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Vue-cropper 图片裁剪的基本原理


    Vue-cropper 图片裁剪的基本原理

    一:裁剪的思路:

    1-1,裁剪区域:
    需要进行裁剪首先需要形成裁剪区域,裁剪区域的大小和我们的鼠标移动的距离相关联,鼠标移动有多远,裁剪区域就有多大。如下图:

    1-2 裁剪区域的宽和高的计算:

    如上图,鼠标的横向移动距离和纵向移动距离就形成了裁剪区域的宽和高。那么裁剪区域的宽和高的计算是:当我们点下鼠标时,就能够通过event事件
    对象获取鼠标点击位置,e.clientX 和 e.clientY; 当鼠标进行移动的时候,也能通过event获取鼠标的位置,通过两次鼠标位置的改变,就能够获得
    鼠标移动的距离。即:初始的x轴位置为 initX = e.clientX, initY = e.clientY;
    移动到某个点的位置为:endX = e.clientX, endY = e.clientY;
    因此裁剪区域的宽 Tx = endX - initX;
    裁剪区域的高是 Ty = endY - initY;

    1-3 阴影区域的形成 

    被我们裁剪图片中除了裁剪区域以外的部分,都属于阴影部分。如下图所示:

    那么阴影区域要如何计算呢?比如左阴影宽,左阴影宽 = 裁剪区域的左偏移值 - 图片本身的左偏移值;那么上阴影高 = 裁剪区域的上偏移值 - 图片上偏移值, 如下图所示:

    那么下阴影的高度 = 图片本身的高度 - 上阴影的高度 - 裁剪区域的高度;那么右阴影的宽度 = 图片的宽度 - 左阴影宽 - 裁剪区域的宽。

    1-4 理解裁剪区域被越界

    裁剪图片过程中会出现越界的情况,那么越界又需要分为2种情况,第一种是:裁剪过程中的越界,第二种是 移动裁剪区域的越界。

    1-4-1 裁剪越界
    什么是裁剪时越界? 就是当我们使用鼠标拖动区域裁剪超出了图片的宽度和高度,形成了的越界;如下图所示:

    对于这种越界需要判断被裁剪区域的右侧相对于浏览器左侧的位置,不能超过图片右侧的位置相对于浏览器左侧的位置;
    且 被裁剪区域的底部相对于浏览器顶部的位置 不能超过 图片的底部相对于浏览器顶部的位置,如下图所示:

    1-4-2 移动越界
    移动越界指已经形成了裁剪区域了,但是我们可以通过鼠标裁剪区域时产生了越界。其实判断原理和裁剪越界的原理一样的。

    2. 图片如何进行压缩?

    当图片的宽度大于容器的宽度,就需要进行压缩;因此 var scale = 容器的宽度 / 图片的宽度;
    如果图片的高度 * 缩放比例 > 容器的高度,那么缩放比例 scale = 容器的高度 / 图片的高度;否则的话,不进行压缩。
    2-1:对于压缩后 translate3d中的X轴和Y轴移动位置计算方式:

    x = 容器的宽度 / 压缩比
    y = 容器的高度 / 压缩比
    即:transform: translate3d(x, y, z) -> translate3d(容器的宽度 / 压缩比 + 'px', 容器的高度 / 压缩比 + 'px', 0)

    因此页面布局变成如下:

    <!DOCTYPE html>
    <html>
    <head>
      <title>图片裁剪</title>
      <meta charset="utf-8">
      <meta name="viewport" content="width=device-width,initial-scale=1.0,maximum-scale=1.0,user-scalable=0">
      <link rel="stylesheet" type="text/css" href="./index.css">
    </head>
    <body>
      <div id="app" style="height:500px;margin: 0 auto;">
        <div class="vue-cropper">
          <div class="cropper-box">
            <div class="cropper-box-canvas" style="644px;height:642px;transform: scale(0.778816, 0.778816) translate3d(453.252px, -87.312px, 0px) rotateZ(0deg)">
              <img src="https://images2018.cnblogs.com/blog/561794/201804/561794-20180416230443389-1451524334.jp" />
            </div>
          </div>
          <div class="cropper-drag-box cropper-crop"></div>
        </div>
      </div>
    </body>
    </html>

    4. 裁剪的过程中,如何计算裁剪的宽度和高度?

    当我们点下鼠标时,就能够通过event事件对象获取鼠标点击位置,e.clientX 和 e.clientY; 当鼠标进行移动的时候,也能通过event获取鼠标的位置,
    通过两次鼠标位置的改变,就能够获得鼠标移动的距离。即:
    初始的x轴和Y轴位置分别为 cropX = e.clientX, cropY = e.clientY;
    移动后现在的X轴和Y轴的位置分别为:nowX = e.clientX, nowY = e.clientY;
    因此裁剪区域的临时值 var fw = ~~(nowX - cropX);
    裁剪区域的临时值是 fh = ~~(nowY - cropY);

    裁剪图片的时候,有可能往右拖动(值会越来越大),也有可能往相反的方向(向左)拖动(值会越来越小),同理,向上或向下拖动也是同一个道理。因此需要判断 fw 和 fh是否大于0的判断;在鼠标按键下去的时候,先获取鼠标相对于事件源元素的X和Y轴坐标,e.offsetX 和 e.offsetY;
    因此 cropChangeX = e.offsetX; cropChangeY = e.offsetY;
    对于offsetX 和 offsetY 的理解如下;

    if (fw > 0) {
       var cropW(裁剪区域的实际宽度) = cropChangeX + fw > w(图片的实际宽度) ? w - cropChangeX : fw;
       cropOffsertX = cropChangeX;
    }
    cropOffsertX 就是保存事件源相对于元素的距离。

    如果fw 小于0,说明是往左裁剪,那么裁剪的距离 fw = (事件结束的clientX - 事件的开始clientX);
    如果 (图片的实际宽度 - e.offsetX) + Math.abs(fw) > 图片的实际宽度 ? this.cropChangeX : Math.abs(fw);
    即:

    if (fw < 0) {
       var cropW(裁剪区域的实际宽度) = (w - cropChangeX) + Math.abs(fw) > w ? cropChangeX : Math.abs(fw);
       cropOffsertX = cropChangeX + fw > 0 ? cropChangeX + fw : 0;
    }
    说明往左裁剪的最大宽度只能是 e.offsetX; 不能超过该值,否则的话,就会越界。
    此时cropOffsertX偏移值改变了; cropOffsertX = cropChangeX + fw > 0 ? cropChangeX + fw : 0; 如图下所示:

    上面分析的是 宽和高不固定比例的裁剪,下面我们来看下 宽和高固定比例的裁剪。

    5. 宽和高固定比例裁剪计算;

    比如宽和高比是 3:4 这样的截图;fixedNumber = [3, 4]

    因此 固定比例高度的计算
    fixedHeight              裁剪区域的实际宽度
    -------------  =  ---------------
    fixedNumber[1]         fixedNumber[0]

    因此:
    var fixedHeight = ~~(裁剪区域的实际宽度 / fixedNumber[0] * fixedNumber[1]);

    如果固定比例的移动的高度 + Y轴上相对于图片的偏移值 > 大于图片的高度的话,那么裁剪区域的高度(cropH) = 图片的高度(h) - Y轴上相对于图片的偏移值(cropOffsertY); 如下图所示:

    获取到了 裁剪区域的高度的话,就可以获取到裁剪区域的宽度了;计算方式是:
    cropW(裁剪区域的宽度) = ~~(cropH / fixedNumber[1] * fixedNumber[0]);
    同时也要判断fw 是否大于0,来计算 cropOffsertX 的值;

    if (fw > 0) {
       var cropOffsertX = cropChangeX
    } else {
       var cropOffsertX = cropChangeX - cropW
    }

    fw > 0 说明是往右移动,因此 cropOffsertX = cropChangeX;
    fw < 0 说明是往左移动,cropOffsertX = 初始的 e.offsetX - 裁剪区域的宽度
    即:

    if (fixedHeight + cropOffsertY > h) { 
      cropH(裁剪区域的高度) = h - cropOffsertY;
      cropW(裁剪区域的宽度) = ~~(cropH / fixedNumber[1] * fixedNumber[0]);
      if (fw > 0) {
        var cropOffsertX = cropChangeX
      } else {
        var cropOffsertX = cropChangeX - cropW
      }
    } else {
      // 否则 
      cropH = fixedHeight;
    }

    6. 理解裁剪区域拉伸原理

    控制裁剪区域拉伸的点,共有12种可以拉伸的点,分别有裁剪区域的四根线可以拉伸,有四根线上的八个点可以拉伸;如下图所示:

    当鼠标点击拉伸的时候,会触发mousedown事件;因此需要区分下到底是那根线或那个点向什么方向拉伸。因此定义 canChangeX 和 canChangeY 两个变量,
    判断是否能改变X轴和Y轴;默认是false;同时定义两个变量为 changeCropTypeX 和 changeCropTypeY,含义是能否改变x轴或Y轴的基准点。默认为1;可以改变。

    1. 裁剪区域的最上面的线; 可以上下拉伸, 不能左右拉伸;
    因此可以约定: canChangeX = false, canChangeY = true; changeCropTypeX = 0; changeCropTypeY = 1;

    2. 裁剪区域左边的线;可以左右拉伸,不能上下拉伸;

    因此可以约定:canChangeX = true, canChangeY = false; changeCropTypeX = 1; changeCropTypeY = 0;

    3. 裁剪区域底部线; 可以上下拉伸,不能左右拉伸;

    因此可以约定:canChangeX = false; canChangeY = true; changeCropTypeX = 0; changeCropTypeY = 2;(为了区分上面的线,因此等于2);

    4. 裁剪区域右边线;可以左右拉伸,不能上下拉伸;

    因此可以约定:canChangeX = true; canChangeY = false; changeCropTypeX = 2;(为了区分左边的线) changeCropTypeY = 0;

    5. 左上角的点;可以向上或向左移动;

    因此 canChangeX = true, canChangeY = true; changeCropTypeX = 1; changeCropTypeY = 1;

    6. 上面中间的点,只能上下拉伸,不能左右拉伸;

    因此 canChangeX = false, canChangeY = true; changeCropTypeX = 0; changeCropTypeY = 1;

    7. 右上角的点,可以左右拉伸和上下拉伸;

    因此 canChangeX = true, canChangeY = true; changeCropTypeX = 2; changeCropTypeY = 1;

    8. 左中角的点,只能左右拉伸,不能上下拉伸;

    因此 canChangeX = true, canChangeY = false; changeCropTypeX = 1; changeCropTypeY = 0;

    9. 右中角的点,只能左右拉伸,不能上下拉伸;

    因此 canChangeX = true, canChangeY = false; changeCropTypeX = 2; changeCropTypeY = 0;

    10. 左下角的点,可以向上或向左移动;

    因此 canChangeX = true, canChangeY = true; changeCropTypeX = 1; changeCropTypeY = 2;

    11. 下线中间的店,可以上下拉伸,不能左右拉伸;

    因此 canChangeX = false, canChangeY = true; changeCropTypeX = 0; changeCropTypeY = 2;

    12. 下右角点,可以上下拉伸,左右拉伸;

    因此 canChangeX = true, canChangeY = true; changeCropTypeX = 2; changeCropTypeY = 2;

    下面来看看移动操作;
    var fw = ~~(移动结束的clientX - 初始的clientX);
    var fh = ~~(移动结束的clientY - 初始的clientY);

    6-1 向左或向右拉伸的基本原理:

    if (canChangeX) {
      // 如果x轴能改变的话,说明是 裁剪区域中左右两根线或是左右两个线上的点了。
      if (changeCropTypeX === 1) {
        // 如果x轴的基点能改变的话,并且等于1,说明是裁剪区域左边的线或左边线上的点了。
        // 那就有四种可能值,1. 左边的线,2. 左上角的点,3. 左中角的点。 4. 左下角的点。
    
      } else if (changeCropTypeX === 2) {
        // 同理,说明是裁剪区域右边的线或右边线上的点了。
        // 那也有四种可能值,1. 右边的线,2. 右上角的点,3. 右中角的点。4. 右下角的点。
      }
    }

    changeCropTypeX === 1 的情况;继续如下判断:

    假设裁剪区域的原始宽度为 cropOldW,裁剪区域的原始高度为 cropOldY, cropChangeX 保存原始的裁剪区域相对于图片的e.offsetX;

    if (cropOldW - fw > 0) {
      如果裁剪区域的原始宽度 大于 移动的距离的话,那么说明两点,第一是向左拉伸的话,fw为负数,第二是向右拉伸,但是拉伸的距离小于裁剪区域的原始宽度
      裁剪区域后的宽度 = 图片的宽度 - 拉伸前的offsetX - 拉伸的距离 <= 图片的宽度的话 ? 拉伸前的offsetX(cropChangeX) - 拉伸的距离 
    : 裁剪区原始宽度 + 拉伸前的offsetX. 裁剪后的 cropOffsertX = 图片的宽度 - 拉伸前的offsetX(cropChangeX) - 拉伸的距离 <= 图片的宽度的话 ?
    裁剪区域前的offsertX(cropChangeX) + 拉伸的距离 : 0;
    }

    不管向左拉还是向右拉,裁剪区后的宽度 都等于 = 拉伸前的offsetX(cropChangeX) - 拉伸的距离;
    裁剪后的 cropOffsertX = 裁剪区域前的offsertX(cropChangeX) + 拉伸的距离;  如下图所示:

    if (cropOldW - fw <= 0) {
      裁剪拉伸后的宽度 = 拉伸后的距离fw + cropChangeX <= 图片的宽度 ? 拉伸后的距离fw - 拉伸前的裁剪区域的宽度 : 
    图片的宽度 - 拉伸前的裁剪区域的宽度 - cropChangeX; 裁剪拉伸后的 cropOffsertX = 拉伸前的裁剪区域的offsetX(cropChangeX) + 裁剪区域之前的宽度;
    }

    如下图所示:

    changeCropTypeX === 2 的情况;

    说明是裁剪区域右边的线或右边线上的点拉伸了。那也有四种可能值,1. 右边的线,2. 右上角的点,3. 右中角的点。4. 右下角的点。

    同理;右边的线拉伸也有向左拉伸和向右拉伸,如果向左拉伸的话,那么fw肯定为负数,如果向右拉伸的话,那么fw就为正数。

    if (cropOldW + fw > 0) {
       // 如果原始的裁剪区域的宽度 + 拉伸的距离大于0,说明是向右拉伸或者向左拉伸,但是向左拉伸的距离小于原始裁剪区域
      if (裁剪区域的原始宽度 + 移动距离fw + cropOffsertX <= 图片的宽度的话) {

      }
      这里的 裁剪区域的原始宽度 + 移动距离fw + cropOffsertX <= 图片的宽度的话 也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是向左拉伸,第二种是向右拉伸,但是没有拉伸到底,
      也就是说拉伸的距离没有到图片的最右边;

      现在的图片裁剪区域宽度(cropW) = 图片的原始区域的宽度 + fw(拉伸的距离,向左拉伸或向右拉伸);

      否则的话,也就是说拉伸到最右边了,那么 图片裁剪区域宽度(cropW) = 图片的宽度 - 裁剪区域拉伸前的cropOffsertX;

      因此此时 cropOffsertX = 拉伸前的裁剪区域的offsetX(cropChangeX);
    }

    如下图所示:

    if (cropOldW + fw <=0) {
       // 如果原始裁剪区域的宽度 + 拉伸的距离小于或等于0的话,说明是向左拉伸,并且拉伸的距离正好大于或等于裁剪区域原始的宽度;
    }

    这边向左拉伸的距离又可以分为2种情况,第一种是 向左拉伸的距离 小于 (原始裁剪区域 + 拉伸前的offsetX); 第二种就是向左拉伸的时候越界了,

    那么让拉伸后的宽度还控制在 offsetX的宽度即可,即不越界;因此如下逻辑判断: 

    现在图片裁剪区域的宽度(cropW) = (图片的宽度w - 拉伸前的offsetX + Math.abs(拉伸的总距离 + 裁剪前的原始距离)) <= 图片的宽度w ? Math.abs(拉伸的总距离 + 裁剪前的原始距离) : 拉伸前的offsetX;

    此时的 cropOffsertX = (图片的宽度w - 拉伸前的offsetX + Math.abs(拉伸的总距离 + 裁剪前的原始距离)) <= 图片的宽度w ?拉伸前的offsetX - Math.abs(拉伸的总距离 + 裁剪前的原始距离) : 0;

    如下图所示:

    6-2 向上或向下拉伸的基本原理

    if (canChangeY) {
      // 如果Y轴能改变的话,说明是 裁剪区域中上下两根线或是上下两个线上的点了。
      if (this.changeCropTypeY === 1) {
    
        // 如果Y轴的基点能改变的话,并且等于1,说明是裁剪区域上边的线或上边线上的点了。
        // 那就有四种可能值,1. 上边的线,2. 上左角的点,3. 上中角的点。 4. 上右角的点。
    
      } else if(this.changeCropTypeY === 2) {
        // 等于2,说明是裁剪区域下边的线或下边线上的点了。
        // 同理也就有四种可能值,1. 下边的线,2. 下左角的点,3. 下中角的点。 4. 下右角的点。
      }
    }

    changeCropTypeY === 1 的情况;

    假设裁剪区域的原始宽度为 cropOldH,裁剪区域的原始高度为 cropOldY, cropChangeY 保存原始的裁剪区域相对于图片的e.offsetY,
    向上或向下拉伸的距离为fh.

    如果是向下拉伸的话,又分为2种情况,第一种是向下拉伸它的距离不超过原始裁剪区域的高度 cropOldH, 第二种是已经超过它的原始裁剪区域的高度了。

    if (原始裁剪区域的高度cropOldH - 拉伸的距离fh > 0) {
       // 说明是向上拉伸(fw肯定为负数)或向下拉伸(fw肯定为正数),但是向下拉伸的距离不超过原裁剪区域的高度
       裁剪区域后的高度cropH 计算又分为2种情况,第一种是向上拉伸的距离fh小于或等于拉伸前的 e.offsetY, 第二种拉伸距离是大于e.offsetY,也就是向上
       拉伸的时候越界了, 如果越界了,那么拉伸后的高度 = 裁剪之前的原始高度 + e.offsetY(裁剪区域之前的offsetY);因此:

       裁剪区域后的高度cropH = 图片的高度 - e.offsetY(裁剪区域之前的offsetY) - fh <= 图片的高度 ? 图片的原始高度cropOldH - 拉伸的距离fh :
       裁剪之前的原始高度 + e.offsetY(裁剪区域之前的offsetY);

       拉伸区域之后的cropOffsertY = 图片的高度 - e.offsetY(裁剪区域之前的offsetY) - fh <= 图片的高度 ? e.offsetY(裁剪区域之前的offsetY) + fh : 0
    }

    如下图所示:

    if (原始裁剪区域的高度cropOldH - 拉伸的距离fh <= 0) {
       // 说明是向下拉伸,且拉伸的距离fh大于或等于原始裁剪区域的高度cropOldH
       同时一样也要判断两种情况,第一种是向下拉伸后,没有超过图片的最低端,第二种是超过了图片的最低端,也就是越界的情况。

       拉伸后裁剪区域的高度 = 拉伸后的总距离fh + 拉伸前的offsetY <= 图片的高度h ? 拉伸后的总距离fh - 裁剪区域原始的高度cropOldH : 图片的高度H -
       拉伸前的offsetY - 裁剪区域原始的高度 cropOldH;

       拉伸区域之后的cropOffsetY = 拉伸前的offsetY + 裁剪区域原始的高度cropOldH;
    }

    如下图所示:

    changeCropTypeY === 2 的情况

    等于2,说明是裁剪区域下边的线或下边线上的点了。

    if (原裁剪区域的高度 + 被拉伸的距离fh > 0) {
       // 说明了有可能是向下拉伸,或向上拉伸,但是向上拉伸的距离小于原裁剪区域的高度
       裁剪区域后的高度 = 原裁剪区域的高度 + 被拉伸的距离fh + 原始裁剪区域的offsetY <= 图片的高度 ? 原裁剪区域的高度 + 被拉伸的距离fh : 图片的高度 -
       原始裁剪的offsetY

       裁剪后的cropOffsertY = 原始裁剪的offsetY;
    }

    如下图所示:

    if (原裁剪区域的高度 + 被拉伸的距离fh <= 0) {
       // 说明是向上拉伸,且向上拉伸的距离大于或等于原始裁剪区域的高度
       裁剪区域后的高度 = 图片的高度 - 原裁剪区域的offsetY + Math.abs(fh + 原裁剪区域的高度) <= 图片的高度 ? 原裁剪区域的高度 + 被拉伸的总距离fh :
       原裁剪区域的offsetY;

       裁剪后的offsetY = 图片的高度 - 原裁剪区域的offsetY + Math.abs(fh + 原裁剪区域的高度) <= 图片的高度 ? 原裁剪区域的offsetY - Math.abs(被拉伸的总距  离fh + 原裁剪区域的高度) : 0;
    }

    如下图所示:

    6-3: 向左或向右拉伸且是固定比例拉伸,假设固定比例 3:4, 即 fixedNumber = [3, 4];
    向左或向右拉伸,高度会随着变化。如下图所示:

    if (canChangeX && fixed) {

      比如宽和高比是 3:4 这样的比例;fixedNumber = [3, 4]
      因此 固定比例高度的计算

      裁剪区域的高度        fixedNumber[1]
      ------------- = ---------------
      裁剪区域的宽度        fixedNumber[0]

    因此:
    var 裁剪区域的高度(fixedHeight) = ~~(裁剪区域的宽度 / fixedNumber[0] * fixedNumber[1]);
    if (裁剪区域的高度 + 原裁剪区域的offsetY > 图片的高度) {
       // 说明向左拉伸或向右拉伸,导致纵向区域越界了,
       拉伸后的高度 = 图片的高度 - 原裁剪区域的offsetY;

          拉伸后的宽度     3
         ----------  = ----
          拉伸后的高度      4

       拉伸后的宽度 = 拉伸后的高度 / fixedNumber[1] * fixedNumber[0];
    } else {
       拉伸后的高度 = fixedHeight;
    }
    }

    同样的道理,如果Y轴上的上下线拉伸的话,宽度会跟着变化,也是一样的计算方式:

    if (this.canChangeY && this.fixed) {
        比如宽和高比是 3:4 这样的比例;fixedNumber = [3, 4];
        因此 固定比例宽度的计算

        裁剪区域的高度       fixedNumber[1]
       ------------- = ---------------
        裁剪区域的宽度       fixedNumber[0]

        裁剪区域的宽度(fixedWidth) = ~~(裁剪区域的高度 / fixedNumber[1] * fixedNumber[0]);
        if (裁剪区域的宽度 + 原裁剪区域的offsetX > 图片的宽度) {
           // 说明向上或向下拉伸,横向区域越界了
           拉伸后的宽度 = 图片的宽度 - 原裁剪区的offsetX;

            拉伸后的宽度      3
            ---------- = ----
              拉伸后的高度    4

          拉伸后的高度 = 拉伸后的宽度 / fixedNumber[0] * fixedNumber[1];
       } else {
         拉伸后的宽度 = fixedWidth;
       }
    }

    7. 截图移动操作

    首先可以先获取原裁剪区域的offsetx,和 offsetY, 该offsetX和offsetY是相对于浏览器的,因此原坐标的x轴和Y轴的 e.clientx 和 e.clientY;
    当鼠标移动裁剪区到一个新坐标的时候,会有一个新的 e.clientX 和 e.clientY; 把终点的x轴和Y轴离客户端的距离 - 起点的x轴和Y轴的距离,
    就等于移动了多少的距离了,再加上原裁剪区相对于浏览器的 offsetX 或 offsetY后,就是最终相对于浏览器的坐标了;因此;
    fw = 终点的x轴坐标(e.clientX) - 起点的x轴坐标(e.clientX) + 原裁剪区相对于浏览器的x轴坐标(offsetX);
    fh = 终点的y轴坐标(e.clientY) - 起点的y轴坐标(e.clientY) + 原裁剪区相对于浏览器的y轴坐标(offsetY);

    如下图所示:

    if (移动后的距离fw小于或等于1的话) {
        移动后的cropOffsertX = 1;
    } else if ((移动后的距离 + 裁剪区域的宽度) > 图片的宽度的话) {
       // 说明移动的裁剪区域越界了,那么就让裁剪区处于中间的位置
       移动后的cropOffsertX = 图片的宽度 - 裁剪区的宽度 - 1;
    }

    如下图所示:

    else {
      移动后的cropOffsertX = fw;
    }

    同理 if (移动后的距离fh小于或等于1的话) {
       移动后的cropOffsertY = 1;
    } else if ((移动后的距离 + 裁剪区域的高度) > 图片的高度的话) {
       // 说明移动的裁剪区域越界了,那么就让裁剪区处于中间的位置
       移动后的cropOffsertY = 图片的高度 - 裁剪区的高度 - 1;
    } else {
       移动后的cropOffsertY = fh;
    }

    8. 自动截图操作

    代码的基本原理是:看组件是否传递了 autoCropWidth 和 autoCropHeight, 如果传递了该参数的宽度和高度的话,那么使用该参数的值,
    如果没有传递的话,或者说该宽度和高度的值都为0的话,那么截取的宽度和高度就是图片的宽度和高度的80%;如果传递的宽度w和高度h大于图片的
    本身的宽度或高度的话,那么宽度或高度的值就是图片的本身的宽度和高度的值。
    如果传递了固定比例的话,那么高度的计算是根据宽度的比例来计算出来的。计算方式还是之前一样的:如下:

           w              fixedNumber[0]
      -------------   =  ---------------
           h              fixedNumber[1]

    因此 h = w / this.fixedNumber[0] * this.fixedNumber[1]

    如果高度大于图片的高度的话,那么高度就是等于图片的高度,然后根据现在的高度重新计算宽度;
    代码如下:
    // 如果比例之后 高度大于h
    if (h > this.h) {
       h = this.h
       w = h / this.fixedNumber[1] * this.fixedNumber[0]
    }

    自动截图的主要代码如下:

    var w = this.autoCropWidth
    var h = this.autoCropHeight
    if (w === 0 || h === 0) {
      w = this.w * 0.8
      h = this.h * 0.8
    }
    w = w > this.w ? this.w : w
    h = h > this.h ? this.h : h
    if (this.fixed) {
      h = w / this.fixedNumber[0] * this.fixedNumber[1]
    }
    // 如果比例之后 高度大于h
    if (h > this.h) {
      h = this.h
      w = h / this.fixedNumber[1] * this.fixedNumber[0]
    }

    github的源码--PC端

  • 相关阅读:
    2020.2.5随笔
    2020.2.4
    2020.2.3随笔
    2020.2.2随笔
    2020/2/1随笔
    python3 百度AI-v3之 人脸对比 & 人脸检测 & 在线活体检测 接口
    python:Json模块dumps、loads、dump、load介绍
    python3之selenium.webdriver 库练习自动化谷歌浏览器打开百度自动百度关键字
    python之https爬虫出现 SSL: CERTIFICATE_VERIFY_FAILED (同时打开fiddler就会出现)
    调试python 程序的几种方法总结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tugenhua0707/p/8859291.html
Copyright © 2020-2023  润新知