板短信,企业可以提交文字内容和参数,文字内容是静态的,参数则可以通过API接口动态设置。这些模板可以是短信验证码、消费通知信息、生日关怀信息、天气预报预警消息。通过审批流程,避免垃圾短信。
我们平时收到的106开头的短号码短信,都可以通过 “模板短信”实现,只不过运营商将其以不同形式进行销售。
有的是直接向政企大客户提供超级接口,例如金融、气象、应急办;有的是通过硬件例如MAS服务器将群发权限和设备打包;还有的是通过软件例如“企信通”、“校讯通”、“XX通”进行销售;通过互联网接口方式的销售反而是近年来运营商转型中的尝试,这是最便捷、最具扩展性的方式,目前已宣告失败。
不久前,因为“垃圾短信”问题,工信部一纸禁令,大量的短信端口被清理。中国电信天翼平台的模板短信一夜之间被关闭,成为炮灰。现在“微信模板消息”出现,可以补位,但又远不止于此。
从微信“模板消息”当前设计看,公众账号可发消息给关注者。这限制了它的使用场景。未来微信消息发送权限扩大到所有微信ID,也不是没有可能的。微信公众账号的明星号之一是“广州公安”,未来某天,XX应急办某天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向市民推送应急防灾知识,市民还可与之互动,一定会成为现实。
微信“模板消息”是否会面临“垃圾信息”问题?
去年底,工信部向《经济参考报》提供的数据显示,“2012年1至9月我国移动短信息业务量约6970.4亿条,据有关部门估算,垃圾短信约占全部短信量20%左右”。表面上看,是这20%的屡禁不止,越清越多的垃圾短信问题,制约了运营商在模板短信、企业短信方面的发展。实际上,却可以归结为技术短板。
垃圾短信问题严重的除了短信之外,还有iOS系统的iMessage。一个是传统通信,一个是互联网应用,它们相同之处在于:C2C(个人对个人)的短信发送是没有审核机制,没有关卡。这导致的结果是,不论移动还是苹果,对C2C这类垃圾消息都无法根治。
在B2C的群发上,运营商短信业务发展十多年,在技术、工具、管理支持上都颇为成熟。例如封杀违规端口,人工设置群发白名单、黑名单、红名单,严格审批群发端口的企业。在运营商内部甚至还有专门治理垃圾短信的专家人才。某些短信端口群发垃圾短信的行为屡见报端,则是管理纰漏抑或更多错综复杂的原因。
微信的特征使之在垃圾短信问题上,隐患大幅降低。
在个人对个人的群发上,由于微信通讯是基于好友关系,发送消息前必须要加好友,这是一个无法逾越的关卡。
B2C的微信群发,公众号推送方式杜绝了垃圾短信存在的空间。微信从订阅号服务号分类、推送次数限制、提醒方式分级,以及微信公众号严苛的审核流程,都是在严防干扰信息。而且,公众账号本质上依然是联系人,如果真的骚扰了,用户可以取消关注,断绝联系。
微信“模板消息”并不等于“模板短信”
微信互联网应用的推送机制使之在成本、速度、性能上都有不少优势,唯一差距在于“到达率”,毕竟还有超过7亿的国内手机用户还没有用上微信,这只是时间问题。
微信群发消息的优势依然在于它是“基于通信的平台”,而不是短信这样的单纯通讯工具。它的推送可以是短信,可以是彩信,可以是多媒体;在它推送之后会有更丰富的双向互动,基于微信的O2O、移动电商、游戏娱乐等应用场景都可以与信息通知实现很好的结合。
当然,还有免费或者低成本。
运营商此前以短信、彩信为基础,发展了大量的“应用”,例如校讯通、农信通、围绕短信的金融、物流行业解决方案。这为其带来了不菲收入。2010年,仅中国移动校讯通一项,收入规模就约为30亿元。
这些产品、服务和解决方案大都可以复制到微信上。微信不做,腾讯其他部门、具备开发实力的企业自身或者第三方会抢着做。2013年微信在金融、民航、政务等领域已经有所积累,2014年看样子要重点围绕电商和O2O。
运营商短信收入或将被波及
对于个人短信,微信此前起到一定替换作用。2012年短信总量9000亿,下滑9%,今年或许下滑更加严重。2011年推出的微信,2012年低用户数2亿。现在6亿,由于鸽笼效应,微信用户数越逼近12亿,短信被影响将越严重。
短信依然有它适合的场景,例如身份绑定和企业短信。此前,企业短信市场并未被影响。以招商银行为例,在用户消费之后,招行会同时发送短信和微信提醒,尽管有时微信先到达,但招行依然不敢放弃短信提醒。
问题在于,短信是收费的。银行收取用户高额短信费用一直被外界诟病。不论以什么形式收取,羊毛出在羊身上,最终都是用户在付费。如果有一天,企业等组织可以直接发送微信提醒,谁还会去选择昂贵的短信呢?当然,不排除日后微信会对“模板短信”收费,成本应该会大幅降低。
2012年全国短信发送9000亿条 来看,以平均0.05元/条成本计算,这块蛋糕约为450亿。如果短信量下滑9%,则减少40.5亿。如果今年下滑20%甚至更多呢?明年因为“企业短信”的替换效应,这个下滑比例会是多大?如果垃圾短信比例真占到“20%”,这部分没了,又将下滑多少?
无法回避的事实是,运营商被影响的绝不只是短信收入本身,而是与短信相关的业务和收入,例如数十亿元年收入的的家校互动市场(以校讯通为代表),再比如政企市场。运营商的生意,要么是围绕“语音”,要么是“短信”,要么是“流量”。目前,微信威胁最大的,还是短信。下一步,则是收入根基“语音”。
微信,正在将运营商逼上“流量”的梁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